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土,味道不一样吗

来源 :北方人(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费尽心思挖回来2千克的月壤。
  于是中国人第一次有足够的样本,来研究月亮上的土是什么味道,为将来沙县小吃月球分店做准备。毕竟美国重启登月计划的一个原因,就是怕下一次登月会在月亮上吃到沙县小吃。这当然是玩笑,然而作为泱泱大国的吃货,怎么能不琢磨一下月壤是不是像月饼一样好吃?
  把土作为食品可是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么,月亮土和地球土的味道,会有区别吗?
  月亮和地球可谓一母同胞,所以岩石成分非常类似。就化学成分上来说,月亮上的土和地球上新鲜的火山喷发沉积物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大约一半是硅酸盐,也就是玻璃,剩下的是氧化铝、氧化钙镁钛,以及铁和氧化铁。以至于一些“穷困”的研究者只好使用火山灰来代替昂贵的月壤,来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但月亮上的土和火山灰肯定不是一个味道,因为它们的“炒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地球上土壤的味道,是由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决定的。月球上只有岩石,没有生物和人类活动,但是有更加剧烈的陨石撞击、太阳风辐射、太阳耀斑和银河宇宙辐射,以及温度变化,这些是造成月壤风味的主要原因。
  和地球上的土壤不同,在月球的土壤里能发现金属铁。地球上丰富的氧气把所有的金属铁都变成了氧化铁,也就是铁锈。铁锈尝起来有点腥味。月球上大气稀薄,太阳风(主要成分是质子流,质子加上电子能组成氢原子)直接刮到土壤里,把土壤里面的氧化铁还原成金属铁。铁的味道要比氧化铁寡淡很多,所以我们用金属铁来制作铁锅和铁勺。
  强烈的放射性环境还给月球土壤带来一股奇怪的风味——自由基的味道。太阳风和紫外线等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们会让土壤带电,还能形成自由基(一种很活跃的化学基团)。这使得月壤有很强的化学活性,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目前没有人知道这些自由基和带电土壤会在人的舌头上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引起什么样子的味道。
  除了化學成分,物理形态对口感也非常重要。月壤是非常蓬松的,有点像面粉,所以宇航员可以轻松地在月球上留下脚印。但是它的口感肯定不会像可口的面粉。它可能会是一种有点扎嘴硌牙的感觉。因为在陨石的撞击下,月球上古老的岩石首先被击碎,然后融化,再形成各种形态的颗粒,尤其是独特的粘合集块岩。很多颗粒形状都不规则,有棱有角,互相直接勾连在一起。所以不要期待月壤有巧克力一样丝滑的口感。
  以上都只是基于我们对月壤目前的认识所作的猜测,那么有没有人真的尝过月壤的味道呢?
  答案是有的。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候,宇航员就吃过月球上的土。当然不是故意的,不管在哪里,都不要主动品尝不熟悉的东西。宇航员“吃月壤”是一个意外。当宇航员第一次完成探月工作返回登月舱的时候,发现又轻又粘又硌的月尘经常躲在宇航服外面的夹缝里,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全部除去。宇航服一脱,月尘漂浮在宇航仓里,宇航员一张嘴,就尝到了漂浮着的月壤的味道。据说这个味道有点像火药的味道。现在的火药味道是来自其中一种含氮的有机物,这在月球上是肯定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月壤会有这种奇怪的味道,到现在也还是一个谜。
  第一次吃月壤的宇航员为此得了一次干草热,据推测,长期暴露在月壤中可能会得“硅肺”。所以,在用月壤种出来好吃的食物之前,月尘月霾可能是月球移民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已经从月球上取回来半吨的土壤。当这些月壤来到地球上,科学家并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味道。其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月壤在地月运输过程中变质了,地球和登月舱上的氧气,让月壤变成了和普通火山灰类似的东西。尽管最开始的保存办法也考虑到了需要真空保存,但是无孔不入的微小月尘卡住了密封装置。这使得美国六次的采样,都没能带回来“新鲜”没有变质的月壤。据说这次“嫦娥”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知道能不能给我们带回来原汁原味的月亮土壤。
  能亲自研究月壤是科学家的梦想和荣耀。其实不仅是月球上的土壤,我们对地球上的土壤也知之甚少。地球上的土壤,不仅是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的扎根之所,提供了所有动物所需要的食物,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作为一个土壤环境化学研究者,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为子孙后代的地球和新人类的月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先说好消息。有些饭菜,其实剩了以后热热再吃反倒更有利于健康。比如,吃冷过后再加热的淀粉类食物——米、面等等这些华人餐餐离不开的食品,血糖上升较慢,胰岛素分泌也较稳定。  再说坏消息。这并不能排除我们对吃剩饭剩菜的最大担心:如何确保安全、避免食物中毒。如果你遭受过食物中毒,那种痛苦你肯定终生难忘:上吐下泻、严重腹痛。  每年在英國,大约都有100万人食物中毒,其中一半是因为吃了自己在家做的饭(夏季烧
期刊
什么人才能从旅行中有所收获?如果旅行算一种治疗方法,它确实有一定的洗涤灵魂的作用,但不会包治百病。  能从旅行中受益的人,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是善良的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深情关注,同时努力捕捉世界的影响。这些能从旅行中受益的行者,是心灵领域的艺术家,敏感含蓄,也许衣服又脏又破,跟人打交道呆头呆脑,但他们却有着大艺术家般细致的灵魂。他们从旅行磨合里,提炼营养物质。  没有顿悟,从侧面反证旅行不具
期刊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  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拉出福去,你才懂得。  有一首流行老歌《思念总在分手后》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两个人天天在一起
期刊
回想今年年初,因为北京新的疫情,当时常去的健身房对我关上大门,眼瞅着放纵了1个月,自己的双腿快塞不进弹力裤了,我终于痛定思痛,跟着健身群里的达人们开启了在家健身的大业。  尽管没有健身房的设备,但是群里的老张告诉大家,只要有一双随时发现健身器材的鹰眼,腹肌、胸肌、肱二头肌,一切不成问题。他先是在家里仓库翻出了废旧煤气罐,用来练习硬拉;又把家里喝剩下的2升饮料瓶子灌满水,用来练大臂。更厉害的是群里另
期刊
2018年12月底,我和其他科研人员从智利坐上去往南极的科考船,在海上航行了四五天。  航行途中经过了德雷克海峡,它是全世界最危险的航道之一,处在著名的西风带。西风猛烈地吹,船不停地摇晃。海况比较差时,会涌起七八米高的巨浪,船身的晃动也更剧烈了。  吃饭的时候,碗会在桌子上来回跑,如果坐在椅子上,有些椅子没有固定,人就跟着椅子从这边墙一直滑到对面的墙。洗澡难度更大,淋浴的水来回甩动,要跟著它移动,
期刊
在女儿的語文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可不是嘛,读一本书,就是去串门。  读一本新书,是串门。就像对门搬来了新邻居,常常怀着好奇的心张望着,假装在楼道里邂逅,期望能聊上几句。终于,有一天,相视而笑,打了招呼,相互认识。又终于,邻居邀请你进门小坐。读一本新书,我往往首先要打量一番——封面、内页,粗略地看看目录、序言以及后记。等到静下心来,一页一页地翻看,就像是听邻居介绍她的家
期刊
人们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住惯了,开始追求绿水青山的远方。在吴侬软语的水乡逛够了,开始向往辽远的大漠风光。尤其在疫情肆虐之时,出国不成,人们开始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里翻腾。  但也有人说,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大漠风光。其实这也不难,祖国的大西北真就有一个城市可以完美满足双需——“塞上江南”银川。  论地貌,它独享沙漠与湖水共存的景观;论人文,它承载了100多部影视剧的实地取景;论起源,它坐拥历史上最神秘的西
期刊
丰子恺在一篇文章里讲过两个酒徒,我每次讀到,都会一个人偷偷笑几秒钟,觉得沉闷的生活也有趣了。  他写邻家一位老翁,喜欢坐在鼓凳上。老翁招呼丰子恺时,会站起身来,揭开鼓凳的盖儿,拿出大酒壶,斟满两盅,再从鼓凳里摸出一把花生米,和丰子恺对酌。  这个鼓凳里别有洞天,藏着老翁的酒和下酒物。酒被放在瓮里可以保持温度,在寒凉的冬天不时地拿出来喝两口,顺便捻几粒花生米下酒。既打发了时光,又尽了酒兴,还不伤身,
期刊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兒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期刊
我们都知道人会长胖,但地球是否也会不断长胖呢?地球又是怎么变胖的呢?地球变胖,说的就是地球不断膨胀的过程。如何证明地球在膨胀?这就不得不说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所相信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假设将各个大洋都刨除,各个陆地板块刚好会严丝合缝地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地球。这一点是当前的板块理论所解释不了的,难不成陆地板块漂移过?  在宇宙中俯瞰地球,它是蓝色的,宛如一个水球,一块块陆地如同补丁一样漂在海洋中。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