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出台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很大程度上为小学阶段各项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自然也不例外,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从事相关德育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道德品质高尚的小学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实践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品格及关键能力,所以小学德育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充分感知德育以何为德、育人以及何为育,进而确保相关德育措施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更为全面地展开。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课堂
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课堂的重要性永远不言而喻。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注定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单纯,每一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最为传统、也最为直接的德育方式。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小学德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德育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所教授的基本内容都跟法律有关,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简单的普法讲座,结合各种社会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任何违背法律的行为不仅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身和自己的亲人造成影响;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秦朝律法的相关内容,讲述古人建立法度、遵守法制的故事,明白这个社会之所以需要有律法存在的重要性——如此选择教学内容既基于课本教材、围绕教学主旨,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课堂的维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接受德育。只有让小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课堂的学习,建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心、建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能够基于社会现实分析和判断某些行为的正确与否、是否违背法律,这样的课堂才是有价值和实现了教育目的。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校园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课业压力比较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各类校园活动也比较丰富,所以他们会接触到很多新鲜有趣的活动,也乐于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高年级学生的德育活动可以朝着这样几个方向来展开:
首先,举办“法治在我身边”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围绕身边的法治故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案例,参与演讲,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号召,让演讲的内容成为自己情感表达的一个窗口;
其次,举办“校内法治知识对抗”主题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复习比赛内容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有关法治、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个人的知识构成;
再次,做好校内普法工作,邀请地方民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来为小学生进行科普讲座,主要围绕未成年的相关法律内容展开,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聆听讲座、细听科普的过程中,掌握生存于世的基本法则,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基本要领;
最后,加强校内法治专栏的构建工作,通过组织“校内法治宣传周”等活动,在校内构建法治专栏,传输各种法治案例和道德故事,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更起到教育的作用,更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内,丰富和不断提升自己。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社会德育实践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大舞台,也是所有小学生一路成长最终要迫切融入的场所,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意义、有指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助于广大小学生吸收、借鉴和掌握有益于成长和学习的能量、道德品质,积累各种社会经验,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法则,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为教师,需要有目标、有规划地指导学生开启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其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增加其对国情、社会和谐以及文明道德等的认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这样时间比较宽松的区间,让学生们组成社会实践小组,按照自行设计策划的实践方案走进福利院、养老院,参与照顾一天的孤寡老人、帮助工作人员清理卫生,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助人之德,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之责;亦或者走进文化馆、历史博物馆等具有鲜明主题性的场所,让学生在观摩、聆聽讲解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感受美德,感受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的优良传统;更可以组织诸如“垃圾分类小科普”、“美好家园在我身边”之类的环保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置,既可以让学生走入寻常社会当中,感受人文、感受生活;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历史的隧道和时空当中,在先贤的影响和感召之下,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班级德育氛围
德育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有些许不同之处在于,其属于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不仅存在于课堂、存在于各种活动当中,更存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氛围的构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将德育工作融入班级建设的细节当中,让小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建设。
首先,加强班级环境氛围的打造。诸如班级的黑板报、图书角、植物角、黑板边框上的名人语录等,都是可以用来构建德育氛围的存在,学生可以在渲染的和谐、宁静、友好、互助氛围当中,积极学习、健康成长;
其次,树立班级榜样,引导小学生不断学习和分享。对诸如帮助同学、拾金不昧、勇敢正直等的典型,要在班级当中予以表扬,使之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一方面其可以在班级内产生正能量的引导效果,另一方面也会用真实的案例告知学生,对错是非,什么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行为应该杜绝;
最后,不能忽视班会的作用。每周一场班会、每次一个主题,不仅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短暂放松的机会,更是引导其进行思想升华、提高修养的过程。睦邻友好主题、热爱祖国主题、杜绝违法犯罪主题、抵御诱惑主题,都是可以进行拓展和发挥的德育内容。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培育是如今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审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创新传统课堂模式,有效丰富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多重内容,确保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可以拥有更加具象的目标、让小学生获得更为具体的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韩庆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J].教师,2019(03):11-12.
[2]谢媛婷.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途径探析[J].中华少年,2019(04):118.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实践
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品格及关键能力,所以小学德育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充分感知德育以何为德、育人以及何为育,进而确保相关德育措施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更为全面地展开。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课堂
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课堂的重要性永远不言而喻。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注定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比较单纯,每一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是最为传统、也最为直接的德育方式。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小学德育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德育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所教授的基本内容都跟法律有关,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简单的普法讲座,结合各种社会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以及任何违背法律的行为不仅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身和自己的亲人造成影响;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秦朝律法的相关内容,讲述古人建立法度、遵守法制的故事,明白这个社会之所以需要有律法存在的重要性——如此选择教学内容既基于课本教材、围绕教学主旨,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课堂的维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知识,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接受德育。只有让小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课堂的学习,建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心、建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能够基于社会现实分析和判断某些行为的正确与否、是否违背法律,这样的课堂才是有价值和实现了教育目的。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校园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课业压力比较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各类校园活动也比较丰富,所以他们会接触到很多新鲜有趣的活动,也乐于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高年级学生的德育活动可以朝着这样几个方向来展开:
首先,举办“法治在我身边”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围绕身边的法治故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案例,参与演讲,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号召,让演讲的内容成为自己情感表达的一个窗口;
其次,举办“校内法治知识对抗”主题比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让学生在复习比赛内容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有关法治、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个人的知识构成;
再次,做好校内普法工作,邀请地方民警、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来为小学生进行科普讲座,主要围绕未成年的相关法律内容展开,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聆听讲座、细听科普的过程中,掌握生存于世的基本法则,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基本要领;
最后,加强校内法治专栏的构建工作,通过组织“校内法治宣传周”等活动,在校内构建法治专栏,传输各种法治案例和道德故事,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更起到教育的作用,更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内,丰富和不断提升自己。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社会德育实践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大舞台,也是所有小学生一路成长最终要迫切融入的场所,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有意义、有指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有助于广大小学生吸收、借鉴和掌握有益于成长和学习的能量、道德品质,积累各种社会经验,掌握基本的社会生存法则,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为教师,需要有目标、有规划地指导学生开启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其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增加其对国情、社会和谐以及文明道德等的认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这样时间比较宽松的区间,让学生们组成社会实践小组,按照自行设计策划的实践方案走进福利院、养老院,参与照顾一天的孤寡老人、帮助工作人员清理卫生,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助人之德,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之责;亦或者走进文化馆、历史博物馆等具有鲜明主题性的场所,让学生在观摩、聆聽讲解的过程中,感受历史、感受美德,感受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的优良传统;更可以组织诸如“垃圾分类小科普”、“美好家园在我身边”之类的环保公益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置,既可以让学生走入寻常社会当中,感受人文、感受生活;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历史的隧道和时空当中,在先贤的影响和感召之下,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班级德育氛围
德育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有些许不同之处在于,其属于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不仅存在于课堂、存在于各种活动当中,更存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氛围的构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尤其不能忽视,将德育工作融入班级建设的细节当中,让小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建设。
首先,加强班级环境氛围的打造。诸如班级的黑板报、图书角、植物角、黑板边框上的名人语录等,都是可以用来构建德育氛围的存在,学生可以在渲染的和谐、宁静、友好、互助氛围当中,积极学习、健康成长;
其次,树立班级榜样,引导小学生不断学习和分享。对诸如帮助同学、拾金不昧、勇敢正直等的典型,要在班级当中予以表扬,使之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一方面其可以在班级内产生正能量的引导效果,另一方面也会用真实的案例告知学生,对错是非,什么应该学习,什么样的行为应该杜绝;
最后,不能忽视班会的作用。每周一场班会、每次一个主题,不仅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短暂放松的机会,更是引导其进行思想升华、提高修养的过程。睦邻友好主题、热爱祖国主题、杜绝违法犯罪主题、抵御诱惑主题,都是可以进行拓展和发挥的德育内容。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培育是如今小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审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创新传统课堂模式,有效丰富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多重内容,确保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可以拥有更加具象的目标、让小学生获得更为具体的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所需。
参考文献;
[1]韩庆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实践性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J].教师,2019(03):11-12.
[2]谢媛婷.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途径探析[J].中华少年,2019(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