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来源 :智囊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彼得·圣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获社会系统模型塑造硕士学位。
  
  我们四人尽管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曾经历过集体觉醒的非常时刻,经历过由此而产生的大型社会系统的变革。
  这种非常时刻之一,就发生在1990年的南非。当时彼得在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北部山丘地区,与同事共同主持一个为期3天的领导力研习营。那时,举办这类研习营已有15年的历史,但之前还从未在南非举办过。彼得当时有两个同事,一个是南非的黑人,另一个是南非的白人,两人正接受培训,以便在将来能够独立主持这类领导力研习营。学员共有30名,一半是白人企业高管,另一半是黑人社区组织者。他们许多人都是冒着风险来参加这次研习营的。
  研习营的最后一天,大家听说德·克勒克(F. W. Klerk)总统即将发表演讲,于是就聚集在电视机旁观看。他们看到的正是促使南非种族隔离走向崩溃的那场著名的演讲。在演讲中总统宣布,所有从前被视为非法的黑人组织从那一刻起都变成了合法组织。安妮·娄斯毕(Anne Loetsebe)是当时在场的一名社区领导人,她完全被演讲吸引住了。当听到总统宣布每个组织的名字时,她立刻眼睛发亮,流露出喜悦的神情:非洲民族会议(ANC)、泛非洲人大会(Pan Africanist Conference)……安妮后来说,当听到每个组织的名称时,她立刻就想到,那些因参加这些组织而被捕入狱的亲戚终于能获释回家了。
  那场演讲过后,研习营又恢复了既定的日程安排,直到完满结束。当天下午,作为研习营日程的常规内容,大家观看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录像。由于这部录像曾一度被南非政府禁止播放,所以许多人此前从未看到过。最后大家作“结语发言”(check out),即给每个人最后的机会,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先发言的四位说到这次研习营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在反思自我和领导力开发方面的学习收获,都说得非常精彩。第五个发言的是一位高个子的非洲企业高管。这位先生在研习营中一直沉默寡言,个人感情从不外露。此时他站起身,面对安妮并看着她说道:“我想告诉你,我小时候大人一直教我把你看做动物。”说完,他就开始哭泣。安妮双手扶住他,看着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我看到这一切,觉得一个巨大的结已经解开了,”彼得说,“我不知道该怎样来描述,就好像打了结的绳子突然间解开了。我从直觉上感到,过去把那位先生和许多人束缚起来的枷锁,已然打开了;他们获得了解放。尽管当时曼德拉仍然被关在罗宾岛(Robben Island)监狱,自由选举也还是四年以后的事,但从那时起我就坚信,南非必将经历一场深刻、重大和持久的转变。”
  许多年来,我们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更好地理解这类转变时刻,包括其背后的驱动力及其释放的变革信号。这类转变究竟是如何得以发生的?我们觉得,我们过去的写作,最好也只是描述了歌词,却基本上把乐谱遗漏了。当代变革理论似乎既没有足够的聚焦,也没有足够的视角,当然这听上去很矛盾。我们以后将要参与的变革,既包含深层的个人转变,同时也是固有的系统性变革。但是,有转化力的变革所隐含的深层经历,却是现有管理学研究所忽视的,也是对领导力的一般理解中所忽视的。如奥托所说,“这是个盲点,它所涉及的并非‘是什么’或‘如何做’的问题,即不涉及领导做什么事或怎么做事的问题;它涉及‘是谁’这个问题:我们是谁?作为个人和集体,我们行动的内在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关于学习的新思考
  在遇到担心和焦虑的情况时,我们中间任何人都可能会回到最习惯的行为方式上去。社会和集体的行为也没什么两样。尽管世界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多数企业、政府机构、学校以及其它大型组织,仍旧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重复着同样的组织行为。
  这并不是说它们没有学习,而只是说学习非常有局限性:学习局限于对周围环境做出最佳的反应,好像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形成毫不相干。反应性学习(reactive learning)局限于“下载”习惯的思维方式,并延用我们感到舒适的、熟悉的范畴来看待世界。而对那些与自己所了解和相信的不尽相同的说法和做法,我们是要怀疑的。我们为自己的利益辩护。在反应性学习中,我们的行动实际上是习惯的重复,并且无疑最终会加强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最终总是“正确的”。往好处说,我们只是把以往做过的再做得更好。我们在自己原有的世界观里寻找安全感,作茧自缚,而与外面的世界更加隔离。
  反应性学习
  各种学习都包含思考和行动两方面。在反应性学习中,思考是在已有的心智模式下进行的,而行动则是在过去的行为习惯模式下进行的。
  但是,不同于上述模式的学习也是可能的。7年多以前,约瑟夫和奥托开始采访前沿科学家和企业与社会型企业的创业者。这些采访(现已有150多份)开始时,总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您的工作中所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两类受访者的谈话放在一起,揭示出一种新的学习过程,它可以创造一个不为习惯主导的新世界。
  所有学习都包含思考和行动两个方面。所有学习都涉及我们如何与世界交往互动,以及从中能开发什么样的能力。有所不同的是知见的深度,及其所带来的不同的行动原动力。如果知见从未超越事件本身和眼前情况的表面层次,行动就会是反应型的。然而,如果能深入参透更大的整体及其所生成的“现实”,以及我们自己与这个整体的联系,那么我们行动的原动力和有效性就将极大地改观。
  更深层的学习
  更深层的学习实践能创造对更大整体的更深层的知见,包括整体的现状
  及其演进的方向;学习所带来的行动将越来越成为创造未来的过程的一部分。
  与科学精英交谈时,我们发现了许多卓越的见解,涉及我们深层参悟的潜力及其对理解力、自我观念和我们在世界上的认同归属感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与企业家交谈时,我们感到他们的观点异常清晰:他们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服务于正在生成的现实,以及怎样让新的灵感和洞悉服务于呈现中的新现实。但我们还发现,这两部分人基本上没有交流。而实际上这两部分人所谈论的是同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学会“当下体悟”(presence)正在呈现的整体,学会成为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所说的那种“自然之力”(force of nature)。
  未来之势场
  深层学习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我们所积极参与的更大的生命整体,在本质上不是静止不变的。和所有生命系统一样,它既保持着生存所必需的某些特征不变,同时又在进化。当我们对这个动态的整体有更深的认识时,我们对正在呈现的现实,就更能有所把握了。
  小儿麻痹疫苗的发明人萨尔科,曾谈到如何融入不断呈现的宇宙“动力流”并体验其演进,就像“一个活跃的、可以通过我自己的选择来引导的过程”。他认为正是这种能力才使他抛弃了通行的观念,并最终发明了挽救千万人生命的疫苗。我们采访的许多企业家都成功创立了许多公司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他们都一致认为,创业者所表现出的能力,是其体察浮现中的客观情势,并使自己的行动与之相适应、相和谐的功夫水平的展现。正如圣菲研究所著名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所说:“每一项意义深远的创新都要以一种内求的历程为基础:潜入内心更深处,从中使实证和真知浮出水面”。
  这种内求的历程是所有创造力的核心,艺术界、工商界、科学界都如此。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就像艺术家和实业家一样,有看似自相矛盾的境遇:一方面是很大的自信心,觉得自己的选择和行动真是事关重大;另一方面是很深的谦卑感,觉得有超越自己的力量在引导自己。恰如米开朗琪罗所说, 他们的工作只是“把自己的手从大理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知道自己的行动是这种成功的关键,但同时他们还知道,手“是想摆脱束缚的”。
  体悟当下
  我们相信, 融入未来之势场所必备的核心能力,是体悟当下之力。我们最初以为,体悟当下就是完全清醒地意识到当下的时刻。后来我们开始理解,体悟当下是一种深切的聆听,并对超越自己先入为主之见和以往的习惯思考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开始看到,对旧的认同感和控制欲要“放得下”;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还看到萨尔科所说的、选择主动为生命进化服务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还认识到,体悟当下的所有这些方面,其实是引导我们进入一种“拿得起”的境界,即有意识地参与更大的变革之势场。我们一旦“拿得起”,那个势场就会发生改变,塑造客观现状的各种力量就会从重演过去,转向促生正在呈现中的未来。
  这个转换尽管十分重要,但就我们所知,各个精神修炼或宗教传统对集体的转换现象,或者对在集体中修炼转换的能力,还很少有论述。然而,我们的许多采访对象都在工作团队中,甚至有几个例子是在整个公司组织中,经历了激动人心的变化。一些理论家还提出了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试图超越个人和集体的二分对立逻辑。
  我们最后的结论是:要理解体悟当下、把握产生变革之大势场的可能性,就应从多种角度入手,即:从研究生命系统的新兴科学、创造性艺术以及组织变革的深层经历等方面入手;还要直接从理解自然的生成和哺育能力入手。几乎所有土著文化都把自然、宇宙或大地母亲当作终极的老师。人类从未像现在这般如此需要重新发现这个老师。
  本文摘编自《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
其他文献
人有了谬误其实变得更可爱了。  ——歌德  终结时间利用的谬误  你总是忙忙碌碌?始终背着压力?没有时间享受美好的生活?通过“简化”,你也能实现另一种生活方式。  菠菜里含有很多铁,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红色让斗牛发狂,等等。有些谬误根深蒂固,与时间有关的话题也有许多的神话和似是而非的观点。  你肯定认为越快越好吧?多重任务能给你节约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表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一切都不是这么回
期刊
《简化你的时间》  『 悦读推荐 』  摆脱排满的日程表、整日的繁忙和没完没了的待办事项列表——本书介绍的简化原则将帮助你学会更有把握地、轻松地掌控时间,应对紧迫的任务。洛塔尔·赛韦特教授是时间管理方面欧洲顶尖的权威和培训专家,他将在书里告诉你,如何简单地应对你的工作任务,更加开心和轻松地生活。    作者:[德]洛塔尔·赛韦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定价:29.00元    名家点
期刊
这是一个有阳光和红茶温暖陪伴的悠然长假,刚才看完了一个在微博中流传的复旦大学一节关于情商的课程,是讲孤独心、朋友、感恩的。课中提到孤独的快乐是思考者的快乐,又说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中说话是最低档次。当我看完视频随手翻开书店上月新鲜的销售排行榜准备盘点时,恍惚地一时间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时光交替了的双面人在休息的快乐工作着,这大概也是一种孤独吧。但是,阅读总是一剂很好的处方,尤其是读到了有益于自己的那
期刊
人才是从外面招,还是自己培养  管理的问题集中在人身上,而根据20/80法则,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被称为“人才”的人,或者说“关键的人才”。  谁是关键的人才?  关键的人才是那些假如离开你的公司,就会对你的公司产生很大负面影响的人。  我们得到这些人才的途径通常只有两个:一是内部培养,一是从外面招聘。而从外面招聘的手段又有许多,例如参加人才招聘会、登广告、内外部人的推荐以及现在越来越时髦的猎头,等
期刊
《模仿的力量》  『 悦读推荐 』  在商业领域,模仿可谓臭名昭著,备受指责:有些企业领导认为,模仿者是一种亦步亦趋的角色,在《模仿的力量》一书中,石家安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模仿——对创新的精确复制或者粗略仿制——与创新一样,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当二者结合运用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美]石家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32.00元    [名家点评] 
期刊
行走江湖多年,遇到了很多朋友都喜欢读书,在一起分享的时候总是很有收获,如同品尝了美食    我认字大概是在4岁半以后,而且不是从读书,而是读茶杯开始的,那时候茶杯上都是毛主席的诗词或者革命口号,基本没有不带字的杯子。我记得最早认识的字是读毛主席的《咏梅》中的,之后是《沁园春·雪》。到五岁时,我已经认识几百字了,能看小人书了(也就是连环画),这才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  那时候,家庭没有电视、没有时尚
期刊
在组织学习中,有两种学习的来源: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和向涌现的未来学习。第一种类型的学习(向过去学习)众所周知,而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它是所有主要的学习方法论、组织学习最佳实践及途径的基础。相比之下,第二种类型的学习(向涌现的未来学习)还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而这也成了《U型理论》的作者奥托·夏莫思考和研究的起点,在他看来,U型理论是有关生命场境的理论——而不是线性的机械式过程,观察李小龙、拳王阿里或
期刊
考古研究表明,在远古时代……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模仿远远超出了我们今日顺理成章的猜想。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  模仿是生物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模仿是万千物种学习、推理、生存、竞争和进化的手段,因为通过模仿,它们获得了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在各自环境中繁衍生息。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制,人类获取语言等基本技能需要模仿,组织机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需要模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树立价值观
期刊
团队、组织或更大的系统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接近集体创造力的深层根源?中国企业的能力提升需要在新型组织团队和社群网络中完成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和《U型理论》中把“感知”现实、“当下”把握未来和实现能力开发“收获”的U型过程,看成是个人和组织创造未来的容量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  两本书都引用了美国已故著名企业家奥布赖恩(Bill O’Brien)的话,说明领导者内心深层修炼之艰难:“决定介
期刊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颠覆性思维》  《最高职责》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  《社会化营销:人人参与的营销力量》  《微博营销》  《不宣而战》  《与世界接轨的15种表情》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  《故事照亮未来》    《追随内心:乔布斯,从每一次失利开始》  [美]艾伦多伊奇曼 著 中信出版社 39.00元  上榜理由:那个天真、专横、激烈、横冲直撞的乔布斯已离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