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式等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法八要
  桩法有八要,即:顶、扣、垂、抱、月、圆、挺、尖八字。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凡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每字又有三法,共二十四法,总称站桩二十四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三顶、三扣、三圆。它对人体的各部位例如:肘、膝、肩、胯、头、手、足、臀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这二十四法虽日桩法要领,亦是形意拳的共同要领,把桩功练好,必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长期认真地锻炼,方期有成。现将八要二十四法分述如下:
  1 顶
  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颚调呼吸,
  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
  三顶身法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平飞,
  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鹞子钻树林。
  2 扣
  脚面弓扣趾抓地,手面弓扣鹰爪利,
  两膀合扣往外送,明了三扣多一力。
  3 垂
  气垂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
  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
  4 抱
  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抱定聚精神,
  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抱气贯身。
  5 月
  胳膊漫弓似月芽,腿膝漫弓似月芽,
  手腕漫弓似月芽,三月拳式是真法。
  明了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
  6 圆
  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
  虎口要圆掌心空,三圆齐圆形势真。
  7 挺
  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
  胳膊挺伸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钧。
  8 尖
  出手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
  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拳。
  以上八要必须熟读,切记在心。当站桩时,须默想自身各部位是否符合以上八要,如有不合必须立即改正,严格按照八要练习。
  李应埙老师桩法秘诀
  桩功训练,前辈各有教法。笔者所学,为河北李镜斋先生一系,吾师李应埙先生从学于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李镜斋先生,又得郭云深先生的高徒许占鳌之功。其桩法要求细致精妙,颇有独特之处,按其练习,易于领悟,亦可少走弯路。
  一、外形
  1 要领
  (1)足:后足势斜,前足直出,十趾抓地,足跟外突(内劲外拧)。
  (2)膝:前膝冲足尖,后膝瞄前膝,两腿分虚实,体重成三七(前三后七)。
  (3)腰胯:掖住拦马(拦马指站桩时前腿的大腿根部),扎住腰眼,两胯缭绕,裆扣圆盘。
  (4)头:领顶竖项,松肩坠肘,前胸后背,形成拱斗。
  (5)手:两手齐塌腕,后手催前手,前手食指尖,直冲鼻与肘。
  (6)身:百会对会阴,肋梢上下分,以上向前扣,以下向后抻,是为龙折身。
  (7)总体:肩胯肘膝和手足,内合心意与气力,三体桩法重六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六合),上下一致内外一。
  2 口诀
  三垂直:百会对会阴,臀尾对足跟,
  膝前对脚后,三垂形式真。
  三尖对:指尖肘尖与鼻尖,三尖相对才占先。
  三相合:肩胯肘膝与手足,各为相合劲力出。
  注一:三垂直中,足跟为后脚脚跟,膝前为前腿膝盖前沿,脚后为前脚跟后沿,三垂为三条垂直线。
  注二:三尖对中,肘尖的位置是吾师李应埙先生特别提出的,我在其他拳经中还未曾看到有此提法。拳经云,“出手总要看三尖,指尖足尖与鼻尖(大三尖),三尖齐照成一线,落步六合是真拳。”其中之六合就暗含了肘尖与指尖相对的关系,即指尖肘尖与鼻尖(小三尖)相对成一线,但往往被人忽略。望学者注意。
  这就是三体式桩法的外在形式。
  二、内意
  1 五争
  内意有“五争”,亦须与二十四法并重,才能够取得站桩的效果,学者在习练桩法时要悉心体会。
  领顶垂臀,指顶背靠,双肘横撑,坠膝提胯,足实腰挺。
  五争是劲力的五项争夺,争就是两相对拔的意思,指的是内意,即:顶与臀争,指与背争,双肘相争,膝与胯争,足与腰争。
  2 内力
  神意要一致,随气贯四梢。
  前手如塌壁,后手如塌凳。
  前手顶领扣合四字:食指顶劲属木,中指领劲属土,四指扣劲属金,小指合劲属水,拇指属火,与小指相合,故日水火既济,出手有劈拶指锉之劲。
  前脚趾抓地,纯用扒力至肋下为止。
  后脚趾抓地蹬暗劲,尽力坠膝提胯,用暗力催前腿。
  撑裆为圆形,而两膝相合,后膝要瞄前膝,即两膝暗有相合之力。
  这里介绍的只是桩法的部分要领,在后面的拳法中,还会陆续介绍。
其他文献
重庆市江津境内东南方向,有一座山,叫骆崃山,海拔1038米。通常人们只知道此处山清水秀、林茂茶香,却鲜有人知此山乃巴蜀境中少有的灵异之地。  汽车在重庆外环高速支坪下道,过綦河大桥溯江而上,至西湖镇往上过骆崃山小学再往山上行3公里,半山腰公路右侧即可见“武林山庄”柴门。  这山庄的主人邹帆,是重庆永川人,邹家世代无习武之人,可邹帆九岁时竟产生兴趣,不爱红妆爱武装,跑去蹲马步、耍花枪、练拳脚,拜师加
期刊
螳螂拳种产生于明末清初,在山东秘密演练。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卢乡升霄道人首创了《罗汉行功短打全谱》,即乾隆本;嗣后,道光二十二(1842)年,《棍棒鞭全谱》出世,称道光本,是承续前谱写抄;另咸丰五(1855)年,卢乡弗遑道人据乾隆本增删编辑《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拳谱,称咸丰本,这三部清代螳螂拳谱,又是从莱阳一地所出,但遗憾的是乾隆本、咸丰本已亡佚。  民国初年,河北沧县,出现一部据道光本
期刊
编者:《搏击》杂志编辑部从即日起至今年5月15日止,举办《太极拳能不能统一》有奖征文活动,来稿择优在本刊发表。活动规则及要求详见本期封二有关介绍。  最近,在大理太极拳高峰论坛会上,又有专家呼吁要“统一太极拳”,要“制定标准的太极拳”,这种提法无疑是动听的。因为,当前的太极拳确实是乱得很。一个师傅一个样,十个徒弟九个样,五花八门,从学者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哪个是标准的太极拳。而天下练拳的人,又哪个不
期刊
徐家拳起源于雍正年问,由山东新泰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徐盛才,生于清雍正2年(1725年),卒于嘉庆2年(1797年)。徐公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绝技,创立徐家拳雏形。百余年来,此拳世代只在徐家长子门中传承,世人知之甚少。到第六代传人徐花葶,徐家拳又掀起了一个高潮。据新泰老县志和徐氏家谱记载,徐花葶,字殿甲,生于清道光5年(1826年),卒于清光绪26年(1900年)通济村,清咸丰年
期刊
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研究者,我期待着唐山武术的辉煌发展,以我自己对武术文化的多年研究,谈谈对唐山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些看法与发展构想:  一、唐山地区是个传统武术的大宝库  1、深厚的传统武术底蕴  唐山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源流有序,文化底蕴丰厚。据我多年的寻访唐山传统武术源流,基本上清楚了唐山传统武术各个拳种流派的传承历史以及传承的内容。从寻访的结果看,唐山传统武术是我国传统武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
期刊
1 进香  那是一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仝凤儿在后花园练完武功,洗漱打扮之后,带着贴身丫鬟坐了轿子前往观音庙上香。  仝凤儿上香的原因,是因为她前一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了她的母亲。最后哭着醒来了,泪水湿透了睡枕。  观音庙在山上,仝凤儿在山脚就下了山。她要步行走上去,以表示为母亲进香的诚心。虽然她是小脚,但丝毫不影响她爬山的速度。  这日并非初一十五,香客寥寥。  烈日当头之下,经过一番跋涉,她们
期刊
天一居士书法
期刊
父亲幸运地遇到恩师李应埙先生走上尚武之路是缘于一场大病。这场病和日本鬼子有关。  上世纪30年代,济南有三大染厂——东元盛、利民和德和永。德和永染厂就是父亲在东元盛学徒9年后于1939和其他股东一起创建的,那年他24岁。由一个学买卖的“相公”成为“德和永染厂”的第一副经理,主管经营并担任掌柜。  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厂子有了大发展。德和永染厂在标山附近买了30亩地,在工商河畔建了新厂房;从日本进了发
期刊
埙潮风格为八个字——稳健、扎实、舒展、大方。  稳健——沉稳有力,六合统一,稳如泰山,健若劲松。扎实——神气圆满,内劲坚韧,出手鹰捉,落步生根。  舒展——不僵不滞,势如飞鹏,动作舒畅,气若长虹。  大方——松静自然,中正安舒,不亢不卑,进退自如。  很久以来,我就有一个心愿——把恩师李应埙先生超群的拳术、独特的风格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来,以传后学。思考再三,我将其定名为埙潮风格。  “埙”取自恩师
期刊
“吃了三年药,不如半年拳。”这是我最初学拳时的切身体会。  上世纪40年代初,我以偶然的机会幸遇恩师李应埙(字向左)先生,开始学习形意拳,按照中国的旧说法是缘份,按现在说就是机遇。当时我久病缠身,几近瘫痪,医药无效,然随恩师习拳半年后,竟健康如初。感谢恩师之余,又深谙形意拳之神奇。  今年我已105岁,70年来,视练拳为一大快事,不论雨雪风霜,严寒酷暑,练拳成为我每日必修之课,可说“嗜拳如命”。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