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和阅读习惯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目的,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素质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素质,它的提高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生有丰富的感情,有鲜明的个性,专业上有自己的特长,他们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书写,有的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素质。
  一、摆正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是要摆正教和学的关系。教和学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借助教材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决不是简单地直接地灌输。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之能独立思考,敢想敢说,主动求得新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能力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教师重视的、关注的。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动力。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抛砖引玉、淳淳诱导。因此,教师在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方面,在设计听、说、读、写训练方面,在指导学生领会和掌握方法方面,在精讲精练等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二、呵护学生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是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但思考就必然有疑问,没有疑问就不会有认识上的深化和思维的发展,更不会有个性的差异和创造力的形成。课堂上鼓励学生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交流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完成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大有提高。
  当一种思想或行为得到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时候,那这种思想或行为会在后来的方向上继续发展甚至升华。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当他对作品富有个性的体验,独特的见解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肯定的时候,他质疑的兴趣会更浓,对问题探索的深度也会逐步升级。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孩子们质疑,另一方面对孩子们个性化的体验和见解,无论对错我们都应该给予细心和呵护。
  三、引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堪称是阅读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其中蕴含着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美妙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它们有的像一支支风格各异的乐曲,或深沉,或高昂,或细腻,或雄浑……教学中把与之风格一致或相近的乐曲引入课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中,描绘了桂林的水的静、绿是那样的清新耀眼,是那样的沁人心脾,此时放一曲《春江花月夜》,让音乐的旋律把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中去,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从而体会课文清新的风格,美妙的意境。课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水,这样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了。
  四、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程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程指出语文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会学、主动地学。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如识写字的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各种写作方法等。“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总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探求采取优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出特色,提高语文素质,才能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西关学校)
其他文献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场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奠基工程。可是,不少幼儿园由于管理思想出现偏差,教师的职业道德缺失,导致违反法规、摧残幼儿身心健康的恶性事件频发,幼儿园成了监狱和没有人性的地方。下面两个真实的案例就是明证。  案例一:  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园领导为了幼儿小朋友的安全,出台了一个违背国家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无论春夏秋冬,所有
期刊
差生,现在称之为“后进生”,一直是老师们头痛的对象,所有的老师都希望他们成为“白天鹅”,却不知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历程。如何对待他们并使其健康成长呢?  一、个案描述:  记得刚接五年级三班时,前班主任就对我说,要多注意一个叫王明的学生,  是个令人头痛的角色。  果然,一个星期还没过,他已三次没交作业了,我当时很生气,这不是给我下马威吗?一定得治治他这个毛病。我看课程表
期刊
课堂上,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与闯关游戏、与摘苹果、水果大餐等结合起来,学生感到新鲜振奋,热热闹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试看例子:复习生字,教师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的每个苹果上都写着一个生字,学生大喜,老师请会读的小朋友上台来摘苹果,摘下了苹果之后又拿着面对全班同学带读该生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上台摘完了苹果,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但是“后遗症”也不少:一是
期刊
随着经济时代到来,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基础。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应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以及高等教育对象的“创新”,只能培养他们从小具有创新意识,学会自觉的观察、无拘束的想象、开拓性的猜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
期刊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  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
期刊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有失偏颇,由此而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此试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新课程不需要老师讲了吗  最近,各种课改观摩活动此起彼伏,观摩课、调研课、示范课、评比课接二连三。稍作注意的话,你就会发现,目前的语文教师很怕讲,
期刊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  3、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4、很多人在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  5、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6、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
期刊
小学的科学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课程。又是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的创造性思维。但在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农村小学的科技教育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创新素养奠定基础。  一、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创新科技教育模式。  农村在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