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时怎么办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当中,小儿的发育还很欠缺,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够强,容易患上疾病,当小儿发热时,很多家长都坐立不安,非常担心,那么,小儿发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小儿发热是什么?
  小儿发热就是小儿的体温过高,高于小儿正常体温,在生活当中,这类疾病比较常见。通常情况下,健康的小儿,其体温在36度到37度之间,当然,测体温的部位不同,测出的体温也略有差异,例如,在腋窝内测得的小儿体温,比口腔内测得的低0.4度,而用肛表进行测量,其温度比口腔内测的高0.3度。平时说的发热,主要是指在腋窝内测出的温度高于37.4度。在病毒侵入时,身体会本能的产生抵抗,阻挡病毒的入侵,产生发热现象,这也是免疫系统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发热时体温越高,并不一定代表疾病越严重。小儿发热时,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危害到小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家长们应当及时送到医院就诊,诊断发热原因,进而展开治疗。
  健康小儿的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小儿所处环境的温度、昼夜、季节等,同时,小儿体温还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不同。在观察小儿体温时,还需要了解小儿活动状态,例如,一个小儿的体温达到38度,小儿行为不自然;另一个小儿体温达到39度,却在尽情的玩耍,那么我们应该多留意第一个小儿。此外,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会产生发热的,各父母应该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不能仅仅从体温来判断小儿是否患有疾病。
  二、小儿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小儿发热,有可能是小儿受到疾病感染,小儿身体为了抵抗疾病的入侵,而产生发热。
  (2)孩子在外出的时候,不注意保暖,或者是外界的溫度和室内的温度相差太多,孩子适应能力差,导致孩子受凉;小儿穿了过多的衣服,使得小儿出汗,让小儿受凉,也会让小儿发热。
  (3)孩子的散热功能受到阻碍,也会导致还的发烧。例如,大面积烧伤,烫伤,导致散热功能受阻。
  (4)孩子在剧烈的运动之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造成体内的水分少,温度升高,这也会引起小儿发热。
  三、小儿发热时怎么办?
  (1)小儿发热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因为物理的方法是比较安全的,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这个是比较安全有效也最常用的,擦浴的部位一般是在头部、腋下、大腿根部这些大血管丰富的地区;也可以采用冰袋敷于头部,如果体温比较高,也可以把衣服解开,用温水在前胸背部轻轻的擦拭,目前总体来讲不提倡用酒或者酒精来擦浴,因为酒精对孩子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大家用酒精擦浴时一定要根据情况,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看看皮肤的反应,尝试稀释以后的酒精擦浴。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四肢是否暖和,如果患儿手脚冰凉,患儿可能出现寒战,体温会迅速上升,这时我们可以搓揉手脚或者用温水漂手脚以改善微循环,加速散热。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现象,离附件的医院又比较远,就可以自己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理,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2)一部分药物,也是可以降低小儿发热的。例如部分小儿可以服用儿童百服宁、幼儿百服宁等具有降温效果的药物,当然,这些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注意小儿的年龄,了解用法与用量。
  (3)小儿发热较为严重的,可能会让小儿而失去较多的水分,因此,父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小儿补充水分:多饮水。
  (4)部分小儿发热,是因细菌感染引起,面对这一情况,遵医嘱可以适当的应用抗生素。
  四、预防小儿发热的常见方法
  (1)给小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控制室内温度,控制空气质量,减少屋内的病菌等。例如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更加清新;室内小儿适宜温度是18度到20度,因此,可以对室内的温度进行控制,让小儿感受到适宜温度。
  (2)小儿合理的饮食。小儿的食物应尽量保持清淡,给小儿食用易消化食物,也可以让小儿食用流质体食物,如奶酪等,食物中应当含有丰富的营养,满足小儿的生长需要,以增强身体素质。
  (3)小儿的衣服应当穿得适宜,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穿多了,会让小儿体温升高,不能有效的散热,而穿少了,又容易让小儿着凉。所以,父母要经常观察小儿的状况,适当的增减衣服。
  (4)经常测量小儿体温。通过测体温,可以观察小儿身体健康情况,小儿服用退热药后,排除的汗水较多,脸色不自然,没有力气,应当给小儿补充水分,例如让小儿喝一些含糖生理盐水,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到医院就诊。
  (5)可以让小儿吃一些降温食物,如绿豆粥等。
  (6)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以上就是小儿发热的一些基本常识,发热虽然是小儿常患的疾病,但是,父母应当引起重视,关注小儿身体情况,适时地增减衣服,一旦患病,一定积极治疗。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课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家庭教育现状,从本园家长工作的需要出发,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构建双系统支持生命成长的建构模型,由单一支持幼儿成长改为同时支持幼儿和家长生命成长,唤醒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主体地位的自我意识,引领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有为担当者和共育追随者,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流感在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见而又多发的一种疾病,以季节性和两季交换时多发。流感具有并发症率高、发病人群广泛的特点,以小儿和老人为多发。流感多于对症治疗、药物治疗为主,但做好预防也很关键。最近笔者在微信朋友圈中,又一次被“流感”刷了屏,这一次流感来势汹汹,不管是老人或小孩以及中青年人无一幸免。但是笔者很荣幸的避免了流感,同时也成为他们争相询问的对象,为什么我没有患上流感。  小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全球
期刊
淋巴结是淋巴循环系统的中转站,其主要有圆形、豆形和肾形这几种形状,大小一般在1毫米至1厘米之間,其主要是处理异物和致敏物质等,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人们身体内的主要防御系统之一,也是对某些疾病进行观察的主要窗口,比如炎症、肿瘤的转移等,都可以通过检查淋巴结而得到明确的诊断。慢性淋巴结炎与淋巴组织中产生的淋巴小结是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淋巴组织又被称为免疫组织,其是以网格形状组织为基础,网孔中会有许
期刊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在产后六周内由生理与心理等因素出现明显抑郁症状,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沮丧、自卑紧张、长期失眠等,产后抑郁严重者甚至会伤害自己与孩子。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5%-30%,女性患者患上产后抑郁症通常经过三到六个月才能自行恢复,严重者可持续一到两年,并且若再次妊娠会有20%-30%的复发率。当前,产后抑郁症越发受到重视,但也有部分群体不将此当回事,甚至会认为太过矫情,其实不然,产后抑
期刊
支气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炎症,是病菌感染引起的,从病情方面来看,可将其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情况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为青少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为老年人。  支气管炎患者多有咳痰、咳嗽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胸闷气紧现象。若患有急性支气管炎,则应当及时接受治疗,因为这一疾病会引起喉头水肿甚至窒息等较为严重的症状,这会极大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慢性支气管炎
期刊
摘 要:幼儿园通过合理的食育体验,增加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与了解,并且了解运动和睡眠等基本生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还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在幼儿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成长中发挥着保障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积极通过食育体验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  关键词:食育;健康;饮食习惯;研究  饮食习惯与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关
期刊
笔者依稀记得,在实习的时候有一位患者来院就诊,这位患者为中年男性,有很明显的胸闷,头晕症状,在发生上述癥状后去了附近多家诊所就医,还进行了心脏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高血压疾病。  笔者老师接诊后经过询问了解到,胸闷,头晕的症状只在早晨出现,在白天的时候并没有不适感,经过分析判定患者在晨起时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并出现胸闷,头晕的症状。笔者在第二天清晨给患者进行了血压
期刊
前列腺炎是较为常见的男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发生于50岁以下的男性,由多种原因而引发,比如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久坐不动、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同时过度的性生活与手淫会导致前列腺处于充血状态,导致出现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是尿道刺激及慢性盆腔疼痛,主要表现在男性尿频、尿急、尿不尽,或是尿等待时间过长以及会阴处不定期且不同地方的疼痛,严重影响到男性患者的正常
期刊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结构,人们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密切。现代社会的老年人经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实际上,老人食欲下降是正常生理反应,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味觉会逐渐弱化,这就导致食欲减退。老年人的食欲减退的因素非常的多,但是可以通过各种调理来进行改善。  老年人食欲减退的因素  老年人的体质比较差,很多因素都会导致食欲下降。有可能是因为饭菜
期刊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该病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呼吸系统畸形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60%以上,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大部分为低龄儿童,根据该年龄段患儿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可得知,患儿的鼻道较为狭窄,鼻腔较短小,且咽部较狭窄且垂直,喉腔较窄,声门狭小,气管、支气管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