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循环经济是现代国际社会广为推崇和实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一、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夸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结、探素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初步形成了三个大层次的实践模式。
第一、在企业层次。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国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已有50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二、在工业集中地区。把上游的废料作为下游的原料,并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建设生态工业园,全国试点已达14个。
第三、在区域层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第一、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我国2002年6f1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获得通过,于2003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污染预防为主要内容,专门规范企业等清洁生产的法律规范。我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另外,对一些高污染行业、高资源消耗行业以及资源再生行业也没有制订可行的法律法规。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紧制定和修订各项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目前,《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各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已经列入立法计划,同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和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已经上报国务院,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出台。
第二、在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一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二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三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例如,对于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对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增加环境(污染物排放)税、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以对于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建议专门设立环境技术开发基金。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公用性事业方面适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第三、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增长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增长转变。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
循环经济是现代国际社会广为推崇和实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一、循环经济的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夸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总结、探素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初步形成了三个大层次的实践模式。
第一、在企业层次。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国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已有5000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二、在工业集中地区。把上游的废料作为下游的原料,并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建设生态工业园,全国试点已达14个。
第三、在区域层次。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理念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范围、不同区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第一、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我国2002年6f1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获得通过,于2003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污染预防为主要内容,专门规范企业等清洁生产的法律规范。我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只有《清洁生产促进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另外,对一些高污染行业、高资源消耗行业以及资源再生行业也没有制订可行的法律法规。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抓紧制定和修订各项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目前,《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各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已经列入立法计划,同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和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已经上报国务院,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出台。
第二、在政策层面上,要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一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二要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三要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例如,对于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对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在增加环境(污染物排放)税、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以对于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实行税收抵扣。建议专门设立环境技术开发基金。重点支持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公用性事业方面适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第三、依靠技术进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增长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增长转变。一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二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三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不要仅仅搞示范,还要使示范的技术开花结果,发挥效益。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