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平原抗战第一枪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5点半起床出门,慢步到茶楼,跟一帮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七点,沿着河道散步回家,一个回将近3-4公里。8点左右到家后,开始阅读报纸和杂志。吃过午饭,看1-2小时电视,接着就练习毛笔字,一直到傍晚……这是一位九句老人恬静闲适的一天,也是他持续了二十多年的生活规律。就算他与你擦身而过,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老人,准也不会想象得到,性情恬淡的他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长达十数年的炮火洗礼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
  齐九龄,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1937年参加抗日,1943年入党,1949年南下江西,1952年调至广东。如今已是90高龄的他,依旧身板硬朗,精神譬铄,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丝毫不减当年对阵杀敌的准风。
  老人,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特别是经历过抗战岁月的人。因为那个年代,那些烽火造就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当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奇,走进齐老的家,那些无尚荣耀的红色印迹,激动人心的峥嵘岁月,便在眼前一幕幕展了开来。
  战火纷飞中的颠沛岁月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齐九龄,排行第四,上有3位姐姐,下有2个妹妹,3个弟弟,
  由于家境贫穷,他12岁就玄地主家当了长工,比同龄人高出大半个个头的齐九龄,虚报了年龄。“我报了15岁,还记得第一年的工钱是15块钱,第二年之后涨到了18块……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15块钱相当于2个大洋了。”
  “本来,有一份工打,也不至于担心没饭吃,可址……”老人说到身世,颇有些慨叹。
  齐九龄只打了四年长工,就没办法再继续,因为日本鬼子来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鬼子侵占华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那年,齐九龄16岁。那年,他参加了抗战。“耶时县里、乡里招兵,说要组建中国人民抗日武装自卫队,16岁,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跟着大部队有饭吃,不挨饿,于是就去了,我弟弟参加革命比我甲,只有11岁。
  然而,齐九龄奔波辗转,亢到卢沟桥世变,部队就被打。散了。
  “1943年,我参加了地下党的工作,194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我被任命为俐农会主席、民兵队长,1944任支部书记。”老人自豪地蜕道。
  对于贫农出身的齐九龄米说,能得到村里乡里的认可,已经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了。
  打响冀中平原抗战第一枪
  
  齐九龄所在的地方叫蔡村,是拥有6个街道的大村,属于乡政府的编制。与蔡村相邻的,还有东面3里外的南张村、西而4里处的吕公堡和距南面4里的锁井村。
  “那时,我们民兵部队挖了将近3年的地道。”老人激动地说起了华北平原抗战历史上有名的地道战、地雷战,“我当时是民兵队长,便组织挖地道、埋地雷。”
  从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一直到1944年冬,挖成了作为冀中平原抗日斗争地下堡垒的地道网络。地道纵横交错,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蔡村的地道高1.8米,宽1.5米,顶部土层厚2.5米,内部设有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然而1944年11月。南张村、吕公堡村和锁井村三个邻村被日本鬼子占领,蔡村正好处于这3个据点的包围之内。年轻的齐九龄作为村干部,怀着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带领村里20多个身强力壮的抗日民兵,先安排了村民们退入地道隐蔽起来,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日军进村侦察未果,终于按撩不住,纠集了吕公堡和南张村两个据点的鬼子。组成各有百余人的两个分队,对蔡村发起了第一轮攻击。
  蔡村的其中两个街道,一个叫大街东,另一个叫大街西。
  当天清晨,齐九龄带领二十几人的民兵埋伏在村西一间高房馕垒上。大约8时,目军吕公堡分队由大街西入村。浩浩荡荡一百多人,扛着机枪,排着方队,颇有几分来势汹汹的味道。
  “敌众我寡啊,大家都着实捏了一把汗。”齐老用手指敲击着躺椅的扶手,说道。
  看到日军临近,齐九龄大喝一声,打!一顿手榴弹,朝鬼子劈头盖脑地砸了过去。鬓中平原上的抗战第一枪打响了!凭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势,手榴弹如雨点一般落在敌军队伍中间,真炸得他们人仰马翻抱头鼠窜,退向街外…
  “好些鬼子还没弄明白咋回事,就躺在地上哼哼了。”老人一边描述当时的战况,一边激动地比若手势,满脸洋溢着兴奋的颜色。
  一番狂轰滥炸之下,日军死伤不少。头昏眼花的鬼子无法正常作战,也学着占领了一座高房,架起机枪,向齐九龄等人扫射。
  “街上都种很多高大的槐树、榆树,鬼子的子弹都被挡住了,根本打不到我们。我们在高房上与敌人对持了很久。”
  接着,日军换了小钢炮,来炸民兵隐藏的高房,也丝毫未见威效。
  后来,两个据点的敌人联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估摸9点多,南张村据点赶来的H军分队从大街东入村。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一进村,便是闯入了齐九龄他们早已布置妥当的地雷阵。埋伏多时的另一小队民兵,等到日本鬼子都进到村,便不约而同地拉响了地雷,而民兵们通过挖在墙上的枪眼,又射中了几名近处的敌人。
  震耳的爆炸声,刺鼻的硝烟味,伴随若断臂残肢、血肉横飞。敌人的鲜血和惨叫,让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更加英勇无匹。
  齐九龄带领的民兵伞部藏身高房或者地道。敌军连连受挫,却根本找不到人。
  料想着敌人稍作整顿后,必会卷土重来,齐九龄等人不敢立刻离开。
  “鬼子队长在大街东研究对策”老人装出一副疑惑的表情,忽而又笑开了, “他们是打不到我们,但我们可以打他们,活该那鬼子队长倒霉,哈哈哈……”
  “就在那队长开会的位置,我们正好埋了个25公斤的地雷,两个民兵一起用力拉响了地雷。”结果,鬼子队长被炸飞了一条腿,据说嚎得跟杀猪一样。耶天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齐九龄等人准备的子弹、手榴弹、地雷都用完了,不得不瀚回地道,撤到柳花村。
  “当时,我们本来是从大街西头撤离的,结果药王庙那里有鬼子站岗,于是只得从其它出口撤离。”
  众人从柳花忖的地道出来,远远望见蔡村火光熊熊。这是日军一贯的伎俩,既然找不到人,就一把火点着了村子。
  “村里有个地主领着汉奸、鬼子,把我家的房子给烧了。”老人愤愤地说道。
  点着房子后,日军开始撤离。我们也回到村里救火。那个被炸断了腿的队长,临走还不忘咬牙切齿地放话:悬赏500块大洋声称要齐九龄的人头!尽管村子被烧了,但这一仗,蔡村仅仅20余人,对抗R军数百人,竟未伤一兵一卒,甚至歼敌几千人,齐九龄一时名声大噪,令区县领导、群众刮目相看,这场战役也被大家传得神乎其神。
  当时,区委书记边廷正好也住在蔡村。齐九龄一战成名后,他立即组织召开全民大会,表彰齐九龄不畏生死英勇抗敌的事迹,并奖励了他一支上四年式的日造手枪,并马上把他调到区里任武委会主任。那一年,齐九龄刚刚24岁。
  走向解放全中国的道路   
  1945年3月,齐九龄调至华北军冀中军分区,接受部队的严格训练。主要训练科目有军事、政治、爆破。训练结束后没有回到区里,而是升任县武委会股长兼教官,组织武委会主任的训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了。县里安排齐九龄带领任丘县支队去接收日军据点。
  接收据点时,遇到了目军的抵抗。年轻气盛的齐九龄,带着两百多人的队伍,哪里把日本鬼子放在眼里。抛出两个选择,要么交出据点,要么狠狠地打一仗,最后日本鬼子还是乖乖地交出了据点。
  齐老说到此处,故意摆出了一副睥睨天下的神情:“20多人对着数百号鬼子都不恫,200多人了,他们还敢不老实?不老实,打!”
  终于可以挺直了身板,当家做主,对于败军,齐九龄当然毫不姑息。
  长达14年的沦陷,使东三省民生艰难,疲惫不堪。齐九龄身为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与冀中平原的大批干部一起调到东北辽宁工作。
  “我被分到十三区,也就是辽宁的子古泰区,当区委书记。”
  一到地方,齐九龄带着手下十几号人,去到各个村庄访贫问苦,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
  “战后的东北太穷了,很多家庭只能每人围一条老羊皮过冬,去家访必须先敲门”。
  当时我们的工作是组织乡村政权, “清匪反霸,碱租减息”。我们带着贫农一起收缴地主的房产、田地,然后按人头均分给每户家庭。土地改革受到了当地贫苦大众的热烈欢迎。
  12月,国民党打算接手东北地区的铁路经营权和许多工业设施,于是倚仗着美国精良的武器,架着飞机大炮,打到了东北。而,正忙着土改的齐九龄不得不暂时撤离,集体退到了内蒙古,以等待中央给予指示。
  “我们并没有等太久……”老人目光迷离地回味蓿。
  1946年初,第四野战部队一路巩固根据地,一路朝东北挺进。齐九龄也在其中。
  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而我们四野下面的口号是: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老人呵呵笑着,显得很是开怀。
  1948年11月,齐九龄服从党组织调配,分到了江西临川,当区委书记兼县组织部长。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齐九龄依然坚守在穷困的江西,带着临川的老百姓搞土改。
  “我老伴是江西人,当时她是县里妇联主任,非常有才华。我们开始也算是自由恋爱吧,后来找组织申请,登记结婚。”齐老看着妻子的遗像,眼角溢出了泪水,却是一脸幸福。
  齐九龄在江西搞了3年土改后,于1952年调职广东,一待就是58个年头。虽也在省内各地辗转,但最终是在广州扎了根。
  齐九龄,他将自己最年轻宝贵的岁月奉献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但他说。单位和政府都十分照顾他,1984年离休时,他已经是副厅级的待遇,经历过那些苦难岁月,让他变得生性恬谈,知足常乐。
  齐老的住处也正如他本人一般——简约古朴,最醒目的便是那几幅挂在客厅墙上的字,想来应足跟他喜好书法有莫大关系。阳台上放着不少盆景,据说闲来也好养花弄草。老人还有剪报的习惯,每逢看到一些好的故事,尤其是讲述战争岁月的文字,他都会小心翼翼地裁剪下来,整理成册,当问他是否经常会去翻阅这些剪报时,他摆摆于说,我看这些故事很仔细,一遍就不容易忘记。原来很多时候,当心底的一些念想渐渐融入习惯,会连自己也说不出任何缘由。
  老人心思朴实却细致,他珍惜自己度过的每段时光一一少年,青年,中年,一直到州在。从热血澎湃到恬淡自然,他部用心对待若生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或许,偶尔回想,也会有这样的感叹。但不管困苦抑或辉煌,都是每个人甲生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其他文献
[栏目导读]  三里珠玑替,千年移民源。  近年来,作为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族姓祖居,岭南文化发祥源头的珠玑古巷,掀起了一股广东民间多姓氏宗亲寻宗问祖的热湖。其影响范围从珠三角开始以辐射状扩散,遍及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  华人对于传统文化极其重视, “根”意识更是植于血肉融于骨髓,追寻探讨自己家族的祖先和来源意义重大。许多祖籍珠三角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也纷纷前来粤地寻根。  借此
期刊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期刊
“我希望把强人的游戏变成草人的游戏,让付出成为所有人的一种习惯”。
期刊
云南盈江,南方“丝绸之路”上一个气候适宜,区域弛特的边疆小县,一个古术参天绿树戚荫,珍离异兽繁衍生惠的天然氧吧,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异域风情与传统文明、人文噩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少数民族县城。
期刊
惟情是铭,惟学是铭,  惟生是铭,惟真是铭。
期刊
把觀鸟称作事业,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几十人予以赞成。鸟,不就是在树上的鸟儿,有时飞下来,有时飞上去,觀鸟苏称看看它。或者说仔细地看看它,再高级一点买个望远镜看看它。
期刊
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肇基之地,也是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所描绘的古今名山,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自然风光旖旎多姿,奇峰异石百态干形,清澈溪流宛如玉带,碧水丹山形似明清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别县一格,正一观、天师府、上清宫等道教名胜,建筑别致,气坍恢弘,古朴厚重;舂秋战同时遗存的崖慕悬棺,以年代久远、墓群
期刊
此商秋之月,卯辰之交。白露已远,霜降未至。晨光喜微,惠风和畅,  一人一包,出门,转左,南行200米,于龙口东站乘B17路(883路)经3站至BRT华景新城站转B20路(515路)经15站到吉山村下。  一踏入这个由三座小由“品”字形包围着的城中古村,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喧嚣立刻被隔绝在绿意盎然的天然屏障之外。 “东同桃李、西郊牧笛、南涧潮平、北岭寒协、山亭远眺、松径禽音、三山荔赤、十里橙黄,这是
期刊
2010年12月8日,广州亚残运圣火传递进入到第四天,圣火将在广州
期刊
从事艺术品创作的画家们或从事艺术品投资的鉴赏家们对于齐白石的画作,都会是大家心目中不可忽视的焦点。齐白石大师之所以能成为·代宗师,其开创“粗枝楮虫,红花墨叶”流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画坛近百年。究其渊源应非是其本意,而是大师在六十五岁后面临精力、体力、眼力、毅力等生理因素不复青壮年而不得不作出应有的改革与抉择。当然,从改变仿石涛、八大山人等冷俊画风转而效仿昊昌硕“红花绿叶”技法后,大师又根据自身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