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学校德育教育,即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和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和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1]
  文化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不竭资源,德育教育须以文化教育为依托。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应彼此依存,互相浸润。应该充分利用文化教育中的德育资源,用文化教育引领德育教育,用文化教育浸润德育教育,发挥文化教育引发、认同、固化和传承的作用,使德育教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2]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应当积极传承中华民族5 000多年历史中丰富的文化精髓,不断吸纳新时代精彩的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文化教育。以文化教育为依托的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跳出传统的桎梏,应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实施班级的文化管理,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使德育教育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一、环境文化——在温馨中陶冶
  班级的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物化形态。如何构建班级的环境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一是营造富有育人气息的班级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舒适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二是通过班级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诗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
  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构思方案》,要求班级的环境文化在内容上具有激励和教育的意义,在形式上兼顾和谐与美感。总之,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均要体现师生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例如,通过对教室的布置体现班级文化。教室的布置以绿色为基调,分为“外墙文化”和“内墙文化”。“外墙文化”分为“统一制作区”和“自由发挥区”。其中,“统一制作区”有“班名”“班训”“班徽”“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全家福”“凡人哲言”“班级口号”,自由发挥区有“小组风采”“心海导航”“学习园地”“光荣榜”“美文赏析”“活动剪影”“班级公约”“每月主题教育宣传区”,等等。“内墙文化”有“生日墙”“心愿心语”“评价反馈区”“星级评比”“读书角”,等等。对于教室的环境布置,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策划设计、参与制作,每月由自主管理小组进行评比表彰,既统一规划又各展风采,力求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营造团结、和谐与互助的人文环境,呈现温馨的文化气息。在此,优美、整洁;在此,书香浓郁、富有激励性;在此,人人体验成功;在此,方寸之间皆教育。
  二、管理文化——在自主中成长
  笔者所在的学校,其德育教育理念即“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主动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以值周班管理为平台,自上而下,三级管理,环环相扣,大力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具体而言,即由学校搭台,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唱主角,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实现自我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近三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1.管理队伍影响人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权责明确的班级管理体系,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体现“人人都管人,人人都被管”。学校各班级根据本班生情,结合主题值周班和课堂学习小组,从班级行政管理、行政小组管理、学科小组管理和值周管理等不同层面,着力打造班级管理队伍,保障班级服务、学习和生活等工作的有效进行。
  2.人文制度规范人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的引领下,以班规、班纪为内容,师生共同制订、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在制度建设上,遵循人文的原则,让有形的制度在无形中育人。
  3.常规评比激励人
  班级常规管理应通过评选班级课堂学习五星(勤奋之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参与之星、希望之星)、德育之星、生活之星、校园之星(自主学习之星、自主管理之星、学习进步之星、自主生活之星、文体艺术之星),实现班级教育教学,使学生生活活动走向规范化与常态化,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益。
  三、课堂文化,在合作中收获
  2009年9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向全国课堂改革先进学校学习,分层推进课改,尝试建立适合高中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小组建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方式加强组间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进取氛围;二是细化小组评比制度和课堂学习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武器功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交流学习;三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课堂师生从属关系的定位,构建亦师亦友、相互学习的新型关系,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积极展示。
  这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阳光、开放和向上的课堂文化,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和释放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文化,把课堂的学习权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把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包括对知识的解释权、对问题的质疑权和对自我以及同伴的评价权,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讨论,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成长,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高效课堂的精髓就在于“自主与合作”,在自主的前提下,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颇丰。
  四、活动文化,在体验中内化
  优化班级活动,让多彩的活动丰富人,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以多层次、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才干,展现风采,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体现价值。
  1.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以校园节日为重点,开展一系列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引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这些大型系列活动,蕴藉着集体主义观念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形成校园节日系列,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节日系列包括服务节(三月)、读书节(四月)、社团文化节(五月)、体育节(十一月)、文化艺术节(十二月)等。同时,学校有覆盖面广、活动丰富的学生社团。例如,广播站、心飞扬小记者站、竹韵文学社、读书俱乐部、心理协会、健美操队、街舞社、魔术社、聚美学社、书法协会和话剧社,等等。总之,校园文化活动让各班振奋精神,竞相展示风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2.以主题值周为主要载体,进行常规教育活动
  以主题值周为主要载体,进行现代文明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等常规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经常性、多方位地渗透礼仪、环保、法制、安全、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让每一次活动都能成为学生成长与能力发展的载体。
  主题值周是以班为单位,每班轮值一周。在值周干部、团委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带领下,负责对全校学生的学习纪律、日常习惯、宿舍管理、清洁卫生和劳动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监督,承担一周内临时性的服务工作,把检查结果上报相关部门,负责张榜公布校园风纪表。除此以外,还围绕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并在周五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值周汇报。
  “值周班”的具体操作过程:一是制定值周方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挖掘主题,策划、组织主题活动;三是主持周一升旗仪式并进行主题发言;四是周二至周五,利用广播操后的时间进行主题系列发言及当天值日情况反馈;五是周五利用学校行政会的时间,用PPT作专题汇报。
  3.结合时代特色,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以爱国、爱校为主线,结合时代特色,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升旗仪式、八月的军训、十月的成人宣誓仪式、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社区实践的活动,等等,均体现爱国、爱校的思想情感和乐于助人、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这些主题活动,使学生获得知与行的统一,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精神风貌有所改观,良好的班风得以形成。
  4.以系列班、团队课为纽带,有针对性地开展班内教育活动
  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策划、自定主题、自行组织、自己主持,班主任给予适当指导。这样做,一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教育的针对性强,学生能积极互动参与;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例如,高三某班一学期的主题班会系列:八月是“与高三握手”,九月是“感恩与投入”,十月是“同庆与坚持”,十一月是“show出你的激情”,十二月是“总结与提高”,一月是“表现的时候到了”。这一切全由学生自定主题,自主策划组织,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五、精神文化,在共生中塑造
  强化班级精神文化,让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让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融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之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目标明确和锐意进取的班集体,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强烈的归宿感,使学生在共同的追求中得以提升。
  针对一个班级,可以采取这些具体的策略:一是为班级取一个响亮的名字,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追求;二是设计一个班徽,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班级的追求,并且在各种场合统一采用;三是确定班训、班旗和班歌,在每天的特定时刻或重大活动、仪式时,吟诵班训,竖起班旗,唱响班歌;四是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激发集体荣誉感,从精神层面反复强化班级团队的共同价值追求,使之时时刻刻影响每个学生的行为。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形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随风潜入夜”的细雨一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走进学生的生命,在无形中净化学生的心灵。
  总之,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是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激励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如同一对隐性的翅膀,助学生腾飞,使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赵辛辰.“文化”润“德”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1(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晋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社会学和社会运动、转型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  《中国教师》:目前随迁子女的高考以及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  晋军:各地高考报名,一般都要求学籍和户籍的一致。目前在北京的随迁子女,就出现了户籍和学籍的不一致,导致既无法在北京报名,也无法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情况。除了报名外,部分在京随迁子女长期在北京生活,但高考要返回原籍,于是语言不通
《中国教师》:大学招生目前有何困境?  詹姆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学招生中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不同。对发达国家来说,主要的问题是,虽然一些国家超过一半的公民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但是即便是在这些国家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弱势群体依然处于劣势,这一问题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解决。以澳大利亚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上层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几率是来自下层学生的两倍,而上层家庭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甚至认为历史老师、学者都是“老学究”。这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所致,殊不知历史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在政权的更替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展示中国文化的视角来进行古代史的教授,相信会让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改观,提起兴趣。本文以清朝为主线,来谈谈中学历史教学。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
不久前,笔者做了一次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本文描写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老人每天攀登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清扫路面,却以苦为乐、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人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能否从老人文中的话语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真正领会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在前两次的试教中,笔者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主线”展开
《中国教师》:霍恩博士,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首先,我想请您就大学招生的公平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霍恩:在美国的许多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纽约州、内华达州等都利用州内资源在高中阶段建立了援助项目(outreach programs)。项目的形式多样,其中之一是邀请大学师生与高中生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为高中生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又可以是在高中直接进行大学招生工作。就直接在高中
九四年师专毕业,我被分在一所农村初中,学生们好像拿我这个大学生完全不当回事!有一次早辅导,我低头在给一个学生解答问题,围在四周的学生不知谁竟然用手摸我的头(那天我梳了个二分头),我猛一抬头,看见班上最矮的学生唐涛抬着手,正用嬉皮的眼睛盯着我,我当时感到莫名的羞辱又不好发火,只黔驴技穷地狠狠瞪他一眼:“你干什么!”之后便转身离开了,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我痛苦极了,差点流出了眼泪,“为什么,为什
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福州市教育学院二附小教师何捷  压力,有时像一块别人嚼过的口香糖,粘着你,抹之不去。但是解决办法也很简单。换一件衣服,换一个心情,完全不必烦恼。来吧,能否摆脱压力的困扰,关键在于自己。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    《中国教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您觉得现在教师的压力大吗?他们的压力都来自哪些方面?  何捷:这个问题之前我和许多教师谈过,他们无一例外地呐喊:压力好大。
办学是为了学校,还是为了学生?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办学要“以人为本”,当然是为了学生。但仔细分析某些校长的办学行为,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办学过程中“为了学生”仅仅是口号,“为了学校”却是真抓实干。“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是校长办学的两个不同立足点。立足点不同,隐含在学校中的文化就不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会受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所受到的教育也会有差异。  陶行知办晓庄师范是“为了学生”,他在《
《中国教师》:您认为对于墨西哥的大学而言,目前招生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利尔:目前墨西哥高等教育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2006年时,全墨西哥共有1 892所高等学校。2012年,学生注册人数从2006年的250万人增长至310万人。但是,墨西哥大学入学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多所新兴高校的建立。今日墨西哥大学面临的招生困境在于全日制学生人数太少。在墨西哥,许多学生都选择半工半读,他们不愿意连续花费四年的
《中国教师》:大学入学的公平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待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呢?  惠迪:我如何看待大学入学的公平性问题,嗯……衡量人们是否能够进入大学的标准首先在于他们有一个不得不达到的基本的学习层次。英国出台的关于大学入学考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其入学的公平性。大学入学公平性问题在于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否获得了入学资格。因为在英国,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关于大学入学的相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