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的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001年至2015年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随时间变迁的规律。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1年至2015年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的549例结直肠LST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的时间顺序分成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5年3个时间段,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变亚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手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5年的结直肠LST检出率分别为0.38%(50/13 319)、0.60%(144/23 912)和0.79%(355/44 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1)。3个时间段男女比例均接近1∶1,患者平均年龄约59岁,LST病灶最大径平均值均维持在30 mm左右。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2011年至2015年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G)分别占82.4%(42/51)、67.7%(105/155)和78.2%(283/362),非颗粒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NG)分别占17.6%(9/51)、32.3%(50/155)和21.8%(7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P=0.02);3个时间段近端结肠LST所占比例分别为21.6%(11/51)、34.2%(53/155)、41.4%(150/362),远端结肠LST则分别为78.4%(40/51)、65.8%(102/155)、58.6%(21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3个时间段黏膜高级别瘤变(HGN)所占比例分别为13.7%(7/51)、21.9%(34/155)、48.6%(176/362),浸润癌所占比例分别为2.0%(1/51)、5.2%(8/155)、8.3%(30/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9,P<0.01)。3个时间段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所占比例分别为56.9%(29/51)、58.7%(91/155)、32.0%(116/362),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所占比例分别为41.2%(21/51)、23.9%(37/155)、14.1%(51/362),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所占比例分别为0、12.3%(19/155)、46.1%(167/362),手术治疗所占比例为0、5.2%(8/155)、7.7%(2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6,P<0.01)。

结论

2001年至2015年,结直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随时间发生了变迁。近端结肠LST构成比增高,LST-G比例下降,手术方式转变为以ESD为主,术后黏膜HGN和浸润癌的病理诊断比例增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10例CMUSE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病变部位、治疗和预后等。结果10例CMUSE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35.1±14.8)岁。黑便(8例)、腹痛(8例)和贫血(9例)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ESR和CRP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结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内镜下表现、CT检查特点与术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结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结直肠HGIN,并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分析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类型、病变最长径、广基或有蒂病变、淋巴结增大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并计算术前CT检查对发现结直肠浸润癌
期刊
期刊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1种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可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组成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可抑制T细胞活化,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关键作用。靶向PD-1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PD-1和PD-L1抗体,它们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