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子电工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很好的学科发展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是一种又好又快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07-01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校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强调突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为重心,实用农民技术、技能为重心,努力构建了“一网两工程”,即建立“为农服务网络”,开展“职业教育富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电子电工专业准确把握服务学生,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开放办学方向,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辐射功能,响应市人民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号召,充分利用我校师资、设施、技术等优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农村预备劳动力“双证”培训,参与社会培训项目多,形式活,长短结合,仅2010年度接受培训人员超过了500人,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村预备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经验。
目前,农村劳动力“错位”现象严重:一方面,农村有相当比例的初高中毕业或辍学的社会青年,由于沒有一技之长,无亲戚朋友从业的牵引,青春年少的好时光,无所事事,闲散在家;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因外籍技术工人不时流失,招不到相应技能的工人。由此我们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担负起职业教育肩头重任,发挥我们职业教育的应有功能,通过有效的培训,输出技术,注入技能,增强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实现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功能。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创一条就业升学的新路子,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深入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市场潜力;走访初中和高中学校,了解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或辍学者的去向;掌握未就业者的分布情况,抽样调查分析他们的需求意向。同时,通过学校已有的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分析当地产业结构和用工现状,让企业将紧缺工种情况提供给学校,分析企业接纳培训学员的可能性。
2 教师与企业对接
以市场为导向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市场。我校全面实施了以“厚师德,精技能,展风采”为目标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技能提升工程。一方面输送优秀教师前往高校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加大教师下企业挂职研修的力度,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学年均有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不少专业教师走入企业、公司,由教师“回炉”成一名学生,触摸到了真实的市场。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行业的新应用、新技术很快为教师所熟悉与掌握,而顶岗教师也凭着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识素养对企业生产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与意见。向市场要技能,向市场学技能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教师对接市场真正落到了实处。电子电工组教师为东华冀衡免费培训维修电工等生产技术,帮助30名职工上岗培训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3 技术合作,校企在研发中共同成长
学校和企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学校的教师具有专业理论之优势,企业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学校具有较为丰富的智力资源,企业相对来说,具有更多的物力资源,因此,校企之间在智力和物力方面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以进一步拓宽办学的思路。
我校的电子电工专业也分别与我市某集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做兼职研究员,为该公司研发自动化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担当产品研发任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4 市场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改革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不能总是呆在学校里面,应该走向社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考虑这门课和将来学生的工作有什么联系,原则就是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都要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改动。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书本讲,纸上谈兵,和实际严重脱节,效果不好,学生也不愿意学。
(1)主动与市场接轨,走进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满足市场,明确掌握用人单位和部门对特定职业和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评价因素,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满足,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毕业生;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对内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及时更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采取有力措施,改革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层次,并对在校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校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他人。
(2)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职业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相应的是,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委托中职学校为企业做好对员工的职业再培训工作。政府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联合体。
5 存在的困惑和建议
(1)专业教师亟待培养提高。在校企合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内部的师资结构不对称,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水平和动手指导能力滞后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既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掌握丰富而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的培养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2)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及监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的资格认证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和就业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的企业用人问题是,有些企业招收无职高以上文凭及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并和经过正规培养培训的学生在待遇上没有任何差别,这严重影响了就业职校生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扰乱了用工市场的有序规范运行,势必冲击职业教育,也影响校企联办、订单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
(3)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学校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职业教育所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的师资和大量的实训设备和相应硬件设施,有些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是无法解决的。政府的相应投入和支持才能让职业学校的技术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职教畅言:“校企合作”如何持久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7-6-21,第4版.
作者简介
邢贵宁(1973-),男,汉族,河北省衡水,衡水技师学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高级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07-01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校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不变的基础上,强调突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为重心,实用农民技术、技能为重心,努力构建了“一网两工程”,即建立“为农服务网络”,开展“职业教育富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电子电工专业准确把握服务学生,服务“三农”,服务企业,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开放办学方向,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辐射功能,响应市人民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的号召,充分利用我校师资、设施、技术等优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农村预备劳动力“双证”培训,参与社会培训项目多,形式活,长短结合,仅2010年度接受培训人员超过了500人,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农村预备劳动力就业培训的经验。
目前,农村劳动力“错位”现象严重:一方面,农村有相当比例的初高中毕业或辍学的社会青年,由于沒有一技之长,无亲戚朋友从业的牵引,青春年少的好时光,无所事事,闲散在家;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因外籍技术工人不时流失,招不到相应技能的工人。由此我们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担负起职业教育肩头重任,发挥我们职业教育的应有功能,通过有效的培训,输出技术,注入技能,增强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实现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功能。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创一条就业升学的新路子,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我们深入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市场潜力;走访初中和高中学校,了解没有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或辍学者的去向;掌握未就业者的分布情况,抽样调查分析他们的需求意向。同时,通过学校已有的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分析当地产业结构和用工现状,让企业将紧缺工种情况提供给学校,分析企业接纳培训学员的可能性。
2 教师与企业对接
以市场为导向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市场。我校全面实施了以“厚师德,精技能,展风采”为目标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技能提升工程。一方面输送优秀教师前往高校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加大教师下企业挂职研修的力度,确保每位专业教师每学年均有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不少专业教师走入企业、公司,由教师“回炉”成一名学生,触摸到了真实的市场。企业的新设备、新工艺、行业的新应用、新技术很快为教师所熟悉与掌握,而顶岗教师也凭着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识素养对企业生产提出了大量合理化建议与意见。向市场要技能,向市场学技能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教师对接市场真正落到了实处。电子电工组教师为东华冀衡免费培训维修电工等生产技术,帮助30名职工上岗培训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3 技术合作,校企在研发中共同成长
学校和企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学校的教师具有专业理论之优势,企业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企业(特别是民营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学校具有较为丰富的智力资源,企业相对来说,具有更多的物力资源,因此,校企之间在智力和物力方面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以进一步拓宽办学的思路。
我校的电子电工专业也分别与我市某集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学校的教师去企业做兼职研究员,为该公司研发自动化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担当产品研发任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机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4 市场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改革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不能总是呆在学校里面,应该走向社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要考虑学生今后的发展,考虑这门课和将来学生的工作有什么联系,原则就是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都要及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改动。如果还按照以前的书本讲,纸上谈兵,和实际严重脱节,效果不好,学生也不愿意学。
(1)主动与市场接轨,走进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满足市场,明确掌握用人单位和部门对特定职业和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评价因素,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满足,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合格毕业生;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对内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及时更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采取有力措施,改革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层次,并对在校生开展相应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校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他人。
(2)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职业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相应的是,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委托中职学校为企业做好对员工的职业再培训工作。政府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联合体。
5 存在的困惑和建议
(1)专业教师亟待培养提高。在校企合作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内部的师资结构不对称,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水平和动手指导能力滞后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既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掌握丰富而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的培养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2)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及监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的资格认证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举措,对于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和就业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作用。而当前的企业用人问题是,有些企业招收无职高以上文凭及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并和经过正规培养培训的学生在待遇上没有任何差别,这严重影响了就业职校生的工作积极性,严重扰乱了用工市场的有序规范运行,势必冲击职业教育,也影响校企联办、订单教育的良性快速发展。
(3)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学校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职业教育所需要的高水平高技能的师资和大量的实训设备和相应硬件设施,有些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是无法解决的。政府的相应投入和支持才能让职业学校的技术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职教畅言:“校企合作”如何持久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2007-6-21,第4版.
作者简介
邢贵宁(1973-),男,汉族,河北省衡水,衡水技师学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高级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与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