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路径探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教育部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之后,各学校开始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立德树人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专学校的宏观教育改革包括课标修订、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模式更新、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从各个环节上确保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专院校宏观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教学改革中时刻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对于“核心素养”的过度解读,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宏观教育 立德树人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核心素养”是2014年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新课程改革开始进行之后出现的新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指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主要的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基本素养。通过结合具体情况,细化为包括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在内的十八个基本要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从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各级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随着“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开始推行,许多专科院校的教师迅速对其实际内涵以及具体的实践方式进行了解读。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解读过度的例子。例如,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对于“核心素养”概念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目标仅从字面意义上进行了解读,认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求学生全能,各個方面均衡发展。因此,在学生出现偏科的情况时,往往会让学生暂时放弃自己所擅长的科目和能力,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对“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错误理解。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兴趣爱好也各异,因此,表现在学习生活中才会有所不同。在宏观教育阶段,对于这些出现了偏科情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是因为在这一方面缺乏学习的兴趣,才会导致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单纯从补齐短板这个目标入手,不仅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让学生实现成绩的快速提高和能力的迅速增强,长时间下来还会让学生因为逼迫感和过大的学习压力而减弱对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自然也就没有功效,不仅做不到补齐短板,甚至会让学生彻底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
  实际上,“核心素养”下,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实现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要求的是扬长补短,而不是抑长补短。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宏观教育,其教学目标绝不是要求学生做到各个方面的能力均衡发展,而是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基本达到平均标准之后有所侧重,选择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来不断发展自己长处。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不仅不科学,在宏观教育阶段也完全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因此,我们发现,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虽然学习和培养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校和教师才是关键。只有学校和教师为学生的培养设定科学合理的框架和标准,才能将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并且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产生效果。
  二、宏观教育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改革途径
  1.完善宏观教育体系,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既然“核心素养”概念下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部分是教师和学校。那么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阶段各院校的宏观教育教学改革就要首先从这个方面开始着手。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高等专科学校中宏观教育体系的完善。
  在我国,高专院校中的宏观教育阶段的总体框架虽然存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不仅高等教育四个学年之间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衔接不紧密,存在着教学目标重复或是学年之间缺少连接,而且每个学年中各学期、单元、课时之间这种现象也十分常见。所以从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就能够发现,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呈现出混乱和零散的状况。除此之外,对于高等专科学校来说,相应的实践能力与文化课程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也是宏观教育的教学改革目标之一。但是,目前的高专院校教育体系却往往将实践能力作为拓展教育的部分。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默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
  因此,在核心素养下,首先要对宏观教育的体系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就是以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核心,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建立一个环环相扣,互相衔接,互不重复的教学目标体系,同时将德育渗透在宏观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新的教育体系下,高专学校的宏观教育过程的教学目标从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向出发,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知识点层层深入,并且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相促进的严密体系,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体系实现对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在这一体系中,高专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具体实践的拓展。
  2.改变宏观教育模式,整合宏观教育目标
  除了在总体的教育体系上进行改革之外,核心素养下的宏观教育改革还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这一方面上。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通过学习教育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知识最基础的阶段,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却表现出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单纯关注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也成为教师的唯一要求。而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也紧紧围绕着考试和分数来选择,情感教育则被教师完全忽略,形成了以教材内容和教师为主体的单方面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和记忆来学习知识,教师则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等因素则被教师完全忽略。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总体要求下,将课堂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在学生学习知识以及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答等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对于学生来说,宏观教育部分的实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还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对内容和方法进行更新,确保学生掌握的能力能够适应当代职业的需求,也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3.更新宏观教育内容,强化德育教学部分
  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宏观教育中,除了要提高知识之外,德育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德育教育的主体虽然是学生,具体的实施者却是教师,决定德育教育成果的也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德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触,自觉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素养。而对于实践的部分,教师则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根据电子科技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对其内容和要求进行更新,使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够真正得到提高,达到职业的要求。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综合评价
  传统的宏观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是制约教育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即使是在高职高专等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高等院校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参考的,而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甚至于职业的实践和操作能力都被忽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为缺乏评价的标准和体系,即使教师想要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纲的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也根本无从下手。因此,要想彻底进行改革,就要建立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共同作为考核内容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时,除了常规的文化课考试之外,还要加上实践操作考核,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来评估学生真实的能力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方式。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并且通过反向推动的方式促进高等教育阶段的宏观教育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改革进程。
  三、小结
  在“核心素养”理念出现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宏观教育就开始了改革的进程。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急于得到成果等原因,出现了对这一概念的误解情况,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脱离了核心素养的真正目标和要求。因此,创新宏观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从现存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四个主要的方面开始着手,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且在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化,尊重每位学生自身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杨向东.核心素养与我国宏观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2).
  [2]杨向东.核心素養与我国宏观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人民教育,2016(19).
  [3]毕进杰,彭虹斌.“核心素养”下宏观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支持系统[J].集美大学学报,2017(3).
  (作者单位:空军通信士官学校)
其他文献
洗胃致胃破裂者在临床上少见,该院急诊科于1992年收治一例洗胃机洗胃致胃破裂患者,报告如下:
幻想曲2004 1994年上证从325点开始万里长征,行至今日才刚刚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不成想有N多投资人士已经厌倦征途,希望来个大C浪回到起点,更有甚者创新发明什么“失败的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群体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拓展体育素养的培养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多发病.贻误诊治者时有发生.轻者转成慢性骨髓炎长期不愈,重者形成周身感染,甚至丧失生命.我院1991~2000共收治本病50例,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8
话语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行为。多模态是指人们在进行互动时所采用的多种模态,如言语、手势、身势、色彩、图像等。阅读作为英语五项技能之一,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话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不仅是参与和组织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基于在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多是理科课堂、大学
国务院日前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对教师提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郑重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期待,要求
在新的高等教育和育人政策形势下,为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思政课程与高校专业课程相结合教学。借助于高校经典课程钳工实训为研究对象,挖掘钳工实训新的思想、精神,
着眼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流域内华北落叶松代表性样地,分别对其不同密度下林木直径和树高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林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不同林分
本文针对基岩的热学性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根据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热胀冷缩的规律,进行野外现场试验,实测温度场以形量,运用“反演”方法分别推求其导热系数λ和线张系数a。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