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UMA在演出的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加入和演员的更新,让它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专用的LUMA剧院里奇迹般地天天演出,被《纽约时报》评论为:“这一人类创造性的闪光之作令人着魔。LUMA只有开始演出的日子,没有结束的时候。”
给你一块黑暗的画布,用光作笔,你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来?
光为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过各种各样的乐趣,不论是手电、荧光棒、烟花,还是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但LUMA光影秀带来的却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尽管在网上可以找到它的各种介绍,但是在走入剧场、黑暗降临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将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这场表演不是杂技、不是舞蹈、不是魔术,也不是默剧。它集合了它们所有的元素,但最重要的角色只有一个—光。
黑,尽可能地黑
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的后台上,马林头戴一顶矿工式的头灯,正专心地修复着面前一大堆带着灯管的布料,为第二天的演出作准备。
工人们在一遍遍地检测灯光,并给射灯安上彩色滤光片。在表演时,剧院漆黑一片,这些灯光必须能精确地打在特定的一个点、一个物件上,否则便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对于表演的场所,马林只有一个要求:黑,尽可能地黑。
作为LUMA光影秀的创始人,他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演出了。“我的第一场秀讲的是这样的故事:星光跋涉了几亿光年,穿越了整个宇宙,降临到了地球上,但它却被城市发出的灯光给挡了回去。这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百年之前,人类发明了电灯,为的是驱逐黑暗,结果却把光明也驱逐走了。在重新寻找星光的旅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光明,并把它跟全世界的人分享。”
当第一次进入LUMA上演的剧院,全场完全黑下来时,一位观众回忆:“周围伸手不见五指,像是进入了无边的宇宙。既让人有点害怕,却又充满期待。”我们小的时候,对这种漆黑是满怀畏惧的;而当我们成年以后,人生中最美妙的一些时光却是在漆黑中度过的。
在无边的舞台上,有巨大的水母、章鱼漂浮在海洋中;有金光闪闪的机器人集体跳街舞;有不断分解组合的巨型DNA生物链;有隐身人跳爵士舞;有3D心电图;甚至还有挥舞过头顶的荧光棍棒……而这一切不是电脑特效,而是人工现场的表演。
猜测眼前的景象是怎么弄出来的,成了观众们最大的乐趣。实际上,LUMA的演员班子只有六个,在幕与幕之间的短暂空隙中,他们必须飞速奔回后台,趁着马林单人秀的当儿,换上下一场表演的行头和道具。
在LUMA的舞台上,光才是主角,演员只是载体。他们必须身穿全黑的服装和蒙着脸,全程隐身,再加上漆黑的舞台,这种表演其实是项有点危险的工作。
“我们得在黑暗的舞台上迅速移动,还蒙着脸,所以大家难免会撞到一起,甚至搞得头破血流,有个团员还曾掉到舞台下面去。”George是剧团的主演之一,他已经跟随LUMA表演了十多年,之前一直是个舞者。他不仅协助训练新来的演员,也参与构思了一些表演的片段。
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事,他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舞台边缘摆放荧光棒。如果你在演出时坐在最前排,也许还能听到演员们嘴里发出的轻微“咄咄”声。那是他们在提醒对方:“小心,我过来了,别靠太近。”
并不是每个秀场都喜欢观众在看表演时开着手机的,但LUMA却鼓励大家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制造光明,融入这一场表演吧!”表演临近尾声时,马林大喊着,要求观众把手中的手机屏幕都打开。在狂热的音乐中,无数发着光的小屏幕组成了一片星海。大家随着马林的口号,共同挥舞着手机,组成此起彼伏的人浪。
所有人儿时记忆中玩手电筒、挥舞烟火等舞弄光影的欢乐,一下子又回来了。当几十个大大的发光沙滩球被抛向观众席时,它们在无数欢乐的手中托高弹跳,将这场狂欢带入了尾声。
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后台上堆着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棍子、钓鱼竿、缠满白布条的铁架、风筝、沙滩球、各种各样的灯管和仪器……这些道具来源极广,跳蚤市场、电子商城,甚至是家居店,都是它们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我们的表演的一大魅力之一,就是观众往往不知道我们用的是什么。”
“我们曾经很多次在登机的时候被拦下来,因为我们随身带的行李实在太古怪了,安检人员还以为我们是疯狂的科学家呢。”
有一次,他们用了个二手市场上淘来的美军用设备箱装道具。在德国转机时,安检在箱中探测出了弹药粉末,大为警惕,立刻把所有人都扣了下来。“天啊,那弹药粉末可是二战时的纪念品,都五十多年了,可是没人相信我们。”后来,马林一行人只好把所有东西都打开,一件件解释,这才顺利被放行。
LUMA上演的十多年来,总在不断地添加新技术,就连简单的荧光棒也换了五六代了。“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你能想象二十年前的人们用手机的情形吗?不能吧?”
马林随手拿起一个塑料沙锤,拨弄了一下,它便发出由宝蓝渐变成紫红的光彩。“它里面有三个LED发光体,效果非常好,而且很节能。但直到今天,许多人还在用白炽灯泡,那可是一百年多前的发明了,它非常浪费能量。”
表演的一部分初衷,也是向人们展示如何利用新技术,用更少能量得到更好的照明美化效果。“在节能和拯救自然的同时,也是拯救我们自己。没有环保的理念,就没有这场秀。”
30多年前,马林(Marlin)是一名成功的杂耍喜剧演员。他的单人秀在美国350所大学、名流俱乐部和美国及欧洲的电视上都出现过,并且获得过FISM等世界级魔术大奖。但马林却在事业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隐居了起来。他在夏威夷的大岛买了块地,过上了长达五年的鲁滨逊式生活。
“我住的是一座面积三百多平方米的树屋,是我一板一钉地建起来的。屋里没拉电线,到了晚上只有星星和月光可以照明。如果是个阴雨天,出门走两步路我就会迷失在丛林中。”
马林用蓄水池和脸盆接雨水作为饮用水,靠耕种粮食蔬果来自给自足。他唯一的电器是一台CD播放机,是靠卡车电源充电的。
每当夜幕降临,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飞舞的萤火虫,还有附近火山喷出的绚丽岩浆,都在马林面前上演着精彩的魔法。
“我看见过观看熔岩的游客的脸,他们全是张口结舌的。然后我又想起在车灯前受惊变僵的小鹿、扑火的飞蛾、向着太阳的植物叶子……”马林回忆,“这真是太有意思了,所有的生物,对于光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的。我想,我可以让光影变成一场完整的演出。”
几年以后,他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演重新出现在了舞台上,并且一炮而红。LUMA在演出的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加入和演员的更新,让它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专用的LUMA剧院里奇迹般地天天演出,被《纽约时报》评论为:“这一人类创造性的闪光之作令人着魔。LUMA只有开始演出的日子,没有结束的时候。”
同时,它也在全球不断地巡演,欧洲、苏格兰、印度、日本等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今年,LUMA第三次到访中国,最后两站是深圳和广州。
给你一块黑暗的画布,用光作笔,你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来?
光为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过各种各样的乐趣,不论是手电、荧光棒、烟花,还是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但LUMA光影秀带来的却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尽管在网上可以找到它的各种介绍,但是在走入剧场、黑暗降临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将看到的究竟是什么。
这场表演不是杂技、不是舞蹈、不是魔术,也不是默剧。它集合了它们所有的元素,但最重要的角色只有一个—光。
黑,尽可能地黑
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的后台上,马林头戴一顶矿工式的头灯,正专心地修复着面前一大堆带着灯管的布料,为第二天的演出作准备。
工人们在一遍遍地检测灯光,并给射灯安上彩色滤光片。在表演时,剧院漆黑一片,这些灯光必须能精确地打在特定的一个点、一个物件上,否则便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对于表演的场所,马林只有一个要求:黑,尽可能地黑。
作为LUMA光影秀的创始人,他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演出了。“我的第一场秀讲的是这样的故事:星光跋涉了几亿光年,穿越了整个宇宙,降临到了地球上,但它却被城市发出的灯光给挡了回去。这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百年之前,人类发明了电灯,为的是驱逐黑暗,结果却把光明也驱逐走了。在重新寻找星光的旅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光明,并把它跟全世界的人分享。”
当第一次进入LUMA上演的剧院,全场完全黑下来时,一位观众回忆:“周围伸手不见五指,像是进入了无边的宇宙。既让人有点害怕,却又充满期待。”我们小的时候,对这种漆黑是满怀畏惧的;而当我们成年以后,人生中最美妙的一些时光却是在漆黑中度过的。
在无边的舞台上,有巨大的水母、章鱼漂浮在海洋中;有金光闪闪的机器人集体跳街舞;有不断分解组合的巨型DNA生物链;有隐身人跳爵士舞;有3D心电图;甚至还有挥舞过头顶的荧光棍棒……而这一切不是电脑特效,而是人工现场的表演。
猜测眼前的景象是怎么弄出来的,成了观众们最大的乐趣。实际上,LUMA的演员班子只有六个,在幕与幕之间的短暂空隙中,他们必须飞速奔回后台,趁着马林单人秀的当儿,换上下一场表演的行头和道具。
在LUMA的舞台上,光才是主角,演员只是载体。他们必须身穿全黑的服装和蒙着脸,全程隐身,再加上漆黑的舞台,这种表演其实是项有点危险的工作。
“我们得在黑暗的舞台上迅速移动,还蒙着脸,所以大家难免会撞到一起,甚至搞得头破血流,有个团员还曾掉到舞台下面去。”George是剧团的主演之一,他已经跟随LUMA表演了十多年,之前一直是个舞者。他不仅协助训练新来的演员,也参与构思了一些表演的片段。
为了避免这些麻烦事,他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舞台边缘摆放荧光棒。如果你在演出时坐在最前排,也许还能听到演员们嘴里发出的轻微“咄咄”声。那是他们在提醒对方:“小心,我过来了,别靠太近。”
并不是每个秀场都喜欢观众在看表演时开着手机的,但LUMA却鼓励大家这样做。
“让我们一起来制造光明,融入这一场表演吧!”表演临近尾声时,马林大喊着,要求观众把手中的手机屏幕都打开。在狂热的音乐中,无数发着光的小屏幕组成了一片星海。大家随着马林的口号,共同挥舞着手机,组成此起彼伏的人浪。
所有人儿时记忆中玩手电筒、挥舞烟火等舞弄光影的欢乐,一下子又回来了。当几十个大大的发光沙滩球被抛向观众席时,它们在无数欢乐的手中托高弹跳,将这场狂欢带入了尾声。
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后台上堆着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棍子、钓鱼竿、缠满白布条的铁架、风筝、沙滩球、各种各样的灯管和仪器……这些道具来源极广,跳蚤市场、电子商城,甚至是家居店,都是它们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我们的表演的一大魅力之一,就是观众往往不知道我们用的是什么。”
“我们曾经很多次在登机的时候被拦下来,因为我们随身带的行李实在太古怪了,安检人员还以为我们是疯狂的科学家呢。”
有一次,他们用了个二手市场上淘来的美军用设备箱装道具。在德国转机时,安检在箱中探测出了弹药粉末,大为警惕,立刻把所有人都扣了下来。“天啊,那弹药粉末可是二战时的纪念品,都五十多年了,可是没人相信我们。”后来,马林一行人只好把所有东西都打开,一件件解释,这才顺利被放行。
LUMA上演的十多年来,总在不断地添加新技术,就连简单的荧光棒也换了五六代了。“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你能想象二十年前的人们用手机的情形吗?不能吧?”
马林随手拿起一个塑料沙锤,拨弄了一下,它便发出由宝蓝渐变成紫红的光彩。“它里面有三个LED发光体,效果非常好,而且很节能。但直到今天,许多人还在用白炽灯泡,那可是一百年多前的发明了,它非常浪费能量。”
表演的一部分初衷,也是向人们展示如何利用新技术,用更少能量得到更好的照明美化效果。“在节能和拯救自然的同时,也是拯救我们自己。没有环保的理念,就没有这场秀。”
30多年前,马林(Marlin)是一名成功的杂耍喜剧演员。他的单人秀在美国350所大学、名流俱乐部和美国及欧洲的电视上都出现过,并且获得过FISM等世界级魔术大奖。但马林却在事业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隐居了起来。他在夏威夷的大岛买了块地,过上了长达五年的鲁滨逊式生活。
“我住的是一座面积三百多平方米的树屋,是我一板一钉地建起来的。屋里没拉电线,到了晚上只有星星和月光可以照明。如果是个阴雨天,出门走两步路我就会迷失在丛林中。”
马林用蓄水池和脸盆接雨水作为饮用水,靠耕种粮食蔬果来自给自足。他唯一的电器是一台CD播放机,是靠卡车电源充电的。
每当夜幕降临,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飞舞的萤火虫,还有附近火山喷出的绚丽岩浆,都在马林面前上演着精彩的魔法。
“我看见过观看熔岩的游客的脸,他们全是张口结舌的。然后我又想起在车灯前受惊变僵的小鹿、扑火的飞蛾、向着太阳的植物叶子……”马林回忆,“这真是太有意思了,所有的生物,对于光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的。我想,我可以让光影变成一场完整的演出。”
几年以后,他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演重新出现在了舞台上,并且一炮而红。LUMA在演出的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加入和演员的更新,让它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专用的LUMA剧院里奇迹般地天天演出,被《纽约时报》评论为:“这一人类创造性的闪光之作令人着魔。LUMA只有开始演出的日子,没有结束的时候。”
同时,它也在全球不断地巡演,欧洲、苏格兰、印度、日本等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今年,LUMA第三次到访中国,最后两站是深圳和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