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其预后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患者12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收集入院病人的原始数据;(2)记录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诊断及发生可能相关因素,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析其预后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年龄大(51-77岁)、合并基础疾病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联合用药≥3种)、合并MODS的预后较差。
  关键词:影响因素;预后情况;肺部真菌感染;机械通气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及急诊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及重症监护和治疗技术的提升,机械通气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抢救支持及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1]。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以医疗成本高、病死率高、发病率高为主要特点。有研究报道,ICU深部真菌感染者中机械通气患者占87.3%,肺部真菌感染占81.8%左右,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较差[2-3]。探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我院对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高危风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手术操作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200例,筛选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8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9±3.1)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科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标准;各种因素引发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予以机械通气超过48h者。排除标准:机械通气前已患有肺部真菌感染者;病情未愈要求转院或自动出院患者;气管切开/插管48h内自动出院或死亡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收集入院病人的原始数据;(2)记录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診断及发生可能相关因素,记录患者APACHIII评分、凝血功能、肝功能、血生化各项指标及血糖各项指标。对患者的合并疾病、并发症、基础疾病进行详细记录,记录患者的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使用情况、气道管理情况、气管切开/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使用史、酗酒吸烟史、深静脉置管、留置尿管、胃管、输血史、肠内外营养,明确确诊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代头孢霉素、三代头孢霉素、二代头孢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等)、检出病原体情况,有无混合感染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发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作为因变量,患者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分别设置亚变量,以P<0.05作为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的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手术操作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200例,筛选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2例(61.0%)。其中男性84例(68.9%),女性38例(31.1%),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9±3.1)岁,机械通气时间2-183d,平均(23.5±4.2)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100例(82.0%),其中男性70例(70.0%),女性30例(30.0%),年龄25-77岁,平均(45.8±3.2)岁,机械通气时间2-182d,平均(23.4±4.3)d。
  2.2基础疾病情况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肝病18例、脑血管疾病6例、糖尿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心血管疾病27例、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肿瘤1例、结缔组织病1例、其他1例。
  2.3检出病原体情况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
  2.4抗生素应用情况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   2.5治疗及预后情况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
  2.6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7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
  3 讨论
  机械通气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及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危急重症患者重要替代及支持疗法之一[4-5]。而建立人工气道后,使鼻腔及黏膜等生理功能丧失,气管插管对机体的自然防御功能造成损害,气管插管气囊处的分泌物集聚细菌进入支气管、气管、肺部组织,对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及其运动造成损害,插管表面集聚细菌,长时间可生成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生物被膜),保护细菌免受宿主防御及抗生素的作用,增加了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100例(82.0%),其中男性70例(70.0%),女性30例(30.0%),年龄25-77岁,平均(45.8±3.2)岁,机械通气时间2-182d,平均(23.4±4.3)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实体肿瘤及其他,其中慢性阻塞性疾病34例(34.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27例(27.0%);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患者122例共检出病原体270株,检出同时检出两种病原体者80例(65.6%),真菌感染患者100例,检出两种或以上细菌者72例(72.0%),80株真菌,主要以念珠菌属为主,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100例中联合应用2种抗生素者52例(52.0%),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者32例(32.0%),联合应用4种抗生素者16例(16.0%),未单独应用1种抗生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0例(82.0%),非真菌感染者22例(18.0%)。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者100例,死亡80例(80.0%),机械通气患者无肺炎真菌感染者22例,无死亡病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机械通气并发肺部真菌感染预后情况与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王立万等[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由此可见,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炎真菌感染的发病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血糖>6.1mmol/L、基础疾病、合并MODS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年龄大(51-77岁)、合并基础疾病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联合用药≥3种)、合并MODS的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王鹏,徐劲松.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50-51.
  [2] 杜艳萍,孙德军,姚艺辉,等.经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监测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702-703.
  [3] 薛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8):73-7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将PICC健康宣教处方用于肿瘤科带管患者,观察它对患者宣教内容依从性、自我管理护理能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9月在我院肿瘤科行PICC置管患者78例,按随机分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健康宣教处方的39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3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宣教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依从率、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实验组的完全依从率和自
期刊
摘要:咪达唑仑属于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较短水溶性及半书衰期,可起到较好的催眠、镇静、抗焦虑与惊厥的作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本文则对咪达唑仑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概况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咪达唑仑;临床麻醉;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药品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物也得到不断更新。咪达唑仑作为新一代的麻醉药物,在诊断检查及外科手术中有着重要作用。当患者肌内注射或
期刊
摘要:肺癌是呼吸系统最为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于临床治疗肺癌,主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但是随着生理学、生物学、麻醉学等多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肺癌外科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更新,发现该术式在治疗肺癌时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采用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报道逐渐增多。另外,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应用的增加,临床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行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对预后影响.方法: 2010年8月-2014年6月,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190例,其中男80例,女110例,年龄61-98岁,平均69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140例,其中男60例,女80例,年龄75-88岁,平均79岁。所有病人通过Cross方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为隐性失血量。结果: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组总失血量为
期刊
摘要: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促进学生树立循证医学理念并了解相关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资助项目:湘南学院“十二五”重点学科  一、传统医学教育与免疫学教育  我国高等医学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方式单一,以教科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与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四肢难治性骨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4例难治性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SD组和传统组,每组47例;VSD组选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传统组选用传统灌注冲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有效率。结果:VSD组患者创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时间和温度对临床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计200例体检者在我院进受血常规检查,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室温组(100例)与冷藏组(100例)。对照组在室温条件下使用长时间保存法,然后实施临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在冷藏條件下使用短时间保存法,然后实施临床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 两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麻醉方式分成A、B两组。B组予以全麻方案,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案。比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各时段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情况,记录其麻醉前、麻醉时、麻醉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变化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时段内M
期刊
摘要: 结核病是尘肺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无论是尘肺的早期或是晚期,是否感染结核对临床诊治以及其预后转归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早期尘肺结节融合与结核病灶常常相互掩饰而隐藏、隐匿,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贻误治疗时机,从而导致尘肺呈晋级加快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尘肺 肺结核 小阴影聚集 感染  资料与方法  对象 从我院职业体检中心抽调1996—2010年历年接尘作业工人的尘肺胸片档案中选择取已明确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影像学教育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加强影像学教育和未加强影像学教育的2组医学生实施考核,对成绩进行评价。结果: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育能提高医学生在消化内科的学习成绩及效果。结论: 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影像学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影像学  消化内科,是医学生内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消化内科的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