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专业英语的相关概念中存在的误区,详细介绍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软件专业 专业英语 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周若谷(1981-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数据库。(湖南 长沙 4102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高职IT类专业的品牌营造”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6QZC053)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150-01
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主要为国家输送技能型的软件人才即蓝领人才,而软件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也是软件蓝领人才。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软件蓝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素质要求:较强的语言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纷纷和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毕业时,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开发经历。在英语水平方面,很多招聘公司根据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水平。然而,学员到了公司后,一旦遇上国外的外包软件项目或者引进国外的新技术,公司仍然需要对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英语培训,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如何提高软件行业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在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概念中的误区
目前,为应对市场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软件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然而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对“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专业专业英语”三个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1.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证,英语水平就高,就适合企业需求。为此,一些学校加大英语教学课时,督促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其实,日常的英语词汇在计算机行业中的意思有较大的差别,有些甚至完全不同,那些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用惯性思维来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反而会遇到很大的难度。
2.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选修课开设。一些院校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会到外企工作,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只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其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生整体中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加之中国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以及受学好编程技术才是硬道理的短浅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不会选修似乎没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英语课程,然而,实际上软件代码是用英语编写的、很多新技术都是英文引入。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应当作为必修课。
3.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就可以进入软件行业大显身手了。有些院校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却将其作为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万灵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确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包罗万象,但也使得学生对软件行业中频频使用的词汇了解不深,抓不住重点。当学生走上软件开发工作岗位时,仍然碰到许多障碍。因此,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上,还应该开设面向软件行业的软件专业专业英语。
二、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我校(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2003年将软件专业从计算机专业划分出来,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根据行业需求,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专的历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主要有如下经验:
1.教学目标面向市场,定位明确。我们通过对社会、网络中用人公司招聘软件人才要求的分析,制定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软件行业术语;掌握软件行业技术文档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软件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文章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用英语口头交流用户需求的能力。
2.教学计划紧扣目标,层层有序推进。我们在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共开设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一年半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英语听、说、阅读翻译能力,同时,经过一年半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已经初步具备计算机行业基本知识、软件行业专业知识,是最佳的专业英语学习时间。
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这学期主要让学生掌握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英文词汇,提高计算机行业各方向的文献阅读、翻译能力,提升日常计算机相关口语能力,目的是使学生站在计算机行业的高度,了解计算机行业英语,因此,采用目前的普通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就可以了。
大三第一学期开设软件专业英语课程,这学期的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行业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软件方向行业术语、软件文档的写作规范、软件文档的翻译技能。在这学期中,教材主要采用全英文的软件开发文档,按照软件开发的过程依次学习英文形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等,以及他们的编写规范。当然,目前国内没有专门面向软件专业文档的英文教材,因此,这些教学材料都从国外网站下载而来,目前已成体系。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第一,引入PPT教学工具。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变从前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PPT课件。利用投影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好得多。第二,参考普通英语教学采用的音频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总会有课文的听读内容,本校采用提供课文音频材料的教材,在上课的时候对课文进行听读,加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知,同时,网上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第三,利用视频与动画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爱好。高职专业的学生英语底子相对较薄、对英语的兴趣爱好相对较少,于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为此,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制作专业英语的FLASH动画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鼓励学生浏览国外计算机软件专业相关网站。众所周知,计算机新技术都是从国外最先发展然后传入国内的,很多文献也是用英语编写然后再翻译成中文的,因此,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总是比英语类国家慢半拍,让学生尽量早地了解国际最新出台的技术是关键。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国外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相关网站,指导学生在课余进行浏览,可以让学生提高了解新技术的速度和与国际接轨。
另外,使用EMAIL,QQ,通过英语问答的方式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建立本课程兴趣爱好小组,组织本课程演讲比赛等课外辅助教学方法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4.添加实训环节,模拟企业运作。目前,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都引进实训环节,但是在专业英语中还很少。我们在教学中提出“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翻译实训”的新概念,一改由老师教、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设实训课。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模拟软件公司给每组学生不同的外国客户的英文需求说明书或者其他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由学生自主翻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献,同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使用目前企业常用的翻译软件进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完全按照企业模式。首先由学生一起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然后使用翻译工具初步翻译,再形成通畅的中文文献,最后由老师审核。对于有不同翻译意见的文献,先由同组同学讨论,再交老师解决。这样,使学生身临企业开发环境,提高了学生使用工具翻译文献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基本只有笔试这个单一的方式,为此,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了考核方式:(1)闭卷笔试环节,该环节是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2)口语考核环节,在这个考核中,每个学生只要有勇气说出一定时间长度的英语就可以通过。(3)在线翻译环节,外文文献翻译阅读时,有时并不需要开发人员认识每一个单词,关键在于开发人员怎样使用工具找到生词的意思,并且能够将文献连贯地翻译出来。这个考核环节在机房中完成,学生可以在翻译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明玉.国内计算机企业英语培训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4).
[2]段志坚.计算机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5).
[3]王树梅,朱文兵.关于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
[关键词]软件专业 专业英语 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周若谷(1981-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数据库。(湖南 长沙 4102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高职IT类专业的品牌营造”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6QZC053)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150-01
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主要为国家输送技能型的软件人才即蓝领人才,而软件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也是软件蓝领人才。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软件蓝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素质要求:较强的语言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纷纷和企业进行合作,学生在毕业时,一般都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开发经历。在英语水平方面,很多招聘公司根据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水平。然而,学员到了公司后,一旦遇上国外的外包软件项目或者引进国外的新技术,公司仍然需要对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英语培训,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如何提高软件行业人才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在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概念中的误区
目前,为应对市场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软件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然而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对“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专业专业英语”三个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
1.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证,英语水平就高,就适合企业需求。为此,一些学校加大英语教学课时,督促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其实,日常的英语词汇在计算机行业中的意思有较大的差别,有些甚至完全不同,那些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用惯性思维来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反而会遇到很大的难度。
2.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选修课开设。一些院校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会到外企工作,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只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其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生整体中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加之中国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以及受学好编程技术才是硬道理的短浅思想影响,许多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不会选修似乎没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英语课程,然而,实际上软件代码是用英语编写的、很多新技术都是英文引入。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应当作为必修课。
3.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就可以进入软件行业大显身手了。有些院校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必修课程,却将其作为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万灵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确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包罗万象,但也使得学生对软件行业中频频使用的词汇了解不深,抓不住重点。当学生走上软件开发工作岗位时,仍然碰到许多障碍。因此,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上,还应该开设面向软件行业的软件专业专业英语。
二、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我校(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2003年将软件专业从计算机专业划分出来,软件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根据行业需求,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专的历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主要有如下经验:
1.教学目标面向市场,定位明确。我们通过对社会、网络中用人公司招聘软件人才要求的分析,制定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软件行业术语;掌握软件行业技术文档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阅读及理解软件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文章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具备用英语口头交流用户需求的能力。
2.教学计划紧扣目标,层层有序推进。我们在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共开设一学年。这一阶段的学生经历了一年半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英语听、说、阅读翻译能力,同时,经过一年半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已经初步具备计算机行业基本知识、软件行业专业知识,是最佳的专业英语学习时间。
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这学期主要让学生掌握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英文词汇,提高计算机行业各方向的文献阅读、翻译能力,提升日常计算机相关口语能力,目的是使学生站在计算机行业的高度,了解计算机行业英语,因此,采用目前的普通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就可以了。
大三第一学期开设软件专业英语课程,这学期的目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行业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软件方向行业术语、软件文档的写作规范、软件文档的翻译技能。在这学期中,教材主要采用全英文的软件开发文档,按照软件开发的过程依次学习英文形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等,以及他们的编写规范。当然,目前国内没有专门面向软件专业文档的英文教材,因此,这些教学材料都从国外网站下载而来,目前已成体系。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第一,引入PPT教学工具。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变从前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PPT课件。利用投影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好得多。第二,参考普通英语教学采用的音频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总会有课文的听读内容,本校采用提供课文音频材料的教材,在上课的时候对课文进行听读,加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知,同时,网上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第三,利用视频与动画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爱好。高职专业的学生英语底子相对较薄、对英语的兴趣爱好相对较少,于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为此,我们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制作专业英语的FLASH动画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鼓励学生浏览国外计算机软件专业相关网站。众所周知,计算机新技术都是从国外最先发展然后传入国内的,很多文献也是用英语编写然后再翻译成中文的,因此,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总是比英语类国家慢半拍,让学生尽量早地了解国际最新出台的技术是关键。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国外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相关网站,指导学生在课余进行浏览,可以让学生提高了解新技术的速度和与国际接轨。
另外,使用EMAIL,QQ,通过英语问答的方式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建立本课程兴趣爱好小组,组织本课程演讲比赛等课外辅助教学方法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4.添加实训环节,模拟企业运作。目前,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都引进实训环节,但是在专业英语中还很少。我们在教学中提出“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翻译实训”的新概念,一改由老师教、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设实训课。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组,模拟软件公司给每组学生不同的外国客户的英文需求说明书或者其他软件开发过程文档,由学生自主翻译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献,同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使用目前企业常用的翻译软件进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完全按照企业模式。首先由学生一起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然后使用翻译工具初步翻译,再形成通畅的中文文献,最后由老师审核。对于有不同翻译意见的文献,先由同组同学讨论,再交老师解决。这样,使学生身临企业开发环境,提高了学生使用工具翻译文献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基本只有笔试这个单一的方式,为此,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了考核方式:(1)闭卷笔试环节,该环节是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2)口语考核环节,在这个考核中,每个学生只要有勇气说出一定时间长度的英语就可以通过。(3)在线翻译环节,外文文献翻译阅读时,有时并不需要开发人员认识每一个单词,关键在于开发人员怎样使用工具找到生词的意思,并且能够将文献连贯地翻译出来。这个考核环节在机房中完成,学生可以在翻译工具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明玉.国内计算机企业英语培训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4).
[2]段志坚.计算机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5).
[3]王树梅,朱文兵.关于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