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述视音频编辑的理论制式和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等。
2 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式,即英文model,还可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1]。我国的教育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它是教学的标准形式,是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所做的简要表述[2]。
3 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教学模式的创建是为教学效率服务的,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课程为立足点,结合该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在研究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两种适合于电视节目制作专业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模式。
3.1 接受领悟模式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意志品质相对较弱,行为上缺乏稳定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教师讲授的途径来获得,教师进行有意义的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仍是不可或缺的。
该模式是一种动态结构,它是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由学生强化练习、反馈等诸环节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学生的领悟是接受领悟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教师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解所讲解的知识、结论的基础上总结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旨在达到领悟、使知识内化的目的。该模式适用于对陈述性知识的讲解,如非线性编辑的定义特点、剪辑技巧、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等。
其基本结构为:激发动机——导入知识——指导练习——检查评价——反馈。
1)激发动机。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接受领悟模式的开端环节。其途径有多种,如家长称赞、教师表扬与奖励,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导入知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后,就开始导入新授课程的内容。导入非线性编辑知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如复习旧课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灵活运用导入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
3)指导练习。教师通过各种呈示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该环节中,学生的练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进行的,师生一起参与练习,训练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检查评价。检查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是检查评价环节的主要实施者,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根据课堂表现、测试成绩、课后行为三个维度来评定每个学生对所学习的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
5)反馈。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之后,可以根据检查结果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利与弊,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学生则可以根据检查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适当的调整,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再度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2 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的作用。合作探究模式将合作与探究的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探究活动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实施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的能力。该模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非线性编辑知识,如基础剪辑、视频特效、综合实例等,关键要具有探索价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逐渐对知识形成深刻的了解。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1)情境导入。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从某个与学生有较大关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随后趁热打铁导入新知识,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任务设置。教师导入新知识后,并不直接给予讲解,而是针对新知识提出若干个探究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探究任务,并给出时间期限,要求各小组最后把探究的结果制作成一个小作品。小作品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电子相册、MV、纪录短片等。
3)学生分组。学生自愿或在教师的安排下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推选出小组长,组员之间商定要选择的任务主题,然后将结果报告给教师。
4)收集资料。课后,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议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最后形成作品的形式,然后由小组长为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浏览书刊、上网、看电视等途径收集尽可能全面的关于新知识的资料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最后聚集到一起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小组推荐一个组员上台展示作品,陈述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存在的疑问,并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探究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观看作品展示,记录下优缺点。
6)教师总结。经过收集资料、形成作品、讨论交流这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已经对探究主题和新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的重点内容并加以详细全面的讲解,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知识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影视学院)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述视音频编辑的理论制式和非线性编辑方式的技术原理、艺术原则及实际操作的方法与技巧等。
2 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式,即英文model,还可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1]。我国的教育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它是教学的标准形式,是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所做的简要表述[2]。
3 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教学模式的创建是为教学效率服务的,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以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课程为立足点,结合该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培养目标的需要,在研究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两种适合于电视节目制作专业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模式。
3.1 接受领悟模式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意志品质相对较弱,行为上缺乏稳定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很多知识都需要通过教师讲授的途径来获得,教师进行有意义的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仍是不可或缺的。
该模式是一种动态结构,它是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由学生强化练习、反馈等诸环节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学生的领悟是接受领悟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教师将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解所讲解的知识、结论的基础上总结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旨在达到领悟、使知识内化的目的。该模式适用于对陈述性知识的讲解,如非线性编辑的定义特点、剪辑技巧、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等。
其基本结构为:激发动机——导入知识——指导练习——检查评价——反馈。
1)激发动机。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接受领悟模式的开端环节。其途径有多种,如家长称赞、教师表扬与奖励,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导入知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后,就开始导入新授课程的内容。导入非线性编辑知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如复习旧课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灵活运用导入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
3)指导练习。教师通过各种呈示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复习、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该环节中,学生的练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进行的,师生一起参与练习,训练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检查评价。检查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是检查评价环节的主要实施者,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根据课堂表现、测试成绩、课后行为三个维度来评定每个学生对所学习的非线性编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
5)反馈。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之后,可以根据检查结果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利与弊,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学生则可以根据检查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适当的调整,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再度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2 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正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为学生创设合作情境的作用。合作探究模式将合作与探究的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使探究活动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实施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的能力。该模式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非线性编辑知识,如基础剪辑、视频特效、综合实例等,关键要具有探索价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逐渐对知识形成深刻的了解。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1)情境导入。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从某个与学生有较大关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故事入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随后趁热打铁导入新知识,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任务设置。教师导入新知识后,并不直接给予讲解,而是针对新知识提出若干个探究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探究任务,并给出时间期限,要求各小组最后把探究的结果制作成一个小作品。小作品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电子相册、MV、纪录短片等。
3)学生分组。学生自愿或在教师的安排下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推选出小组长,组员之间商定要选择的任务主题,然后将结果报告给教师。
4)收集资料。课后,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议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最后形成作品的形式,然后由小组长为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浏览书刊、上网、看电视等途径收集尽可能全面的关于新知识的资料信息,随时记录下来,最后聚集到一起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完成作品。
5)作品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小组推荐一个组员上台展示作品,陈述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存在的疑问,并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探究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观看作品展示,记录下优缺点。
6)教师总结。经过收集资料、形成作品、讨论交流这几个环节之后,学生已经对探究主题和新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的重点内容并加以详细全面的讲解,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知识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