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后,绝大多数历史课堂理念新颖,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气氛活跃,教学模式多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45分钟的课堂高潮迭起,历史短剧、电影回放、照片展示、合作讨论等纷呈非凡,学生变得灵敏而充满活力,教师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认真思考后觉得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部分历史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脱胎换骨”的同时,经常不经意地偏离和谐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轨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升,情感和思维并未真正被激发和调动,这些现实的教学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本文以此略中管见,以求方家校正。
  一、教学主体与教材的和谐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课程标准是统帅、是依据,教材是连接课程标准与教学的纽带,是落实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教材是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文本载体。新课标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绝大多数教师能基本依托教材步入和谐,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结论,让教材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但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不重视研究教材,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虚假的热闹而冷落教材文本,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以至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游戏活动场所”。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离开教材去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也有的课堂根本不用教材。我在听公开课或观摩课时发现有的课堂教学从开始到结束,学生的书本始终没有打开过。凡此种种,实际是浪费了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讲《走向“大一统”秦汉政治》一节时,整个课堂都是脱离教材的教师讲解和学生游戏活动。
  现行教材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教师必须研究教材,才能知道怎样用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不是毫无理由地脱离教材。现行的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既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拓展的空间。但是我们应把握好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因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之一,它的编写依托“课标”,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外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其他课程资源的纽带。
  二、学习主体与学习方式的和谐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有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全,导致教学实际操作的偏差,课堂上充斥着低效的合作,学生难以安静、独立地读书、思考、感悟。
  我听过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课,教师提出已设计好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何没有依照欧美实行内阁制或议会制,而采取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有何进步性?”学生按座位前后组合4人或6人一组。教师走下讲台逐一巡视,学生很配合老师积极参与讨论,表面上看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似乎人人参与。但仔细观察发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小组学生压根儿没有合作讨论,只是在闲聊而已;有的小组学生只是聆听个别好学生主讲,充当“陪坐”或“听客”的角色,2~3分钟的讨论时间一到,教师用手势示意停止,讨论戛然而止,同学们又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座位上。接着教师提示学生发表看法,被要求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怎么怎么样”“我觉得应如何如何”“我的评价是”等等。这样的合作学习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分组讨论就表示合作性、探究学习了吗?这对教学形式而言是创新的,但是创新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合作學习的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要想使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有实效,本人认为教师应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交流思想,探究的内容要有价值,时间、条件要适度,结果要反馈。具体应注意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独立感悟的基础上展开合作
  新课程下独立感悟与思考仍是最佳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去学习,去讨论。学生在合作之前,需有“独立感悟”的经历,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样可以避免合作时充当观众、听众角色,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意见。教师应该把握好合作的时机,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知识特性和学生实际,确定合作的目标,“预设独立思考的问题——留出观点碰撞的时间——提供成果汇报平台”,真正使合作学习有实效。
  2.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开展合作
  合作学习切忌过多过滥。学生能够自己独立习得的知识与技能,一般不需要“交流合作”,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设计一些精而不杂、深而可及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体现合作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这次历史新课改的亮点,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就是落实新课程的理论,就是贯彻了三维目标,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多媒体设计上,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片面注重课内外衔接,任意删减教材内容,过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放松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担心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新招。
  新课程下,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应以全新的理念来观照我们的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构建清新鲜活的高中历史课堂。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其他文献
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为增强课堂活力的发动机,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活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活
期刊
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the end of your visit”。有人
期刊
会议
摘要:新时期文艺政策与新时期文学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对于新时期文艺政策的研究与历史定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新时期文艺与文化现象。  关键词:新时期;文艺政策;文学现象;互构关系  1976年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上“四人帮”被打倒,“阶级斗争”的口号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代,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也随之开始。这个时期中国文艺创作,既有过去留下的印记,也有
◆摘 要:风筝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新奇的用途备受人们喜爱,而南通板鹞风筝作为中国四大风筝之一,以其优美的造型、精细独特的工艺及灵活多变的纹样艺术,成为南派风筝中绝无仅有的一支。本文主要从造型表现和纹样设计角度分析了南通板鹞风筝的艺术设计特征,探析其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  ◆关键词:南通板鹞风筝;造型;纹样  1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起源  中国是风筝最早的起源地,是东周春秋时期
一个多世纪的等待rn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阿拉套山发现一种长约20多厘米、手指粗细、浑身光滑、水陆两栖有点像蜥蜴的动物。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他断定这是一个重大发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加涅在其著名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教学系统设计所下的定义是:“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在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具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