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解犯法案,是澳門人的智慧表現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言
   正當香港出現過百萬人上街遊行示威,反對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簡稱“逃犯條例”,又稱“引渡條例”、“送中條例”)之際,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新聞之夜”(Newsnight)訪問時明確表示,(中國)中央政府從未指示香港修訂(逃犯)法例。
   劉曉明大使強調:某些媒體,包括英國廣播公司,把事件曲解成香港政府修例是受中央政府指使的。事實上,中央政府從未指示香港修訂法例,這次修訂法例是香港政府自己發起的,原因是一起發生在台灣的凶殺案。他認為,香港內部和外部的某些勢力,正在利用此事挑起糾紛。
   消息一出,除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之外,其他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親中社團領袖,在得悉林鄭月娥其實是在“假傳聖旨”之後,都先後和林鄭月娥等“闖禍者”速速切割,甚至發生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麥美娟,用廣東粗口“問候”林鄭月娥,兩個女人一起當眾流淚的尷尬場面。
  香港“逃犯條例”的前世今生
   其實,根據香港大律師公會提供的背景資料指出,香港曾經長期生效的《華人引渡條例》(第235章)是於100多年前訂立的,其效果是令1858 年的《天津條約》當中的一個條款生效,以致管轄香港的英屬機構,須要把在滿清中國領土內干犯刑事罪行的中國籍嫌犯移交到中國內地。相關人士亦有經常根據這條條例被移交,直至中方認為天津條約的條文屬於“不平等條約”,而拒絕援引該條約。
   有關資料指出,最後一次根據《華人引渡條例》作出的引渡案例,發生於1930 年。雖然《華人引渡條例》之後沒有再被引用,但是此項條例並沒有被廢除。此項條例一直是香港的法例,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人管治之後,被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宣布為與《香港基本法》抵觸才被廢除。
   至於《逃犯條例》,則是由即將卸任的港英政府準備並於1997年4月制定通過的。澳門、台灣及中國內地被排除在外是基於《逃犯條例》第2條將“移交逃犯安排”定義為香港政府及香港以外地方的政府的安排,而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任何其他部分(即中國大陸、台灣和澳門)的政府則不包括在內。(按:其實台灣和澳門當年是刻意被拖下水“陪斬”的。)
   明顯可見,這是中國和英國雙方存在默契,很清楚大多數的香港市民,對中國內地的司法系統嚴重信心不足,存在嚴重的恐懼情緒,為了保證香港回歸中國人管治前後的民心安定,才會由中方負責廢除舊例,英方負責通過(不包含中國大陸、台灣和澳門的)有一定限制的新例。
  香港特區政府犯下的政治錯誤
   林鄭月娥等港官犯下一連串的嚴重政治錯誤,是無法掩飾的。這些嚴重政治錯誤至少包括:
   一、修訂理由缺乏說服力:本來香港特區府希望借在台灣發生的“陳同佳案”過橋,然而,卻被台方披露曾經3次向港府提出引渡要求,卻被港府不理不睬的事實,一撃即潰。再加上台方加碼表示,即使港府主動交人,台方也不會接收,也絕對不會和港方簽署任何有關協定,港方的“初心”(理由)便完全破局,淪為連建制派人士都不相信的“笑話”。
   二、修訂技術不妥:如果“逃犯條例”的管轄範圍,只限在移交在中國大陸之內犯下刑事罪行的中國公民返回中國內地審判,或者在香港犯下刑事罪行的香港永久居民返回香港特區審判,如同2009年陸方和台方簽訂的《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一樣,本人相信反對聲浪應該是不會太過強烈的。但是,香港特區政府卻將“逃犯條例”的管轄範圍,經修訂後無限擴大至所有在香港居住甚至在香港各口岸機場碼頭短暫過境的世界各國人民,便和慈禧太后當年荒唐的“向萬國政府宣戰”一樣,無異於在挑戰全世界各國政府,於是,便自然引來了“新八國聯軍”(具體言之,是全球30多個政府發言人、政治人物、相關機構和社團)。
   三、修訂過程太過粗糙: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等高官,幾乎完全無視香港各界的反對意見,違反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行之多年並相有效的“諮詢式民主”(Discussion Democracy)立法慣例,拒絕與香港3大界別(由於和中國大陸內地常有生意往來以致涉及法律糾紛的工商界、由於人權問題得罪中國內地各級政府官員的法律界、由於披露中國內地醜聞而被時時扣上其他罪名的傳媒界)的代表溝通,連一場大戲都不屑去做。惹怒了這3大界別的後果便是:工商界方面,不但有議員在立法會內放軟手腳以拖慢立法程序,工商界大亨不斷抽離在香港的資金,大財團公開“撻訂”數千萬元放棄在香港已經投得的土地;法律界方面,則不斷提供“法律理據”給各界人士批判政府;傳媒界更是在人人自危之下,天天炮轟香港特區政府。3界聯手,漸漸激起大多數香港市民的“集體恐懼情緒”,那就是任何政府,甚至神仙下凡,都無法說服大多數香港市民了。
   四、修訂時間不對頭:林鄭月娥等香港高官一是對“逢九必亂”、“六月四日”和“七月一日”常常有事的“老皇曆”全無警覺,還“假傳聖旨”地企圖迫使立法會在今年六月底之前將法案逕付二讀,速速三讀,無私顯見私,更令大家疑神疑鬼,覺得其中必有“陰謀”。於是,年年都會在七月一日上街的香港“民間人權陣線”振臂一呼,便爆出百萬人上街的歷史紀綠,令目前正在全力維持“建國70周年”(十月一日)前後不要出亂子的中央政府非常尷尬。
   不但如此,一堆港府高官更無視臺灣明年1月會進行領導人大選,反覆彈調沒有多少人會相信的“陳同佳案”,便在實質上天天為台灣的蔡英文(民進黨)政府“反面助選”,令蔡英文在今年2月的支持率只有約百分之20的低谷,5個月之內一路上揚。到6月底為止,已有部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蔡英文已經些微地超越曾經落後甚多的韓國瑜、郭台銘、柯文哲、朱立倫的地步,完全打亂了中央政府的最新對台政策(一國兩制台模式),千古罪人,莫過於此。    更加嚴重的是,由於渉及在香港約8萬7千位美國僑民的人身安全,此舉便讓美國共和黨總統特朗普(杜林普、川普)和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政治領袖借機玩野,建議廢除“香港政策法”,或代以“香港人權保障法”,不斷威脅中國政府在即將在日本召開的“G20高峰會議”上安排的“習特會”上作出更多的讓步。
  定期修訂舊例,本來無可厚非
   其實,定期檢討某些法例是否符合最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化,這些法例是否應該修訂,如要修訂就應該如何修訂,諸如此類的工作,本來就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香港的律政司、保安局,澳門的保安政務司、法務局)的責任,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今次香港特區政府的修訂“逃犯條例”,卻在理由上、技術上、過程上、時間上都發生嚴重政治問題,再加上林鄭月娥本人在記者會及其他公開場合的發言,頻頻挑釁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常識”和“真實意願”(不願將自己交給中國大陸的司法系審判),死不撤回有關草案,還在“理不足,氣很壯”的情況下反唇相駁,遂將本來的一件小事愈鬧愈大,情勢發展至不可收拾,令政府出現“正當性危機”(Legitimacy Crisis),幾乎馬上倒臺。
   由於“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之故,目前香港的對立雙方已經無法理性溝通,根本不聽也不接受對方理由的地步,再去追究誰對誰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事到如今,大家應該怎麼樣去善後,繼續維持香港的繁榮安定現狀,才是當務之急。
  澳門精神,Hea住做人,
  是高度政治智慧的表現
   不過,整天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以為自己好打得,卻不知道其實係以前隱藏在她們背後適時指點的紅毛鬼(英國人)才真正了得,這是桂枝仔桂枝妹(香港人)的通病,除非2047年之後“一國一制”,日後應該也很難改善。
   相對於此,澳門特區政府於2015年曾提出過效果類似香港《逃犯倏例》修訂草案的《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解犯)法案,也出現過如同今日香港般的爭議,不過,在吸收各方批評之後,澳門特區政府便撤回法案,爭議亦馬上平息。
   由此可見,澳門精神,Hea住(懶洋洋地)做人,雖然是有點消極,也被不少澳門市民垢病,但是,接納民意批評,從善如流,不會硬幹到底,是澳門人高度政治智慧的表現,也是不容否認的。
   總而言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澳門官員和人民,只要做好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搞好“葡語國家論壇”等等和“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目標,“治小城如烹小鮮”,那就恰如其分了。
其他文献
中國人馬雲和美國人比爾·蓋茨都是世界級的超級富豪,兩個人有很多共同之處。   兩個人都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家,都是靠個人奮鬥積累起來巨量財富,都是熱門公眾人物,都創立了自己的基金會,都自願拿出自身財富的一部分回饋社會,因此都被稱為慈善家。   在公眾面前,“商業馬雲”頻頻變身為“慈善馬雲”。2018年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馬雲說,“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我們(他與蓋茨)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顆充滿
期刊
隨著外港客運碼頭使用率飽和,政府於2003年開始籌備氹仔新客運碼頭建設,期望定位為主要海路口岸,並且與澳門國際機場進行連接,建設“海空聯運”,讓日後旅客可以不需要進入澳門便可直達澳門國際機場。   其後,氹仔新客運碼頭經歷10多年間終於2017年落成啟用,但啟用至今都只能採用“海空聯盟”,即採用接駁巴士直達澳門國際機場,距離“海空聯運”的目標,還要等第三期工程完成後才能夠實現,然而,根據資料顯示,
期刊
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曾針對羅馬皇帝闡述:“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延伸到社會現象,即是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任何政策和公務都會讓公眾產生消極的態度和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的形成,實質就是政府公信力的坍塌。無論在什麼社會,公信力都是執政的根
期刊
近年本澳湧現不少大型錄像創作比賽、展覽、論壇及頒獎禮等,成為本地影視製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推動本土作品在數量及質量上不斷進步。澳門四百多年積澱的中葡文化融合特色,加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迎來的區域融合機遇,將有助進一步激活本澳文化氛圍和人才交流,促進本地影視人才專業發展。有本地團體與學校合作,透過實作課程引起中學生對影視製作的興趣,同時培養其人際溝通及組織能力。  走進校園 培養國際視野  澳門正能量
期刊
20年,經濟起飛與多元化   回歸二十年來,澳門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晴雨表,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澳門金融業以銀行業為主。過去二十年,澳門銀行業在業務規模、資產質量、經營績效、服務質素及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顯著的發展和變化。   回歸之時,澳門銀行總資產只有1,390億(澳門元,下同),總存款為1,007億,總貸款為530億。至2018年底,澳門銀行總資產達17
期刊
2月18日,國務院首度公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是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大灣區的發展主要是讓區內城市互補優勢,目標是到2022年的時候令這個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形成一個“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規
期刊
炎炎夏至已過,節到小暑進伏天。翻開六月的日曆,是雨過天晴的清新,是碧海藍天的曠遠。月初,國家主席習近平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信中飽含著對澳門青少年的深情關懷和殷切期望,宛如一縷清風在全澳社會拂拭,令人由衷感動。   今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換屆之年,圍繞第五屆澳門特首的選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開展。6月18日,賀一誠召開記者會正式宣佈參選澳門第五任行政長官,並發表以“協同奮進、變革創
期刊
目前政府主要透過資助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在大灣區各市創業的青提供創業補助、支援、輔導、引路及孵化服務,以及資助社會團體舉辦各種推廣交流等活動,您認為當中會否有濫用資源現象?對於如何確保資源善用有何建議?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馮健富理事長:澳門特區經歷了一個頗長的高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中小企遭遇市埸不再平靚正的發展瓶頸。雖說大灣區被視作為澳門開拓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契機,然而,任何新市埸有機也有
期刊
特色金融,多元化的突破口   澳門在回歸後,社會進步明顯,尤其是賭牌開放以後帶來的博彩業發展價值內地“自由行”等政策的助力,使得澳門經濟成長迅速,整體社會發展快速,各項指標都十分亮麗,近年來,澳門人均GDP已經能夠進入全球前三,也證明了回歸以來經濟成長是澳門非常重要的一項成果。   但也因為長期依靠博彩業,澳門形成了產業單一化的局面,換言之是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所以從十多年前澳門特區政府就開
期刊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是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城市群。大灣區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高區內合作,然而,綜合主流報導,不外乎聚焦在港澳青年可在大灣區享用各項優惠,如內地居住證、大灣區醫保……等等,甚至港澳青年要“把握機遇”之說鋪天蓋地,被指有引導社會輿論斜向青年走入大灣區有著數拿的方向,對此,您是怎樣看待當下這種社會輿論的?當越來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