关于高校通识教育及相关概念之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性在我国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将高等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但通识教育作为一个新兴教育理念,经常会与其他概念相混淆而被误读,本文初步探讨了通识教育的客观必要性及其根本要求。试图通过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探讨通识教育对深化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的探讨当前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最初其名称为“Liberal Education”,翻译成“文雅教育”。古希腊柏拉图所创设的学苑中所研究的“七艺”和我国古代文献中的《四书》、《五经》,没有一个类别偏重实用技能的,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所开设的这些课程都表明人虽然要依靠职业技能,但是精神的自由和超越是更高的追求,这就是文雅教育的精神所在。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新式大学出现了科目院系划分,专业化教育逐渐替代了通识教育,久而久之,社会反馈给大学教育的信息就显示出重专不重通的弊端,为避免学生太过于专业单一,共同科目(Common Curse)这一学术名词被提出,使学生在情操培养上,精神塑造上、自然科学等方面得以养成,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演变,很多有识之士又发现共同科目并不是让所有学生都修读同样的科目,而是在共同的科目领域范围内仍然有不同的选择,这种教育应该融文雅教育与共同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所以才有了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的本土化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虽然作为一个教育新名词在20世纪末才进入中国,但其含义却早已打上了中国烙印。根据台湾学者高明士的研究,清章学诚解释“通”为“达”,“通者,所以通天下之不通也,”指通识教育就是要让学生通汇贯通多种知识,才能保持胸襟豁达,头脑清晰,刘知己则认为,学问的修读不仅“通”,也要“识”,识乃见识,要有见识,便要博闻,孔子曰:“博闻,则择善而从之,”通识教育中的“识”正是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人对自我以及自己和社会、自己和环境等各种关系做正确判断、正确选择的能力”的基本理念。
  二、通识教育与选修课之概念辨识
  选修课作为目前高校广泛开设的一类普适性课程,已成为一种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代表,人们也往往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很多选修课的叠加,这样便误读了通识教育的真正含义。
  首先,通识教育不仅包括通识类选修课,也包括除了学生专业课程之外的所有课程,还涵盖了大学生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各类活动及讲座,这些都在通识教育的范畴之内。
  其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围绕“全人教育”而设置的适应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拓展性、交叉性、人文性的课程,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选修课,现在有不少选修课都成为学生闲暇之余陶冶情操、打发时间的课程,对课程的选择随意性较大、针对性较弱,而通识教育选修课是真正意义上回归“人”性,对杂乱无章的课程进行整合、排列,使学生在人文、自然、科学、审美等多个方面得以全面提升,所列出的课程不仅具有普适性,更具有学科性、交叉性。因此,若将通识教育等同于大学生选修课是非常片面的。
  三、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概念辨识
  1995年9月,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全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议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会议提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们这几年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考,也是一个重要的探索。” 本世纪以来,在各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识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相当一部分重点高校还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来制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这标志了我国高等院校在新的教育基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第一,通识教育重在“知识”,素质教育重在“素质”,试想一个文化知识修养不健全的人很难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二,若撇开通识教育只谈素质,那么素质教育就会缺乏血肉成为一纸空谈,同样,若抛开素质教育进行通识教育,所有的课程便只是冗杂的堆砌,没有灵魂。因此,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要相结合达到教育的共识。
  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概念辨识
  第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能有效的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适当的判断并区别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其核心是“通才”,而专业教育旨在技能培养,使人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能够有效的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其核心是“专才”,由此看来重“通”还是重“专”便是它们二者的主要矛盾。
  第二,在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下,教育对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古希腊时期重灵魂轻手艺,因此出现了 “文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工业革命以前,一方面社会分工不发达另一方面等级观念还比较严重“精英教育”主张“博”的通识教育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要求;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节奏迅速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主张“专才”的专门教育则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要求。
  最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如果把握不好专业与通识的关系就会将学生引入极端,综上所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迫切需要一个通专相融合的模式,其二者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一方面,各学科各专业在通专相融上要“因科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应该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数学教学中推理的严谨,排列的美观就是一种美育,所以,专业教育的过程亦是通识教育的过程,两者可以融为一体。
  五、结语
  通识教育在我国实践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通识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初步分析,希望会给我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一些启发和经验,使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美]罗伯特·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社,2001
  [5]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探索:台湾经验与启示.中国台湾:台湾通识教育
  [6]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7]冯惠敏.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是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英语语感的最佳途径。阅读是英语学习中接触和学习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文章结构、思想表达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英语阅读技能是
洋葱虽然其貌不扬,味道不佳,但它的保健功能却是很多食物无法匹敌的。营养专家说,洋葱有8大养生功效。预防癌症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洋葱和其家族成员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各种癌
景观在特定的地域上生长,地域性指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呼应,更要与地方的资源、自然、社会等和谐发展.如今,信息流将传统的时空打破,人们或许应从新的视角对地域文化进行理解、
期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由于症状相对轻微,持续时间短,很容易被忽视.专家强调,应高度重视小中风治疗后的二次预防,为中风等脑血管重症筑起安全堤坝.研究表明,小中风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进入课堂辅助教学,更是使现代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是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导致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矫正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克服攻击性行为,学会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社会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為;成因;矫正  小学生的攻击行为指
随着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社会转型阶段,在社会转型期间,基层民族群众的文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形成了多种文化相互混合的格局,如果这个文化格
摘 要:“和谐、发展、创新”是现代社会的关键词。其中“和谐”是方向和目标因素,“发展”是过程和动力因素,而“创新”则是灵魂和活力因素。换言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和发展也就难以实现和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创新教学更是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命脉。近十多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迅速壮大,由此也带来了许多与之不适的负面影响,如生源质量、教学管理以及生存压力等方面问题,无疑给健康和谐
确立了一个至高无上和主宰万物的形象——上帝,体现了以上帝为中心的世界观.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西方世界继希腊文明后逐渐形成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但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