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炎1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和治疗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资料和诊治预后资料。

结果

10例患儿男4例,女6例,平均就诊年龄9.1岁(3岁1个月~11岁3个月),起病时间(9.3±3.2) d(4~14 d)。10例患儿病程初期除心脏症状外,4例有关节症状,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有皮肤症状。超声心动图示患儿均有二尖瓣病变,其中复合瓣膜病变5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联合病变(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二尖瓣狭窄)2例。所有患儿经抗风湿、抗感染和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瓣膜病变减轻。随访6个月~6年,6例遗留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结论

以急性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炎临床发病早,有典型的风湿热表现,主要病变为二尖瓣病变,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内科治疗有效,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其他文献
猩红热是A族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侵犯学龄儿童,至今无疫苗可用。在人类历史上,特别是欧洲工业革命、维多利亚时期曾引起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抗生素问世前,猩红热病死率高达30%~50%,传播力强。二战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全球猩红热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GAS引起的侵袭性感染在欧美复燃。近10年猩红热发病在全球多地呈上升态势。现梳理猩红热流行的历史、现状及最新病原学研究进展,并对近些年各地发病水平上升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探
A族链球菌(GAS)又称化脓性链球菌,是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GAS感染可导致非侵袭性感染和侵袭性感染。其中,GAS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包括咽炎、扁桃体炎和肺炎等。为提高临床医师对GAS的认识,现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介绍GAS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C族链球菌(GCS)和G族链球菌(GGS)在生化反应、溶血特性、宿主物种、临床特性等方面与其他链球菌等不尽相同,人体分布上以皮肤、咽喉和女性泌尿生殖道较多见。GCS和GGS分类复杂,分类方法在过去几十年内不停地被纠正和修改。GCS和GGS暴发感染时环境因素所致可能性大,在致病力、细菌耐药特点、临床特点上与A族链球菌相似,可发生各种侵袭性感染,目前治疗仍首选青霉素。GCS和GGS的感染严重程度较其他链球菌更重。现就GCS与GGS的分类及临床特点进行阐述。
A族链球菌(GAS)是一种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每年在全球感染1810万人,导致50万人死亡。GAS常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破损的皮肤等传播。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感染GAS的高危人群,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地区是GAS传播的高发区域。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关注改善生活条件及个人手卫生。在高风险环境中应强调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总结GAS感染的传染病学要点及防控策略,旨在为GAS的防控提供依据。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软组织感染,其特征为炎症迅速扩散,随后出现筋膜层和周围组织坏死。在儿童中病死率高达10%。A族链球菌是引起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常见的病因,应及时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外科清创治疗。
A族链球菌(GAS)在传统临床实践中又常称为化脓性链球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它是链球菌属中最重要的致病菌。GAS感染及其后遗症对儿童和青年健康影响最大,一直是困扰公共健康和国民经济的严重问题。本文目的是提倡早期、快速、准确诊断GAS感染,以便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达到最佳成本效益。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A族链球菌(GAS)M蛋白基因(emm基因)型别及药敏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2019年、2021年北京市16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儿童临床诊断猩红热及咽部感染病例咽拭子样本分离的GAS菌株。采用PCR扩增及测序进行emm基因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收集GAS菌株557株,检测到11种emm基因型(emm1、emm3、emm4、emm6、emm11、emm12、emm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拭子分离的A族链球菌(GAS)的基因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GAS分离株,采用PCR和测序检测菌株emm基因分型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收集147株GAS菌株,emm型别主要为emm1.0型76株(51.7
目的明确导致猩红热的A族链球菌(GAS)流行型别,比较不同emm型别GAS的基因结构及基因变异性,阐明猩红热病原学的流行、进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猩红热的儿童咽拭子标本,保存GAS菌株,进行emm基因分型,选取在分型上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描述GAS菌株基因组多态性,并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阐明菌株之间的进化关系。2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导致儿童猩红热的176株GAS分离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