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多谋善断的超世雄杰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337958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写历史,看得到的最多的是道义,为了营造道义,不惜曲解历史,甚至不惜背离道义,很少让人看到真正的人性。“正史颂德,野史胡说”,所谓的史家笔法,很难经得起推敲。不幸的是,曹操恰好时逢乱世,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历史评价人的标准就那么一个调:“仁义礼智信”,怎么搬过来,套上去,他似乎都该被置之反面,受到唾骂也就不足为奇了。
  刘备沾了刘姓的光了,当然要死拽着中山靖王之后的帽子舍不得放。曹操就可怜了,父亲是太监的养子,说不起嘴呀,自称汉相,当然要被骂“实为汉贼”了。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正是因为文学上道义的需要,明显地采用了尊刘贬曹的笔法,使得这一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死后背负了最多的骂名。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既不可能有《三国演义》里写得那么坏,也不可能有《魏书》里写得那么好。是非忠奸全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任侠放荡的顽皮荡公子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在沛国谯郡(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宿县西北)。传说曹操出生的时候,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雷电大作,他的母亲由于疼痛难熬,以致痛不欲生的时候,天空骤然阴云密布,到他出生的时候,啼声与雨声相互交织,浑然一体。他家邻居有个儒士,见此情景说道:“此儿与天象一体,以后必成大器。”
  曹操本来复姓夏侯,他的父亲夏侯嵩,因为过继给中常侍曹腾做养子,所以改姓为曹。曹操小名阿瞒,其长相也恰如“阿蛮”,他皮肤黝黑,一脸蛮相,不多言,好思索,性倔强。《魏书》里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好飞鹰走狗,任侠放荡。”完全一个浪子公子形象。他的叔父看不惯曹操的所作所为,常在背后说他坏话,他就假装中风,欺骗叔父,等他父亲到来,又“口貌如故”。让父亲再也不信叔父的鬼话。
  就是这个“任侠放荡”,不被时人所看重的曹操,却得到了素以知人而闻名于世的桥玄的赏识:“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只有你这小子,才能安抚天下。随后,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好一个“奸”字了得,历史就这样误读了许子将的话。三国以后,历史就把曹操活生生地脸谱化了,他成了戏剧舞台上的经典白脸。天下人开始仇之、耻之、贬之。其实,说他奸也并不为过。时代又不饶他,把他推上这个位置,他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胆大妄为的铁腕吏治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时,特地制造了十多根无色棒竖在衙门左右两旁,用于执法,并明文规定:无论谁犯了禁,都用五色棒加以责罚。即使是地主豪强人家也一视同仁,绝不讲情面。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一律棒杀不饶。有一次,汉灵帝的宠臣蹇硕的叔父夜行犯禁,曹操胆大妄为地将其棒杀,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犯禁了。
  正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曹操做起事来并没有那么多的顾忌。陈留起兵5000人,看见盟军10余万不图进取,便独自领兵冲杀,“为流矢所中。”随后,曹操与袁绍一同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供职。何进为了对抗宦官集团,决定招董卓入京,借助外力,剿灭“十常侍”。曹操预见事不妥,坚决反对:“阉党宦官,古今皆有,欲治其罪,应当先诛首恶,找一个狱吏去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地调军队入城呢?若把宦官不问首恶一锅端掉,事情必然会泄露,我料其必败。”后来果不其然,何进被杀,董卓兵进洛阳,“劫迁天子,海内震动”。
  曹操亡命天涯时,曾落脚吕伯奢家,因为自己疑神疑鬼,总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要杀他,就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这一史实,《三国志》没有记载,裴松之所注引的三种史书也都没有,倒是《魏书》记载过:“(吕伯奢)其子及宾客共劫太祖”这件事。到了罗贯中笔下,借此在曹操的脸谱上涂上了极厚的一层白粉,把曹操性格中“奸”和“雄”的关系颠倒过来了,让其“雄”从属于其“奸”,赋予了他“雄为其表、奸为其里”的品格。于是曹操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白脸奸臣”,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军粮不够了,军中还不知道这件事,曹操就私下里召见仓官王垕,问他怎么办。王垕说:“可以用小斛来给军队发粮饷。”曹操说:“好。”就让王垕按照他说的想法去做。等到克扣军粮引起了众怒,曹操就对王垕说:“现在我要借你的人头来安定军心。”不容分说斩了王垕,并取他的头来示众:“此人用小斛发放军粮,盗窃公家的粮食。”
  陈宫本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人后,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死心塌地地帮助吕布打起曹操来。后来吕布战败以后,陈宫做了俘虏,曹操还不想杀他,说只要你投降,我就既往不咎,可陈宫坚决不投降。曹操没办法,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让别人所用,只好杀他。临刑前,曹操问道:公台(陈宫字)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怎么办?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我的老婆孩子怎么办,也靠你曹公看着办。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哭着送陈宫上了刑场。随后,又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余下的,又杀了孔融,斩了华佗,砍了杨修……这三个人,一个是“礼”的楷模——7岁就会让梨的人;一个是医者的偶像——扁鹊级的大师;还有一个“智”的化身——一句“鸡肋”就知该撤军的人。杀了,老百姓哪里还有什么好印象呢?
  不过,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对他评点得还是颇有几分客观,说他:“成于智,胜于勇,智在识人、识策、识势”。曹操的智一是表现在能识人,二是表现在能用人。他对对手的判断,往往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谈吕布,曹操说:“(布)不能据东平,断亢父……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一句话点了吕布勇而无谋的死穴;谈袁绍,曹操说他“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土地虽广,粮食虽丰,只不过是曹操的兵粮储备场;谈刘备,曹操则十分谦虚:“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正因为如此,桥玄才给了他一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考评。
  不拘一格的求贤令
  官渡之战时,袁绍谋臣许攸贪财,这样的人,换做是别人,哪个敢用?曹操却光着脚丫子出迎,拍着巴掌笑着说:“子卿远来,吾事济矣。”   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职,利用职务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换,被人告发,被免职。有一次曹操看见了他,就有意问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开他的玩笑,就说“拿去换吃的了。”曹操听后一笑了之,恢复了丁文侯的官职。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个狗血淋头,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得起兴,就控制不住连你祖宗也给捎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也就哈哈大笑,不仅宽恕了他,而且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得知太史慈的大名后,想把他罗致帐下,遂派人送去礼物。太史慈打开一看,内中空无一字,仅是一味中药,其名“当归”。
  名士阮瑀不喜欢曹操,为了逃避曹操对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齐披发入山。 曹操不依不饶,在山脚下焚山求士。烈焰腾空,阮瑀耐不住,终于入朝,得以展其才华。
  曹操听说荀攸才高志大,就写了一封极为恳切的邀请函给他:“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先生笼袖观望,归隐道山,不觉得太久了吗?”荀攸接到信后大为感动,于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军师。
  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建安19年,曹操发布命令:“有德行的人不一定能上进,能上进的人不一定有德行。陈平难道有淳厚的德行?苏秦哪里又能恪守信用呢?但陈平却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却扶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看来,一个人总是有缺点的,怎么能弃之不用呢?”
  对不少“当杀者”网开一面
  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传统的儒教信念,使“唯才是举”成为他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知人善察,不念旧恶。《魏书》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张辽、李典、乐进素日不合,但曹操却派他们三个共同把守合肥。当时,孙权拿下皖城后,趁势直逼合肥,而张辽等三人意见不一,进退难定,形势异常紧张。这时,曹操派人送来一个木匣,上面写着:“贼来乃发”。在书中,曹操对合肥的防御做了具体的部署:“如果孙权兵到,张李二人出战,乐进守城。”三人看后,决定共同迎敌,张辽提出自己亲自出击,表现出了宽广的胸怀,李典被张辽感动,表示愿意放弃旧怨,听从指挥;乐进本有些怯战,自然尽心守城。三个素不和睦的人在战争面前变得异常团结,最终取得了合肥保卫战的胜利。曹操的领导艺术在于熟悉将领们的个性,使他们三个个性不同的人能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其优势,表现出了高超的领导才能。
  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死而后已。
  曹操南征,刘表部将文聘抵抗到最后一刻才无奈地向曹操投降。“先生为什么来迟了啊?”曹操笑着对文聘说。“我无力辅佐刘表成就大业,又无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来晚了。”“好忠臣。”曹操感叹一句,旋即让他统带本部兵马,依旧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做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不一而足。
  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
  曹操诛杀袁谭后下令:“敢哭之者戮及妻子。”有个叫王修的人说:“袁谭对我有举荐之功,死而不哭,在‘义’上说不过去。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于是他抚摸着袁谭被割下的头痛哭。执刑兵士正好抓个正着,正待按军法从事,曹操却出面拦阻,道:“算了,此人义气千秋,就成全他吧。”不仅如此,当王修得寸进尺地接着向曹操提出收殓袁谭时,曹操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还让王修做了粮官。
  曹操杀了袁谭后,袁谭统治下的州县多已向曹操表示臣服,只除了一个名叫管统的小太守。“你去替我把管统杀了”,曹操对王修下令道。王修违背了曹操的命令,竟意外地说服管统向曹操投降。曹操一高兴,不仅不问王修拒命之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脂习先生是孔融的好友。孔融当年屡次用书简怠慢曹操,脂先生就曾不时地加以规劝,但孔融未予理会。孔融被诛时,慑于曹操的暴怒,当时许昌没人敢去为孔融收尸。只有脂习缓缓地走上去,一边痛哭,一边喃喃道:“文举(孔融字),你舍我而去,又有谁可以谈话交心呢?”脂习被曹操收付死牢,但转念一想,觉得脂先生够义气,就下令放了他。
  脂习因违背曹操的命令而被抓,但曹操感于他的勇敢就赦免了他。脂习出狱后起初被曹操迁徙到郊外,后来路遇曹操,脂习当面向曹操谢罪。“元升先生”,曹操叫着他的字号,“你是慷慨之士。”当面了解脂习近况之后,曹操重新在许昌替他安排住处,并“赐谷百斛”。
  曹丕被曹操宣布立为太子后,曹丕请众多文人学士赴宴庆贺,酒酣耳热之际,他请自己的夫人甄妃与大家见面。所有的宾客见到王妃来都赶紧起身正衣拜伏于地。但一个学者,端坐在原位纹丝未动,冷冷地看着王妃,这位学士名叫刘桢。这件事传到了曹操的耳中,他认为刘桢见王妃不拜,是对太子侮辱。于是,曹操下令将刘桢送到城外与工匠一起服劳役,免官罢黜。
  刘桢被罚作劳役不久,曹操带着曹丕到城外巡视工匠们的服役情况。所有服役的工匠都赶忙站好表示敬意,只有刘桢坐在磨石上一动不动,神情不变。曹操见状,怒说:“这不是刘桢吗?你坐的磨石的性情如何呢?”刘桢回答道:“这块磨石出自荆紫山玄岩之下,外面看上去有五种色彩,内里充满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墨,秉性自然,不可更改。”曹操一听怒气全消,叹道:“真是名不虚传啊!”于是,曹操下令,恢复了刘桢的官职。
  终不称帝 有自知之明
  曹操一生以笑出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能够坦然而笑。《三国演义》里描述曹操的笑可谓千百般变化和含义。但不管曹操的笑的含义如何,在众多三国人物里,从始至终,笑傲不变的只有曹操。
  曹操嗜杀成性,历史上很少有人可以跟他比拼。曹操的一生是杀戮的一生。公元193年,曹操讨伐陶谦,他每攻打下一个地方就进行一场大屠杀,连《魏书》里都不得不记下他几次屠杀的行为,由此可见曹操性格里残忍嗜血的一面。征徐州,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曹操杀大名士崔琰时是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会错了意,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这老不死的难道非要我亲自动手吗?”曹操嘴角一撇,狱卒慌不迭地将曹操原话传递给崔琰。“原来曹公是这个意思,好说好说。”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抹断了自己的脖子。
  统一战争时,曹操斩吕布,降张锈,赶刘备,灭袁绍,杀蹋顿,平袁术,收刘琮,征孙权,破马超,得张鲁,步步为营,遂平定北方。此时,台阶已经搭好了,可以称帝了,但当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时。曹操却说“孙权是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可见,他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该说的,该做的,他都说了,都做了。留下的,任后人评说。他自个活得很痛快,很清楚,而历史又有意或无意地完整地留存了下来。这里,忠与奸,反而不重要了。
  公元216年,曹操晋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公元220年,曹操病逝,终年66岁。
其他文献
摘要:辅导员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不是指某种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成份复杂、结构严密的整体,主要包括突发事件预防能力、执行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调试与心理安抚能力、网络信息控制引导能力、危机后的评估与处置学习能力等。各组成部分通过相互支撑和配合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对于辅导员的重要性  高校突发事件
期刊
前 言  毛文斌先生,于2002年4月从海东行署副专员工作岗位退休返回故里后,致力于乐都文化事业的服务、拓展和引领工作。十年来,在瓜果飘香的南凉故地,依然浓郁地飘扬着文化的麦香,而这麦香在时间之中的播散和越来越多的为他人所识,都离不开这位老人辛勤汗水的浇灌与培育。  培根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个人做了一件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或者是一件经人尝试过而被放弃的事,或者是别人也做过没有做的那么完善的事,那么
期刊
当代社会各类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手机的功能从传统的通话和短信扩展到了无线上网、视频拍摄、音乐播放等各个方面,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 更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1]  大学生由于其较高的文化素质、对新事物较快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的获取要求相对高,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且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的研究,不仅
期刊
“花儿”,是广泛流传在大西北以爱情为主的一种山野民歌,它是我国民间文艺范畴中,一种珍贵的口头演唱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青海省是西北“花儿”重要流派河湟“花儿”的主要发源地和传唱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青海“花儿”以其鲜明的雪域高原特色和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民族特色而备受世人瞩目。  “花儿”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传唱历史悠久,据确切的文字记载,明代成化年间,任职河州的高弘的
期刊
摘要: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个党风问题,是与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风;党建  学风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原则的体现,是贯
期刊
口承文学的变异性, 决定了河湟“花儿”艺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近三十年来,“花儿”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的事实,证明了民间口头文学的这种特有属性。  三十年前的河湟“花儿”,仍属于一种在乡下山野传唱的山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使“花儿”随着她的载体——人的频繁迁徙,落户于兰州、西宁等一些城市。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原本为“庄子里到了你莫唱,再唱时老汉们骂哩”的“花儿”竟然受到了城市人
期刊
吃腻了大米白面的人们,总想改改口味,打问哪儿能买到不掺合白面的纯青稞面?饭馆里,也会听到有人叫唤:“来碗青稞面做的‘破布衫’。”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想不到庄稼伙里普通得再也普通不过的青稞已经成了一种饭桌上的稀罕东西。  我是吃青稞面、洋芋长大的。回忆起那苦涩而又让人留恋的童年岁月,其中的许多事儿是和青稞联系在一起的。  和小麦相比,青稞的生长期较短,是个早熟庄稼,所以被庄稼人称为接口粮食。
期刊
鲍贝:1972年出生于浙江象山,现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爱是独自缠绵》、《伤口》、《你是我的人质》;中短篇小说集《撕夜》;散文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穿着拖鞋去旅行》;在《人民文学》《作家》《山花》《文学界》《芳草》《西湖》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万字。短篇小说《空瓶子》被选入《2010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精选》。长篇小说《你是我的人质》获2
期刊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术之精妙,都为其他藏族聚居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公元十四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至十五世纪以后,随着萨迦派,
期刊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秦始皇第一个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创建了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不仅是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伟大政治家。而且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军事战略家。  “火候”到了,雷霆一击,剪除异己,先安内再攘外  治人始于治心,这样才能见效,否则都是虚的,点不准穴位。有些人总想捏住人,但只知道大吼几声、挥几下拳头,这都是非常粗劣的表现。真正聪明的人,治人是从来不摆架子,而是在治心上下定功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