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且说壶:紫砂的装饰艺术(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iant_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是举世闻名的,从先秦的彩陶到汉至唐的长足发展以至宋、元、明的鼎盛,演绎了一条绚烂至极的文明大道。中国陶瓷的发展除了在造型上的不断创新之外,带动着陶瓷发展前进的主动力是“釉”的调配与进步。青花也好,釉里红也罢,无不充分展示着匠人高超的烧造技艺和艺术表现力。釉的高妙运用正是中国陶瓷能独步天下的主要原因,它对国外陶瓷的影响力甚至到近现代依然强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欧美的现代装饰艺术运动中,法国陶瓷的设计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彩釉瓷器的痕迹。显得非常单纯典雅。
  显而易见的更是瓷器对紫砂壶的深刻影响,不说造型上紫砂壶有多少款式是瓷器的承继和化用,就是连“釉”也被紫砂工艺者们移植到紫砂壶上了。这种探索无疑是大胆但又是冒险的。我们可以考查一下紫砂壶历史,来简单梳理一下彩釉装饰与紫砂壶的结合过程。
  
  皇家风尚彩釉壶初显
  
   紫砂壶从万历到明末就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迹象,出现了以“四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为代表的一大批紫砂壶制作高手。到了清前期,紫砂艺术更是进入了鼎盛期,以陈鸣远和邵大亨为代表的制壶名手更是扬名海内外。以至“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他们的创作不仅在文人圈子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宫廷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成珍贵的雕漆名壶,比如我们可以在图谱上见到的“珐琅彩花卉纹方壶”、“珐琅彩四季花卉纹壶”、“珐琅彩花卉纹提梁壶”等等,这些壶均在底部书有“康熙御制”楷书款,外表往往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卉装饰,显得金碧辉煌、华贵雍容。而且这些壶均在《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文件》里有明确记载。不仅官方管道从宜兴定制砂壶,就是清廷上层贵族也常常私自定制。《阳羡砂壶图考》考证:“允礼为清圣祖康熙十七子,雍正初封多罗果郡王,晋封亲王,乾隆间卒,赐谥毅。有《静远斋集》,定制茗壶,底钤‘静远斋继长制’篆书阳文方印。”紫砂壶赢得上层喜爱可见一斑。当然,宫廷的审美和需求更是决定了这类紫砂壶的装饰风格,继而影响到一般砂壶的制作,彩釉的装饰风格就这样在紫砂界弥散开来。《阳羡砂壶图考》对这类壶的评价是“原色加彩五色花卉,极为工致”。可见宫廷审美倾向对大众审美的影响。
  如果说康熙时期更多的还只是以珐琅为点缀的话,那么到乾隆年间则进入到了通体旋釉的阶段。史料记载,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可以想见这首先是源于这位皇帝的嗜茶如命,据说他经常设“茶宴”招待群臣。乾隆御用瓷茶碗等器具上,都摹有他御制的诗文。这样的风气必然刺激民间艺人在彩釉装饰上进行更努力的探索,因而也涌现出不少艺人善制彩釉砂壶,其中有代表性是王南林、杨继元、邵玉亭等。他们也承制宫廷御用器,尤以邵玉亭所作“乾隆御制”壶倍受赞赏,时人称为“工雅可观”。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创烧了所谓“炉均釉”砂壶,它是宜兴当地均陶和江西景德镇彩釉相结合的产物。图谱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有代表性的是“炉均釉八方壶”,整壶施釉,呈兰色,也颇端方。这样的装饰风气一直蔓延到道光之后才随着宫廷瓷器的衰败而逐渐消退,至清末则基本消亡。
  
  褪去油彩紫砂还真色
  
  客观地讲,紫砂壶进入宫廷和与文人学士的参与一样是清代紫砂业能够保持保持旺盛的重要原因,它刺激了紫砂工艺师们在更大的视野里探索适合紫砂壶的装饰手法。虽然实践证明这次探索是失败的,但我想。这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使然,是紫砂艺术史上可贵的一段探索之路。那么紫砂彩釉装饰何以会以失败而告终呢?除了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之外还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首先从实用性的角度上来讲。紫砂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注茶越宿,署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
  “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昧皆蕴”。而这一切优点都会随着紫砂表面的施釉而荡然无存。粉彩瓷器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更多的是用以观赏,而作为实用器的紫砂壶一旦失去了这样的独特性,也就失去了其有别与其它茶具的最大优势了;再从审美的角度看,这样的彩釉装饰更是使紫砂壶失去了其本身质朴、清雅的审美风格。时大彬之所以能在紫砂史上有开创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其“改大为小”,“改不雅为雅”(明末文震亨《长物志》:“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阳羡茗壶系》说时大彬“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这样的“不务妍媚,朴雅紧栗”显然是和彩釉装饰的娇艳富丽格格不入的。尤其等到陈曼生出,文人壶风行天下的时候,这样的装饰必将会被人们所淘汰。
  不过,从供春制壶的粗糙质朴到康乾时代彩釉装饰的华丽之极再到曼生壶的文化气息,是不是刚好应证了艺术品由古朴到华丽再到雅致的—般规律呢?正是彩釉装饰的失败让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紫砂固有的质朴风韵和端庄风雅的气质吧。
其他文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清丽倩美的杭嘉湖平原,一颗颗晶莹夺目的珍珠点缀其上,如南浔、乌镇、西塘、菱湖、新市等。这儿,虽然不出产茶叶,但人们对茶——春季的新茶,却别样地钟情。这些旖旎的水乡古镇,宛如茶水里滋养的精灵,在梦幻般的似水年华中,不经意流衍着酽酽的茶俗茗风。    南浔别名浔溪、南林,地处苕城湖州东首,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丝绸之府、诗书之邦、镇志之乡”等诸多美誉。  南浔彝鼎圭璋,物
期刊
这里是唯一幸存至今的榕城四大著名古刹,它的下院遍布东南亚,每年有众多慕名而来的信徒;  这里是喧闹都市里的幽静处:香甜的茶、静心的佛经、可口的素食、精致的器血、考究的桌椅……应有尽有;  这里就是位于榕城著名寺院西禅寺内的西禅茶缘。    漂浮于茶坊与佛国之间    自古名寺出好茶。寺庙和茶有着割不断的关系,西禅茶坊和西禅寺也是如此。  茶坊外,透过一面墙的落地窗,寺院的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是高
期刊
就这样,这三泡台湾乌龙茶被馋嘴的茶友们请上茶桌,一顿豪饮与七嘴八舌之后,却毫无结果。一饱口福的茶友们不仅喝下了那难得的乌龙芳香,也饮去了主人对这些茶的疑惑和猜测。不过谁都不在乎了,有好茶好友相伴,满屋飞舞的乌龙芳香,暂时可忘却所有。  然。并非空无一物,至少记录下品鉴报告。    霸气有余    颗粒大,紧结乌润,投入白瓷盖碗声音清脆,很有分量。外形呈红褐色,发酵程度高,远远便能闻到轻微的火香,近
期刊
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人,喜欢茶却非单纯的品茗,他们的生活也总是因茶而平添了许多情趣,每次看到他们将茶玩转得这样精彩,总是有一种羡慕的情愫在心里产生。也许因为茶,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鲜活,亦或是他们让茶显得如此乐活。  这样的人很好认,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仅贴着有茶的标签,还总有一群寻着淡淡茶香而快乐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朋友。    创意茶膳健康吃出来    每周—份茶膳营养食谱,每天一道刚出锅的茶餐……短
期刊
代表中华茶艺的品茶法,把品茶细致地分为六品,目品、鼻品、口品、耳品、身品、意品,不同的茶类用不同的茶器;把品香味分开来,分为闻香和品味,分别用闻香杯、品味杯,这是几千年来,茶文化的进步发展,犹如“茶艺”一词,是台湾人对茶文化的创意,是台湾对茶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特色。  常常有人问起,中华茶艺有关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的品茶方式起源于何人?何地何故?  1979年左右,一批台湾南部
期刊
偶然間人似缱,在梅村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绿萼梅下抚绿绮,杜宇亭前盼君郎。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  不在梅边在柳边。  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  茶席主题:游园惊梦  茶设席计者:流韵  摄影:阿明  所用茶具:云南建水紫陶梅瓶、紫陶茶叶罐、盖碗、品茗杯、花插罐、  紫陶古琴镇纸、竹茶匙、茶
期刊
武夷山是块有茶缘的宝地,不管是因茶结缘,还是与茶结缘。前些时候去了趟三菇度假区,当时的武夷山比较冷,下了雨,断断续续的绵绵细雨无疑为当时的武夷山平添7份朦胧美,同时也为烟雨朦胧的景区带来不少的寒意。此时坐人力三轮车对外来的游客来说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更有意思的是,武夷山的人力三轮车车夫很多都是“茶叶专家”,跟他们交谈常常能学到很多的茶叶知识。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此次武夷山之行邂逅了多款武夷山茶
期刊
把茶泡好是茶道追求必经的途径,如果连茶都泡不出应有的香气与滋味,就别谈什么品尝、审美、思想了。所以在学校或其他传授茶学的单位,“如何泡好一壶茶”都是列为第一优先考虑的课程。  泡茶课程包括基础知识与冲泡技艺,前者如茶的制作、荼类识别、茶具材质与功能、品鉴要领。后者如水质、水温、茶水比例、茶况、程序、手法、美感、风格。然而练习是最终呈现效果的关键,练习可以自行为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老师的指
期刊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有不少80后是金庸大侠的“金粉”。在金大侠的书中,作为名门正派的少林派,武功是最高强的,比如像《天龙八部》里那个藏经阁的扫地僧,深藏不露,瞬间秒杀激战中的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两位高手,并让他们大彻大悟,笑泯恩仇。这位高僧功夫超群,修行也相当了得,用少林寺cEo释永信的话说就是“以武习禅,以禅引武”。不过,中国的禅林向来都是文武双全的,除了武僧,还有诗僧。皎然就是这样一位“文艺”高超且
期刊
这套茶饼被摆放在透明塑料梯柜上,5块小铁盒,5种颜色,少有的艳丽和精致。它们名为“五羊颂福”,产自云南,是大益集团专门为广州亚运会量身打造的纪念茶,每个铁盒正面分别印有姿态神色各异的亚运会吉祥物卡通羊的造型,生动活泼,在一排棉纸包装的普洱茶饼中显得特别醒目。主人很有心地把5块茶饼从铁盒中取出,装在陶罐中可以更好地保存茶的品质。这种既有炫丽外形又具纪念意义的茶饼特别有珍藏价值。我们本打算拍张照片留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