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吧,打蛋器!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j7724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师贺晶目前正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艺术学院学首饰专业,大学毕业工作了两年以后,她选择出国上第二个本科,这件事本身对她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可以说,到一个陌生国家对她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荷兰生活的四年多里,她比过去更像一个观察者,观察别人的同时也在观察在这个陌生国家里的自己。她说:“这期间我对日常琐碎更感兴趣,学着对自己更诚实。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学会了去看事物里更多的可能性,学会让失控与错误发生。”
  贺晶一直对物品的“功能性”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毕业设计就是源于对工业产品形态和功能关系的兴趣。比如有的形态是如何基于功能而产生的,而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同时她也常常提问“什么是首饰?”把首饰和其他日常用品,比如一个杯子,去比较的话,首饰恰恰是一个高度依靠审美而生产的物品。首饰是“有功能但几乎没用的东西”,贺晶觉得这“几乎”很有意思,于是就想根据这个“矛盾”去做点什么。
  这组毕业作品名为“胸针/Brooch”,是对胸针与现成品结构的一次实践,除了让人了解“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可能性,“功能与审美”的关联及其中的个人体验也非常重要。贺晶尝试用基于功能的方式去设计首饰,具体选择了胸针里的“针”进行实践。她想让“针”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物体和人的小部件,因为它不但是一个胸针结构上的重要支撑,甚至它就是做一个胸针的理由——这是它针对胸针的“功能”。比如,她用两把刀做了一个胸针,刀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而成为纯粹的材料,这样的思维方式甚至已经带有某些颠覆日常行为规范的倾向,而结果自然出人意表。此外,还有一件胸针是用打蛋器做的,思路与刀类似,打蛋器本身的形状就已经适合做一根针,之后她尝试很多的物品来固定这根针,最后找到了一个开瓶器,它的形状刚刚好。
  对贺晶而言,这组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个胸针都是由可拆的部件组成的,这就需要人们在佩戴时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或者和首饰产生互动。她希望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刺激,还能有一种思维的乐趣。不同的人看见这些不太像首饰的胸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疑问,贺晶甚至希望人们再次“错误”地使用这些胸针。因为她没有根据图像和意义作为出发点,而在某种程度上,她的设计也算是“错误”使用了那些现成品。其实,她没有想过去刻意打破常规,而这组设计的意图也不是为了吸引目光。所以它们应该不算是“正确答案”,而更类似于实验“结果”。
  贺晶试图和作品保持一种距离,以便不断对自己提问,以此来推动自己做到一开始意想不到的结果。她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平时喜欢逛回收二手物品的低价商店,收集很多不起眼的日用品。“去想象它们被生产出来,被使用和被丢弃,这是一件复杂而有趣的事,感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系统很荒唐也很疯狂。”而生活用品似乎也不断跟她发生“对话”与“合作”,并用自身的形状、材料和细节让她获知许多信息,这何尝不是没有生命的工业产品的一次集体发声呢?
其他文献
我是设计师黄一川,2013年的最新作品“你所见的,就是你所想的!?”风格偏向简约硬朗的中性美,把之前作品中相对复杂的造型不断简化,还原到方形、圆形。传统美学认为美是意象,如中国写意画,用几根抽象的线条就能把空灵纯粹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我的新作品正是试图用最单纯的形式去感受极简的韵律美。  因为不是首饰专业出身,我一路的坚持纯属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一边研究探索一边积累经验,才慢慢形成一川饰品的风格
期刊
当你第一次看到“无事嚼舌根”这个名字,会不会马上联想到三两好友盘腿而坐,一边喝梅酒一边嚼舌根的场景?没错,这正是设计师Yououo的生活写照。热爱山本耀司的Yououo现在还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平日里喜欢看看老电影,或者约上好友一边喝着梅子酒一边唠嗑,“无事嚼舌根”和“梅酒”这两个系列的服装就是如此应运而生。Yououo说,日式的古朴舒适是她一直欣赏的生活态度,而她自创的品牌“芍药居”的
期刊
80后的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干过这样臭美的事,男孩在手腕上画手表,女孩拿细草编织手镯、戒指,或摘下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当作耳环、胸针和头饰。在那个简单却美好的年代,人们珍惜一片花草如同珍视一份感情,纯粹而不带任何功利。时至今日,面对工业设计带来的视觉>中击和体验快感,设计师陈艺却只想用一笔一画如此简单的手法,重现记忆中的温暖场景,带人回到儿时单纯的年代。  陈艺大学学的是环艺专业,却因为偏爱首饰而转到金工
期刊
总有一些人喜欢用惊世骇俗的行为告诉你“我就是要与众不同”——正如陈威宇和他最喜欢的粉色长颈鹿耳钉。面对这样一类人,大众惯常的了解方式、认知方式和认知程序全都无法正常启动,他们的身体观、审美观甚至是两个鼻孔中间的鼻环,都是让别人完全陌生的。  陈威宇从小就自觉“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服装设计作为表达与众不同的出口。对他来说,世界永远是陌生的,周遭的环境也永远是陌生的,于是便有了更广阔的探
期刊
对文化事业抱有特殊责任心的Prada在2013年发起了一场名为“Prada Joumal”文学创作比赛,短短两个月内征得超过1300篇、以29个语种写作的参赛作品。前一阵子Prada在纽约宣布了得奖名单,来自中国的青年作家彭扬以短篇小说《灰故事》和来自美国、阿根廷、澳洲和意大利的作者一起获奖了。在和iLook的采访中,彭扬表示Prada创造了一个“故事的联合国”。  纽约百老汇大道上,由Rem K
期刊
有的人天生灵气过盛,他们喜欢思考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观察别人看不到的世界,讨厌循规蹈矩,专注于古怪的趣味。这让他们在大众眼里常常显得怪异,也许还有那么一点儿“神经质”,但是据说脱离了这种古怪和从日常审美中跳脱的天赋,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这个世界与众不同的关切。在充满创意的时尚界里,这样的怪咖特别多,梁锦桢就是其中一个。  梁锦桢出生在广州,从小就开始无止境的绘图,她的潜意识里堆积的都是色彩、形状
期刊
设计师Pierre和MIN对缥缈无形的空气相当痴迷,并从中寻找设计灵感。Pierre是台湾人,纯美术科系毕业后专攻金工,MIN在韩国学习美术设计后赴法国攻读空间设计,后来两人在法国巴黎的AFEDAP珠宝学校认识并一起攻读珠宝设计专业。他们的珠宝设计造型简约,擅用文学上拟人、通感的手法,打造出充满活力和动感色彩的首饰,象征性的立体结构如同独特的情感标识,而严谨的秩序美则往往传递出未知的神秘感。200
期刊
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农民不但会根据气候与地理环境决定在上面种植什么,还会科学设置苗株之间的间距,精心耕耘,最终获得丰硕的果实。这种通过理性设置与自然生长来共同实现收获的行为,就像平面设计师把原始内容变成一本可阅读的书。“页面”是文字栖息的“土地”,而文字所采用的字体以及对字距、字数、行距、版面空间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影响着阅读的结果。在电子读物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如何将传统书籍设计得更为引人入胜
期刊
每个极简主义的实践者,背后都蕴含着强大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与其说几何元素让这样的设计者缺乏强烈的个人风格,倒不如说他们因为对逻辑美学的挚爱,而将极简发挥到了极致。受德国式哲学思想的影响,设计师张逸凡总喜欢思考或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并用推理的方式理性推敲设计的可能性。在他的作品中,较常出现以点、线、面的思维方式为切入点,直接而有效的显露功能主义的核心,让人感慨这些设计作品方便实用的同时,亦能读懂其
期刊
中国的设计似乎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区,认为设计作品就该和批量制造划清界限,毕竟设计创意的精华是廉价的量产制造产物所不可比拟的。对此,独立产品设计师绮云有自己的一些保留想法,她认为好的设计应该像诗歌一样,有经过锤炼的精妙,同时朴素易懂,并具有启发人的美德,而这和量产或独立制造并无太大关系。绮云今年刚从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ECAL的产品设计硕士专业毕业,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几年并参与完成了一些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