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弹叫“毒刺”,就得名副其实——威力大,够灵敏,外形也要像呢。它有1.5米长,站着跟你们差不多一样高;直径是7厘米,细长的身材像极了一根针。这就是“毒刺”肩射防空导弹!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看起来挺瘦弱的家伙,它曾创造了最令人震惊的战果呢。那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阿富汗的地面游击队饱受苏联空中火力的猛烈打击。后来,美军向阿富汗秘密提供了1000枚左右的“毒刺”导弹,一下子扭转了战场局势。据说,阿富汗游击队发射340枚“毒刺”导弹,就击落了269架飞机,命中率高达80%!这足以证明“毒刺”导弹是低空飞行器的克星!
扛着“毒刺”上战场
“毒刺”的体重只有10千克,加上发射装置总共也才15千克。超轻的重量让它便于携带,机动能力特别强,哪里有需要就能立即奔向哪里。
“毒刺”的射程大约是8千米,只要目标在3千米以下的空中飞行,而且射手用肉眼可以看见,那么“毒刺”就不会轻易放过它。要知道,“毒刺”导弹是极为精准的!
“毒刺”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官方规定两人为一个发射组。实际上,一人完全可以发射。每枚导弹都是一个密封装置,除了防潮外,还可以有效地自我保护。
“毒刺”家族兄弟多
第二代“毒刺”导弹是家族里的老大哥(它的曾用名叫“红眼睛Ⅱ”),使用被动红外线导引装置来跟踪目标。它能寻找目标飞机引擎产生的红外线信号(也就是它辐射的热量),并通过跟踪红外信号来追踪飞机。
那不是可以发射红外干扰弹产生热量来引诱“毒刺”吗?或者用红外干扰机发出极不稳定的信号来干扰“毒刺”?
“毒刺”可没被那些伎俩骗到。在阿富汗战争中,很多安装了红外抑制装置的米-24直升机仍被“毒刺”击落!这名堂还是在导引头里面! “毒刺”采用更先进的第二代红外自动导引弹头,有着全方位探测和自导引能力。这种导引头的灵敏度更高,能感受到金属表面的红外辐射信号。因此,它不但能跟踪飞机引擎排出的热气流,尾追敌机;也能根据机身其他部位辐射的红外信号,在敌机投放炸弹或开始地面扫射前,就对它们进行迎头攻击。
第三代“毒剌”导弹,毫不谦虚地说,比哥哥是更上一层楼。它站在哥哥的肩膀上,寻的导引头采用了红外、紫外双色玫瑰花形扫描引导技术。用红外、紫外能量比率鉴别红外干扰和不利背景源.大大提高了探测能力。制导装置也能收集更多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毒刺”的作战性能。
现在的“毒刺”导弹,通过对制导软件进行重新编程,可以发现辐射信号更低的目标。即使在更多杂乱的干扰环境中,也能发现无人机、巡航导弹和轻型直升飞机。
“射后不管”继续打
瞄准目标!发射!哎,等等,你确定瞄准的是敌机吗?这可不用咱操心,为了避免误射,“毒刺”身怀“敌我识别” (1FF)系统。当射手在瞄准器中捕获到目标后,按下IFF呼叫开关,在0.7秒后会收到提示,告知目标是敌是友。
射手按下发射按钮,等“毒刺”飞离发射管后,就可以隐蔽或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装配导弹准备进行下一次攻击(小于10秒)。发射后就不管了!嘿,还真简单!射手是不用管了,可制导系统还是要操着心呢,直到摧毁目标!
“毒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它打击的目标可能会左躲右闪,偏离了图像传感器中心。这时,就要靠比例导航来引路啦。目标偏离传感器中心多少度,就按比例更改导弹自身的飞行角度相应的度数。这就像是足球场上的传球,你要把球踢向当球到达时对方出现的位置,而不是直接朝他现在的地方踢球。 “毒刺”也一样,它是朝向预测飞机移动的位置飞去。
既然是红外制导追踪导弹,那它攻击目标时肯定要冲向红外信号特征最强的发动机尾喷口吧。“毒刺”可聪明多了,它是冲向目标最薄弱的部位!当“毒刺”导弹沿比例导航轨迹飞行到拦截点,“目标适应制导”电路启动并产生一个信号加入到导引信号中,使导弹偏斜,引导导弹直冲目标易受损部位。
遗留“毒刺”生事端
当年,美国向阿富汗提供1000多枚“毒刺”导弹,扭转了战场局势。苏联撤军后,美国就开始重金回收“毒刺”,但仍有很多落到了基地组织手里。他们用“毒刺”导弹来打击民航飞机,这成了反恐中的最大威胁。索马里海盗竟然也从基地组织那儿弄来了“毒刺”,严重威胁过往船只的安全。这都是美军种下的祸根。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看起来挺瘦弱的家伙,它曾创造了最令人震惊的战果呢。那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阿富汗的地面游击队饱受苏联空中火力的猛烈打击。后来,美军向阿富汗秘密提供了1000枚左右的“毒刺”导弹,一下子扭转了战场局势。据说,阿富汗游击队发射340枚“毒刺”导弹,就击落了269架飞机,命中率高达80%!这足以证明“毒刺”导弹是低空飞行器的克星!
扛着“毒刺”上战场
“毒刺”的体重只有10千克,加上发射装置总共也才15千克。超轻的重量让它便于携带,机动能力特别强,哪里有需要就能立即奔向哪里。
“毒刺”的射程大约是8千米,只要目标在3千米以下的空中飞行,而且射手用肉眼可以看见,那么“毒刺”就不会轻易放过它。要知道,“毒刺”导弹是极为精准的!
“毒刺”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官方规定两人为一个发射组。实际上,一人完全可以发射。每枚导弹都是一个密封装置,除了防潮外,还可以有效地自我保护。
“毒刺”家族兄弟多
第二代“毒刺”导弹是家族里的老大哥(它的曾用名叫“红眼睛Ⅱ”),使用被动红外线导引装置来跟踪目标。它能寻找目标飞机引擎产生的红外线信号(也就是它辐射的热量),并通过跟踪红外信号来追踪飞机。
那不是可以发射红外干扰弹产生热量来引诱“毒刺”吗?或者用红外干扰机发出极不稳定的信号来干扰“毒刺”?
“毒刺”可没被那些伎俩骗到。在阿富汗战争中,很多安装了红外抑制装置的米-24直升机仍被“毒刺”击落!这名堂还是在导引头里面! “毒刺”采用更先进的第二代红外自动导引弹头,有着全方位探测和自导引能力。这种导引头的灵敏度更高,能感受到金属表面的红外辐射信号。因此,它不但能跟踪飞机引擎排出的热气流,尾追敌机;也能根据机身其他部位辐射的红外信号,在敌机投放炸弹或开始地面扫射前,就对它们进行迎头攻击。
第三代“毒剌”导弹,毫不谦虚地说,比哥哥是更上一层楼。它站在哥哥的肩膀上,寻的导引头采用了红外、紫外双色玫瑰花形扫描引导技术。用红外、紫外能量比率鉴别红外干扰和不利背景源.大大提高了探测能力。制导装置也能收集更多的信’息,极大地增强了“毒刺”的作战性能。
现在的“毒刺”导弹,通过对制导软件进行重新编程,可以发现辐射信号更低的目标。即使在更多杂乱的干扰环境中,也能发现无人机、巡航导弹和轻型直升飞机。
“射后不管”继续打
瞄准目标!发射!哎,等等,你确定瞄准的是敌机吗?这可不用咱操心,为了避免误射,“毒刺”身怀“敌我识别” (1FF)系统。当射手在瞄准器中捕获到目标后,按下IFF呼叫开关,在0.7秒后会收到提示,告知目标是敌是友。
射手按下发射按钮,等“毒刺”飞离发射管后,就可以隐蔽或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装配导弹准备进行下一次攻击(小于10秒)。发射后就不管了!嘿,还真简单!射手是不用管了,可制导系统还是要操着心呢,直到摧毁目标!
“毒刺”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它打击的目标可能会左躲右闪,偏离了图像传感器中心。这时,就要靠比例导航来引路啦。目标偏离传感器中心多少度,就按比例更改导弹自身的飞行角度相应的度数。这就像是足球场上的传球,你要把球踢向当球到达时对方出现的位置,而不是直接朝他现在的地方踢球。 “毒刺”也一样,它是朝向预测飞机移动的位置飞去。
既然是红外制导追踪导弹,那它攻击目标时肯定要冲向红外信号特征最强的发动机尾喷口吧。“毒刺”可聪明多了,它是冲向目标最薄弱的部位!当“毒刺”导弹沿比例导航轨迹飞行到拦截点,“目标适应制导”电路启动并产生一个信号加入到导引信号中,使导弹偏斜,引导导弹直冲目标易受损部位。
遗留“毒刺”生事端
当年,美国向阿富汗提供1000多枚“毒刺”导弹,扭转了战场局势。苏联撤军后,美国就开始重金回收“毒刺”,但仍有很多落到了基地组织手里。他们用“毒刺”导弹来打击民航飞机,这成了反恐中的最大威胁。索马里海盗竟然也从基地组织那儿弄来了“毒刺”,严重威胁过往船只的安全。这都是美军种下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