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特性及其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状真菌生物膜是外基质包裹菌丝和孢子形成的致密均一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受复杂的分子机制调控.形成的丝状真菌生物膜能抵抗抗菌药物、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严重威胁机体.丝状真菌生物膜在眼部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眼部感染:一种是在眼部的非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真菌生物膜,侵袭角膜;一种是在眼部直接形成真菌生物膜.本文综述了丝状真菌生物膜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眼科感染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16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55只,每组分4、8、16、24、48 h,总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11只.模型组、药物组以夹闭右侧颈总动脉的方法造模,对照组暴露右颈总动脉不夹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的细
睑板腺是全身最大的皮脂腺,合成并分泌脂质成分,形成泪膜脂质层,与眼表健康息息相关.睑板腺形态学异常将影响睑板腺的功能,是目前眼表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睑板腺形态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就目前睑板腺形态学的观察分析方法、疾病的睑板腺形态学改变等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目的 探讨单纯老年性白内障人群中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60岁以上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共504例(922只眼),按年龄(1组:60 ~<70岁,153例;2组:70~ <80岁251例;3组:80~≤90岁100例)分组.使用Pentacam眼前节诊断分析仪于白内障手术前测量角膜参数角膜平均屈光力(Km)值及后表面平均屈光力(Km)值,Zernike分析计算
患者男性,40岁。因用力提起重物时致左眼突发性视力下降3 d,于2013年6月17日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入院前3天患者用力提起50 kg重的物体时,突然感左眼眼前黑影,随后视力逐渐下降,入院前1天视力为指数/30 cm,患者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眼部直接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异常,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眼科检查:右眼视力为1.
期刊
患者女性,37岁.因视力模糊伴眼前不规则黑影遮挡,于2013年8月7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21年,自1992年开始口服氯喹(Chloroquine),0.1 ~0.2g/次,5次/d,每周5 d,分别于1992、1995、1997、2002年在外院检查,视力为1.0~1.5,眼底均正常.2005年检查视力为1.2,发现双眼黄斑呈典型靶心样改变,诊断为氯喹性视网膜病变.此后改
期刊
患者男性,47岁.因左眼痒伴血丝3个月余,左眼上睑肿物2个月余,于2012年12月1日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觉左眼不适、痒,揉后分泌物中有少许血丝,自行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后发现左上眼睑肿物,揉眼后分泌物中血丝更加明显,到外院就诊,考虑为过敏性结膜炎,使用奥洛他定、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局部治疗,痒感缓解,但上睑肿物逐渐扩大.患者既往无眼部过敏史,
期刊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引用的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正在全球逐步应用于临床,对于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国外已有多宗研究报道,在我国,该手术也已陆续开展.早期的临床效果及操作体会说明,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学习曲线较短,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提供一个更加标准化、精准的手术平台,成为白内障手术技术革新的重要转折。
患者男性,2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全身疾病史,无外伤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5,左眼为0.2,眼压有眼为13 mmHg(1 mmHg =0.133 kPa),左眼为14 mmHg.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见精粹图片1;右眼检查未见异常.采用傅立叶域OCT进行超高速扫描,常规6 mm×6 mm模式显示视网膜劈裂和神经上皮脱离,但未能发现小凹缺损部
期刊
临床上常有因眼外伤、眼恶性肿瘤、绝对期青光眼等各种疾病导致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行眼球摘除手术.眼球摘除手术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性手术,主要包括眼球摘除术和眼内容物摘除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前临床中在术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不少争议.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也有相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因、技术条件、患者需求结合手术特点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而不应盲目跟风或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