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数学,不少人会联想到枯燥乏味,很难把它跟“美”联系在一起.数学真是乏味无趣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小学数学活动本身既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技能,发展潜能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现、体验、追求、创造美的过程.
一、从观察与探索中发现美、体验美
数学的数式、图形、比例等,无处不存在和谐美的因素.这些美好的形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丰富联想.由美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是学生追求真知的支柱和动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数学中的美,激发美好的情感,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一)展示形式美
数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形式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数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形式美.
例如,在计算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下列算式的特点,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面对这座数字“宝塔”,学生的心底会惊叹数学的神奇!这种数学的形式美不仅赋予了枯燥的计算教学新的生机,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美育.
(二)体验对称美
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数学的对称美侧重于展示形态的和谐与平衡美.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通过观察、操作、绘制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直线美、曲线美和对称美.
例如,在学习了“圆”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如下的对称图案.
学生们在这样的实践练习中,体验到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也激发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强烈动机.
(三)品味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 c=a (b c),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的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外延.数学公式内容极其丰富,但表达形式却又如此简洁,这让学生品味出数学的简洁美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在欣赏与操作中享受美、创造美
对数学美的发现与体验,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与兴趣,使他们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积极创造.
(一)在解决问题中享受美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物体”之后,可以开展“有趣的拼搭”等实践活动.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摸一摸”等亲身体验,学生对几种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比一比谁塔得多、搭得好.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学生的巧妙组合,搭出了许多漂亮有趣的物体,有生活中常见的,有电视上看到的,更有学生即兴拼搭出来的,体现了孩子们特有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创造力.“我搭了一艘船,这也像一幢房子.”“我搭了一辆汽车.”……在交流汇报中,每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中,他们在交流中享受着各自劳动成果的美.
(二)在操作活动中创造美
例如,计算1 2 3 … 49 50的和时,如果按从左到右的运算的顺序逐步计算的话,则计算的次数太多、速度太慢且容易出错.而如果引导学生这样想:1 50=51,2 49=51,3 48=51,…,24 27=51,25 26=51.这样每个数对的和都是51,这样的数对共有50÷2=25(对),所以1 2 3 … 49 50=(1 50)×50÷2=1 275.这样计算就相当快且不易出错.循此继进,还可以引导学生推断出: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等于首尾两个数的和乘自然数的个数再除以2.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创造并体味到数学中的简便运算的美.
数学之中的美还远远不止以上所述,它还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如,极限思想之美、数形对应之美等等.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去揭示数学知识中包含的美,并创造美.只有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的美,他们才能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一、从观察与探索中发现美、体验美
数学的数式、图形、比例等,无处不存在和谐美的因素.这些美好的形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丰富联想.由美产生的愉悦心理体验,是学生追求真知的支柱和动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数学中的美,激发美好的情感,产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一)展示形式美
数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形式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数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形式美.
例如,在计算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下列算式的特点,找出规律,再根据规律填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
11111111×11111111=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面对这座数字“宝塔”,学生的心底会惊叹数学的神奇!这种数学的形式美不仅赋予了枯燥的计算教学新的生机,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美育.
(二)体验对称美
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数学的对称美侧重于展示形态的和谐与平衡美.
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通过观察、操作、绘制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直线美、曲线美和对称美.
例如,在学习了“圆”之后,可以让学生用圆规画出如下的对称图案.
学生们在这样的实践练习中,体验到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也激发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强烈动机.
(三)品味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 c=a (b c),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的丰富的内涵和全部的外延.数学公式内容极其丰富,但表达形式却又如此简洁,这让学生品味出数学的简洁美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
二、在欣赏与操作中享受美、创造美
对数学美的发现与体验,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与兴趣,使他们在追求真知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积极创造.
(一)在解决问题中享受美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认物体”之后,可以开展“有趣的拼搭”等实践活动.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摸一摸”等亲身体验,学生对几种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比一比谁塔得多、搭得好.几种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学生的巧妙组合,搭出了许多漂亮有趣的物体,有生活中常见的,有电视上看到的,更有学生即兴拼搭出来的,体现了孩子们特有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创造力.“我搭了一艘船,这也像一幢房子.”“我搭了一辆汽车.”……在交流汇报中,每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中,他们在交流中享受着各自劳动成果的美.
(二)在操作活动中创造美
例如,计算1 2 3 … 49 50的和时,如果按从左到右的运算的顺序逐步计算的话,则计算的次数太多、速度太慢且容易出错.而如果引导学生这样想:1 50=51,2 49=51,3 48=51,…,24 27=51,25 26=51.这样每个数对的和都是51,这样的数对共有50÷2=25(对),所以1 2 3 … 49 50=(1 50)×50÷2=1 275.这样计算就相当快且不易出错.循此继进,还可以引导学生推断出: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等于首尾两个数的和乘自然数的个数再除以2.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创造并体味到数学中的简便运算的美.
数学之中的美还远远不止以上所述,它还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如,极限思想之美、数形对应之美等等.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去揭示数学知识中包含的美,并创造美.只有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的美,他们才能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