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与路径分析

来源 :北京青年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青年.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直接关系到青年自身成长成才,也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宏观上来看,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党和国家及相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但从微观上来看,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作为青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相对薄弱.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多方联动机制构建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注重借鉴和吸收国内传统与国外先进的经验,从而建立多元化的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以切实提升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他文献
在创客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外国内创客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围绕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客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客教育培养探索模式.
多项式理论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而最大公约式则是多项式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与最大公约式相关的一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最大公约式计算中u(x)和v(x)的明确表达式.本文研究结果简洁明了、易于计算.
研究线性方程组迭代解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问题.基于K-非负矩阵理论,给出了用于刻画两类n次分裂迭代法收敛速度快慢的若干结果,这些结果是非负矩阵类收敛比较结论的推广,扩大了非负矩阵类的收敛比较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迭代解法研究领域的成果.
长期以来,学界对农民工公民身份的探讨常置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被动公民身份”解释框架中.然而,随着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与消费文化的蓬勃发展,青年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主观能动性,并不断构建其“积极公民身份”.工人宿舍社区不仅是青年农民工社会化的重要空间,也是其实现公民身份的场域.本文基于产业工人宿舍社区的田野资料,探索青年农民工构建积极公民身份的路径,并讨论了基层政府在目标社区所开展以“赋能项目”为代表的“项目制”的实效与局限.
利用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讨论了一个三阶三点边值问题:{(u″′)(t)+a(t)f(u(t))=0,t∈(0,1),u(0)=u″(0)=0,u′(1)-αu(η)=λ.正解的存在性,其中,λ,η,α是给定的常数,λ>0,0<η<1,0<α<1/η.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对青年的信仰教育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奠基和开启,以革命信念为核心,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对青年的信仰教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思索与探寻,以建设信念为核心,青年信仰教育呈现出曲折中有所探索的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推进与发展,青年信仰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方式更加多元.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信仰教育的突破与跃迁,以挖掘传统文化为核心,增强青年的价值认同.科学总结百年信仰教育的基本经验,体现为要不断丰富青年信仰教育的内容,逐步探索青年信仰教育
全域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基本教育形态,其核心理念在于全域教学时空、全域感官体验、全域学习成果输出,充分运用其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全域教育理念下的“三维全域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有助于突破共青团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困境,有效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教育目标,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维教学时空、调动教学主体全要素和促进团队学习成果展示,是新时代共青团有效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的三个根本措施.
以中小学STEAM课程的应用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学习者层面对项目式STEAM课程的需求,探索PBL项目式STEAM课程教学设计流程:主题设计、目标设计、项目设计、活动设计和评价设计,为STEAM课程的研究提供实践与方法视角.
为分析旅游出行所呈现的宏观现象,引入智能体理论构建了旅游者智能体出行仿真模型,并建立了旅游体验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提出了旅游者基于旅游体验效用最大化选择景点的行为决策策略.对设计的旅游交通网络进行了仿真模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智能体出行仿真模型可有效模拟旅游者在旅游城市范围内的出行行为,可为旅游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在我国,“青年崇拜”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其实质是将年轻人在年龄、身体、思想等方面优势政治化.该思想的出现和流行是社会发展背景和当时青年人共谋建构的结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国家层面,通过节日庆祝、领导人讲话、官方媒体宣传等方式延续和强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崇拜式叙事逻辑;在青年层面,改革开放的前十年,青年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国家的定位大体上趋向一致,认同并内化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角色期待,并且以学生运动的形式参与公共事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年人对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等宏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