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最佳组合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四年级语文考试一结束,我们班的学生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跑来告诉我:“老师,作文题目《我投他(她)一票》是你让我们写过的。”“老师,这次我可按你说的,把投票的原因写具体了。”……听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报告”后,瞧着他们兴奋的表情,我也情不自禁地替他们高兴,鼓励他们说:“那祝你们取得好成绩喽!”“那当然!”“肯定的!”孩子们自信地回答。
  等本组教师流水批阅完试卷后,发现我们班的作文分数遥遥领先。其他老师都来问我:“你们班写过这篇习作吗?选材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不像我们班,把选他的原因写得简单,要么没写清具体的事,要么事情没有围绕一个中心写。”我笑着说:“教练习1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时,我就让学生把推荐的原因说清楚,并说出具体的事情来。课后,让他们把自己说的有条理地写下来,我还进行了讲评。”“是这样呀!我教练习1口语交际时,觉得它和班会推选班委时同学们上来演讲的演讲词一样,就没花时间多指导!谁想到……”一个老师后悔地说。另一个老师说:“我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练说,没有让学生再写一写,没你训练得那么扎实!看样子,我以后要把口语交际和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起来。”
  【反思和分析】 面对现在的教学现状,我发现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已走入两种误区。
  误区一:单纯地教口语交际或习作。口语交际课上,学生说得热热闹闹,今天说完,过几天就忘了。没有找到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在联系,训练得不扎实。而习作课上,老师空口讲“写什么”“怎么写”,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为“写什么”而大伤脑筋。实在没办法,只好胡编乱造或模仿范文。这样的习作怎能有真情实感?学生又怎能不说“作文难”?
  误区二:有的口语交际不教。有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不就是说话吗?留下时间教阅读,岂不更好?要知道说话容易,可是要说得有条理,有内容,有感情,难!口头语言训练扎实,书面语言才会丰富。
  针对以上两种误区,我认为这次考试的结果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也是必然的。因为在教材的编排上,有的单元就已经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结合起来了,而我可能比其他老师更关注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结合,更注意寻找和发现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在联系。我在教学中,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作用,真正成为最佳组合。
  一、落实口语交际,有效促进书面表达
  儿童语言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儿童获得说的能力先于获得写的能力。利用已具有的能力作为学习掌握新的能力的基础,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因此,写作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先前阶段所获得的说的语言能力发展的程度。学生能说清楚句段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说话不连贯、不清楚,他的写作将可能同样混乱。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把握时机,给全部学生以最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有质量的交流。同时,口语交际为习作提供了素材。因为口语交际大多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当众演讲、动手实践、演课本剧、双方辩论等,都是学生乐于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我在学生辩论完,表演完后,让他们及时记下活动过程、感受或演讲内容,这样既训练了口头语言,又加深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觉得“作文难”了。如三年级上册练习6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我先让学生动手制作,留心制作过程中你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你是怎么解决的。然后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制作的意图、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最后说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中的感受。由于学生是亲身实践,所以说得流利、动情。接着我还邀请美术老师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最佳创意奖” “最佳色彩搭配奖” “最佳表达奖”等奖项,并颁发了奖品。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还拿了奖品,对口语交际课更感兴趣了。随后,我让学生把活动的过程及感想写下来,自定题目,学生有了生活积累,课堂上已“出口成章”,那么“下笔”自然“成文”了。只要教师落实口语交际,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
  二、利用习作教学,扎实训练口头表达
  习作教学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平台。习作指导课中选材的交流,讲评课中习作的展示交流,同学互评习作的交流,都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和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1.习作选材的交流
  记得曾让学生写过这样一篇习作——《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学生拍的照片很多,可哪张是自己最喜欢的呢?有的学生不会选择,班上经过交流后,有的学生大受启发。原来选的这张照片要有“故事”呀!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发言,激活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他们也高高举起了手,急于把自己照片的故事告诉大家。
  2.同学互评习作的交流
  现在学生的习作,往往读者只有一个——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少,这样,既发现不了别人的长处,也不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习作讲评,先让学生将习作读给自己听,看是否通顺、连贯;再读给别人听,让别人指出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这样做,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习作有了进步,同时通过互评交流,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口头语言的表达也更加流畅。
  可以说,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同读写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中,我们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它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最佳组合。
其他文献
摘要:以读促思,以思促写,教师从文本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展开考量,对教材教法进行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思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鉴赏仿写体验中成长学科能力。教师要创新教法,发动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互动评读、创意仿写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阅读成长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课程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有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
【摘要】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身体力行,更要行胜于言;要知其所以然,更要行其应然;要知其难,更要行克难,即知行合一:一是做学问——会读“无字”书,要有道德情怀、有法治意识、有学识底蕴。二是做教师——能引“生活”源,要能开发生活课程、能讲好生活故事、能引领生活旨趣。三是做真人——善成“人生”事,要是朋友,更应是知音;要用心,更要有匠心。唯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方能制心一处。  【关键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  [课前琐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落到实处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氛围,构建口语交际“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时常被我们老师挂在嘴上,但这句话却很多时候不被老师们真正解读。在教学现场和教学实际中,我们很多的烦恼恰恰就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的不感兴趣”。  【现象1】美术老师请假,数学老师去班里代课,走进教室,学生齐齐发出“唉”的一声叹息!  【现象2】中午,数学老师进班辅导学生作业,有学生看见老师,说的竟是:“你怎么又来了?”  【现象3】数学课上,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学生举手发言者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和已有知识背景的限制,较难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更难以对其进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认知水平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运用感官,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与音乐融合,深度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提升音乐素养 有效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会编排一些西方经典的古典
【摘要】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到农村小学的各科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受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数学教育相比,还是有所欠缺。本文以南京市××农村小学为例,阐述为了改善本校数学教学现状所做的一些教学改革尝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经验缺失表象匮乏  自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正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存在,课堂提问当然就变成教师主持的猜谜语活动。教师主宰课堂走势不说,还限制学生思维方向。培育学生主动思维学习习惯,只成为一句教学标语。所以,改变提问方式,激活课堂学习气氛,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巧设意境。激活问题思维  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最一般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提问的目的当然是调动学生思维,完成学习任
德育有两种:一种诉之于耳目,宣之于唇吻,布之于简册,强调其感知性;一种融之于生活,顺之于自然,化之于内心,强调其无痕感。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两者都值得关注,而我以为后者更值得追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良好的学校德育应该就像春天里招人喜欢的夜雨,它讲究时机的把握,它催发健康的生命,同时,它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自然
【摘要】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主动的、有选择的。近年来,白板以它的灵便、交互、存储等功能倍受师生的喜爱,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本文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为例,展示白板的交互控制,方便呈现、处理存储,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关键词】白板运用 主动建构 主动探究  建构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包含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提供信息的建构,也包含有选择地加工的建构,这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