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一种生存方式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杰克·韦尔奇曾说:质量是GE维护顾客忠诚的最佳保证,是对付国外竞争的最好武器和保持增长和盈利的惟一途径。有知情者言,韦尔奇的感悟来源于对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的确,对日本企业而言,质量是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
  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的确,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以质量管理为根基的,企业整个的经营体系是围绕着质量管理来构建的。前丰田汽车常务董事曾对丰田方法有这样的说明:“全面质量管理(TQC)+同步工程(CE)+丰田式生产系统(TPS)+人才培育+劳资间的信赖关系+与零件制造商间的长期合作+与销售代理店间的长期合作就等于丰田的生产方式”。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理念对中国企业并不陌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企业还曾掀起过一股“全面质量管理”的热潮,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中国市场经历三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中国经济、中国企业遭遇了双重的压力,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中国经济本身转型的压力,迫使着中国企业去回归理性,去思考一些最基本、本质的东西。因而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管理理念重新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
  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估计,1962年一1972年日本企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增加了250亿美元的收益,比日本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那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贯彻品质第一的思想;贯彻看板生产方式;问题意识的提高,开展“改善再改善”活动;坚持追究问题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根据事实与资料开展管理;业务分担的明确化,业务运营的改善;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提合理化建议,促进全员参与经营;人本管理;成本减半;以市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这些解读都对,也都不对。如同瞎子摸象,每一观点都是“局部真理”。
  正确的认知是有效行动的开始。如果要学习或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理念,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其导入日本企业的历程。事实上,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一直在发展着。现在的理念未必就适合于中国企业,过去的做法也未见得就是落后的,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运用什么样的工具反而是次要的选择。
  丰田导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历程可以是日本企业的一个缩影,最具代表性。
  
  引进:不合格产品减半运动
  
  1961年,因“同业之间的品质竞争越来越激烈”,丰田汽车开始导入全面质量管理。丰田设立了品质管理委员会及其品质管理部,推动了包括成本、品质意识的提高及TQC的普及教育等启蒙运动,并同时展开了不合格产品减半运动。而其结果使员工对于TQC的好处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员工坚持的“严格的检查之下,品质就可改善”的这种传统观念,也逐渐转变为TQC所指向的“品质需在作业中保证”的观念。而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材料或加工不合格等问题,均已实现了当初所定的目标——不合格产品减半。
  丰田品质保证的根基是“品质必须在作业过程中保证”。也就是说,在产品企划、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检查、销售、服务等各个过程中,保证品质。原因很简单,大半的品质问题都是发生于使用过程中,像这种品质问题在工厂出货时检查是绝对无法找出来的;而且在工厂出货后的处理过程所发生损伤或脏污的品质问题,也是在工厂出货时无法检查出来的。因此,为能保证使用过程的品质,必须使产品在设计与生产准备阶段就确保其必须保证的品质;而在保证工厂出货后的品质上,必须完全遵守工厂出货后的作业程序才会有效果。
  丰田公司内定期实施的“监察活动”,从侧面监控与评估这些品质保证各阶段的活动是否被适当地实施或产品地品质是否过关。“品质必须在作业过程中保证”与“从侧面监控作业过程”,这两者就是丰田品质保证的基本架构。
  
  突破:导入机能管理体系
  
  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从1963年开始,丰田将前期活动中问题突出的“部门间的联系不足”瓶颈作为了全面质量管理第二阶段的主要突破方向,耗时近两年时间。1963年3月,丰田废止了董事的部门责任制,采用多数董事的机能分担制。这是因为董事经常成为其负责部门的利益代表,而这正是部门间联系不密切的一大原因。所谓机能管理,简单讲就是部门之间的横向的流程管理。
  丰田公司将各部门的“机能”重新讨论研究,进而建立起不同机能的管理体制,并制作不同机能的管理体系图。机能管理体系对机能间及机能内部的各业务流程或关系规则等加以规范,并与业务流程与其关联各部门的业务职责相对照,明确了管理者管理项目与管理重点。此后,机能管理的完善一直是丰田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主线之一。
  
  深入:将品质与成本作为主轴
  
  从1964年开始的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将品质与成本管理作为了两个主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丰田将“品质管理”这句话改成“品质保证”。为使这种想法能够落实,丰田将各部门必须实施的事项加以标准化,整理成为丰田品质保证活动的基础,并开始整顿各种机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有关品质保证、成本管理、人事管理、事务管理等这些全公司性的机能,都是以与各机能有关的董事及负责人为中心开展活动。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各部门TQC的展开,则通过全公司监察、机能监察等,根据部门不同进行调整、推广。更进一步,丰田建立管理人员研习会、TQC团队、品质管理圈等推广组织,从各种角度强力地贯彻推行“全员参与的TQC”活动。
  在丰田汽车创业起始最头疼的是成本而不是品质。与美国相比,在国家大小、国力、人口、购买力等任何一项都不占优势的日本,是无法期待能够拥有像美国一样的量产效果,再加上日本的铁矿、煤矿、石油等地下资源等同于零。即使将当时日本的低工资算进去,也很难想象能够利用与美国一样的成本制造汽车。如果企业若只运用JIT或TPS等生产现场所作的降低成本,是无法确立竞争根基的,所以同时也需要确立以整体企业为范围的成本管理手法。“车辆的成本,原本在该车被企划与设计的阶段,就大势已定,一旦进入正式生产,根本就无法期待太多的成本改善。”在丰田的成本管理系统之中,特别重要的就是“成本企划”,好的企划可达到在制造阶段进行成本改善的10倍效果。所谓成本企划,是指从新车的设计到生产准备的阶段,为确保倒推出的目标成本所进行“保证成本”活动。
  
  巩固:新的起跑点
  
  历时5年,经历了三个阶段,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活动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增加了,出口量亦增加了。同时,成本得以依照原定目标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丰田公司的运营体制得到很大的改善并稳定了下来,实现了将“品质保证规则”与“成本管理规则”标准化的目标,各部门的协作更为顺畅。
  在1965年,丰田获得戴明奖,标志着丰田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但是,丰田没有将TQC当作一时的活动,而是将戴明奖的获得当作是新的起跑点,其后一直孜孜不倦地将活动持续。一个鲜明的对比是,日产汽车虽然比丰田早5年,即在1960年就获得戴明奖,但获奖后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却出现反弹,终将戴明奖变为“TQC的坟墓”,显然丰田吸取了日产的教训。
  中国企业非常熟悉ISO9000,但对日本的戴明奖了解不多。用丰田领导人的话来说,“ISO9000是入学考试,戴明奖则是毕业论文”。ISO9000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具有标准的属性,也就是说ISO9000是既定的正确解答,是将组织体系加以整理的活动,所以是入学考试;TQC及戴明奖则是自己寻找课题、主题、解决方法,也是自己研究的活动,所以是毕业论文。取得ISO9000认证的企业一直在增加,但是利用ISO9000进行企业改革的却非常罕见。
  
  拓展:整体改善运动
  
  在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阶段,丰田已经将业务支持部门以机能管理的方式纳入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范畴,此后这项工作一直在加强。这么做的背景原因有两个:第一,控制人、物、资金等资源的是间接部门,品质问题全公司不做努力的话,就无法改善并维持;丰田有数十个部门,一个部门即使将工作的品质提升到99%,但对整体丰田的影响甚微,但每一个部门都减少1%的差错,公司整体的效能就能够大幅提升。
  1965年,丰田开始对供应商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供应商自主运作,丰田公司侧面支持。为了给供应商提供一个可实现的努力目标,于1 969年设立了“丰田品质管理奖”,以激励各供应商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丰田公司的努力下,丰田公司的多个供应商先后获得了戴明质量奖。
  1981年,丰田公司开始对渠道、终端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举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品质管理圈活动,实现销售店同行的互相交流。在1983年设立了“丰田销售店QC推广奖”来表扬优秀终端,激励终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升级:从产品到顾客
  
  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丰田原本以生产、销售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开始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型。以客户价值作为改善的核心在渡边捷昭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渡边捷昭言:如果有人问我,应该从哪里开始改善,答案一定是从接近客户的地方开始。时刻将“这是为了客户的利益吗”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丰田认为,价格、品质、交货期这三个要素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不可能让客户非常满意。不能在成本削减的过程中降低品质或是延期发货,这样必然会失去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在刚刚好的时间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是对客户最大的负责,也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品质”与“魅力品质”是1 984年东京理科大学教授狩野纪昭所提倡的概念。丰田将其作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升级的驱动力。 所谓“当然品质”,就是即使提高产品的物理性完成度,就顾客而言也是“应该的”,但如果物理性完成度低,发生事故时,顾客就会感到“不愉快”的这种品质。所谓魅力品质,就是就算没有某项功能也是“无所谓的”,但将其提高时,顾客就感到惊喜、感到快乐、感到乐趣,而“满意”的这种品质。
  理念的升级,引导着丰田开始围绕着客户价值进行持续创新。丰田拥有近50多个著名的品牌,既有面向全球的车型,又有针对各地市场的车型。丰田于1997年开始销售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是典型的丰田式创新。石油资源日益紧张、价格节节攀升、全球变暖广受关注,丰田果断推出了世界首款混合动力车,截至2008年4月底,由其推出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Prius)全球销量已102.77万辆。
  也许会有人问: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经历几个阶段,恐怕连丰田自己也很难说得清。除了1961-1965年前三个阶段脉络清晰可见外,其后的活动难以清晰地定义为“某某阶段”,因为,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犹如一台永动机。对于处在转型阶段的中国企业而言,一步到位地学到丰田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真谛恐怕是痴人说梦,按部就班地沿着丰田的路径前行也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毕竟所处的竞争环境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习不等于模仿,丰田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管理思想。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急剧,不确定因素增多情况下.企业年度目标制定常演变成耗时费力的事。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常需协助客户企业制定年度目标,以便完成KPI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和考核推行,然而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急剧,不确定因素增多情况下,企业年度目标制定常演变成一种耗时费力的讨价还价,变成老板与经理人的博弈。作为第三方的顾问,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企业情况,顺从老板意志设立过高的目标,将会影响企业中高层的
期刊
编者按  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2008年,一些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热闹喧嚣之后,因需求萎缩和资金短缺,一时间,集体进入寒冬。浮华之后,热门行业回归冷静,而一些行业表现依旧抢眼。2009年,他们又会怎样?    期待篇    有机农业 投资者的沃土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等  在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食品生产一直是一大亮点。在结束不算太久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有机
期刊
2008的冬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而2009年的春天似乎注定会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也就是在几个月前,雷曼大楼的电子屏上出现,巴克莱的名字,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巨子们搬着小盒子神情黯然地离开华尔街还只是电视中的新闻,现在“今天你们裁了没有啊”已经快等同于“叉腰肌”、“俯卧撑”、“等2008年的雷人词汇了”。悲观的气氛开始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蔓延,一如当年国门洞开时在日美等外资企业前般不知所措。  
期刊
持续改进是一个系统性过程,期望通过几场管理改革运动毕其功于一役,当然不现实。    一种两全其美的景象总被企业追求: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但成本更低。这也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根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在成本上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更有实力抵抗市场消费的下滑,甚至拥有并购竞争对手、迅速壮大自己规模的战略机会。相对而言,那些在成本上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完全劣势的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时更会倍感成本压力。因
期刊
通用电气的三次组织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通用电气的阶段性发展。    在通用电气(GE)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组织变革。重大的组织变革是极具风险性的一项运作,“幸运”的是,通用电气均获得了成功。通用电气的组织变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源于多方面的条件:卓越的领导力、卓越的执行力、适当的流程、合适的激励等等。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是通用为什么进行组织变革,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变
期刊
持续改善、成本控制、精益生产等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公式。    怎么办?  一时之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开始真实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这不,据传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的干货集装箱业务已停产两个月,集团38%的员工处于放假状态。  本期的封面专题《日企“过冬”启示》初衷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的提示:日本企业一直处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宏观环境中,是基于什么样的能力
期刊
公平不一定等于效率;不公平也不一定代表没有效率;甚至有时不公平却能激发效率。    缘何对绩效考核过敏    2007年初,索尼公司董事长撰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并公之于众,索尼正式被确诊患上了绩效考核过敏症,随之绩效考核制度被彻底废除;在IBM的成长经历中,也曾经有过绩效考核过敏史,IBM第五任董事长约翰-欧佩尔希望保持企业稳健发展,因而强化了公司的“规矩”,可意想不到的是,IBM弘扬个性创造
期刊
我们必须以生产率和创新这两座灯塔为指标。假如获得利润的代价是降低生产率或者没有创新,那么,这些利润就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在破坏资本。反之,假如能不断改善所有关键资源的生产率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水平,最终将一定会创造利润。  ——《管理未来》彼得·德鲁克    日本企业又回来了    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期,对金融形势盲目乐观的日本金融界曾掀起进军美国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狂潮。著名的圆
期刊
“拥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提高工作业绩”这一普通推断已不再成立。    随着终生职业这一概念的淡化以及员工流动性的增加,许多公司开始雇佣技术娴熟且富有经验的人以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沃顿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这些人常常带着上一份工作的习惯,这甚至能够否定他们先前的工作经验。  培训在某一领域毫无经验的新手,公司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因为公司能够更好地指导新员工,使他们融入新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中
期刊
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和供货商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    1999年,美国的前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姑且称之为ABC汽车公司)决定使其供货商关系转变为汽车业界的标杆,因为ABC汽车公司已经厌烦再听到丰田和本田多么好、多么热心的教导及协助它们的供货商变成精益制造者。多年来,ABC汽车公司致力于改善它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但是,当供货商被问到哪一家汽车公司最能帮助供货商的发展时,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