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细节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它可能是教师或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可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行为组合,也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一种重要反应。新课程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细节虽小,却举轻若重。只有恰当地处理好处于教学关节点、连接点上的教学细节,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完美。
  一、预设细节要实用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某些细节,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时,效果明显与否,就成了检验预设细节是否有用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航天飞机》这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了一番尝试。第一次,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观看飞机时而俯冲,时而爬升,时而翻筋斗的画面,课堂看似很现代化。其实,学生端坐着欣赏动画,对于飞机的“得意”飞行只能是“作壁上观”,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根本体会不出飞机自由自在、得意飞行的“心理”,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也就很浅表了。第二次,我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伸出自己的小手,模拟飞机飞行的不同姿态,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文字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形象模拟,就需要阅读课文;要演绎出得意,就要更加投入。这样的细节教学,不只是表面的热闹,而是巧妙地融合表演、阅读与理解,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第二次预设的细节比第一次更实用。
  二、创新细节要大胆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因人而异,注意为学生创造新颖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尽情地展示自我才能。
  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地引导学生:“你手中的笔现在是一支神笔了,你能用它把北大荒变成什么样?比一比,谁是咱班的创造天才?”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彩纷呈、“流派”各异的课堂大比拼开始了:喜欢画画的同学,用笔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北大荒,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喜欢朗读的同学,用笔当话筒声情并茂地诵出如梦如幻的北大荒,让人心旷神怡;喜欢当导游的同学,用笔当指挥旗,有条不紊地引导“游客”参观独具特色的北大荒,令人流连忘返……
  三、关键细节要细致
  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与雕琢。一堂课是否吸引学生,主要在于关键细节的处理是否细致。关键细节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是非常值得推敲的。
  近日我听了两位老师同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他们指导学生体会司马迁的发愤时所用的方法不一样,效果也大相径庭。甲老师让学生用“疼痛难忍时,他?摇?摇 ?摇?摇;酷暑难耐时,他?摇?摇 ?摇?摇;寒冷难挡时,他?摇 ?摇?摇?摇”说话,谁知两名学生发言后,就很少有人举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甲老师是为了想象而想象,看上去好似在引导学生想象,但这种“引导”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投入课文的情境中,只是概念式地完成填空而已。乙老师则意识到这些弊端,并有意避开,首先运用动情的语言:“13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可以想象,司马迁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克服了多少困难,矢志不渝地发愤写作《史记》。同学们先闭上眼,静静地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动笔写一写。”以此唤醒学生的激情;接着,播放哀而不伤的古琴曲,让学生沉浸其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想象丰富了,眼前浮现出司马迁坚韧创作的动人情景,感人的话语自然而然地在笔下流淌。
  四、提问细节要精妙
  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精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两位教师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安排如下:甲教师指导学生读了课题后,便直接把问题“捧”给学生:“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乙教师则是让学生先思考质疑:“扣住‘发愤’这个词,我们可以提出好些问题,但我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最值得提出来研究的问题该是什么?”我们不难看出,甲教师是“授人以鱼”,而乙教师是“授人以渔”。显然,乙教师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朝着“不用教”的自然读书境界前行。
  五、探究细节要准确
  新课程改革以来,所谓的人文话题的探究一度盛行,冲击了语文学科的本性,模糊了语文的学科定位。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有教师组织这样的讨论:“最后时刻,哈威尔应该不应该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我觉得这样的人文话题的辩论,已偏离语文学习的范畴。哈威尔的“生”与“死”是小说中作家的安排,我们教学的重点是雨果小说的表现形式,而不是对事件本身的苦苦探究。教学该课,我作了这样的引导:面对死亡,面对哈威尔的死亡,面对伟大作家雨果笔下的死亡,你有什么阅读感受?大家交流交流。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更多地关注课文语言,细节的探究才能准确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应该把握契机,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辨、感悟、读书,从而取得很“大”的效果。试想,如果我们长期关注课堂中的这些细节,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点拨,何愁学生学语文没有方法?也就不会再感叹语文难教了。
其他文献
一、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而且要重视整体感悟。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因为兴趣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的,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广泛的关注,是指教材以外的辅助性阅读、自主选择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在课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下面我谈谈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1.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
2013年12月CPI同比涨2.5%,大幅回落;预计今年CPI将逐步上行,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变化2013年CPI全年涨幅低于调控目标。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中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交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学生
拆迁建设区域涉及利益调整、环境影响、人文变迁,各类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稳定压力大,稍有不慎就出现非法上访、集访和影响交通等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大渡口区建胜镇拆
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赋予了绿色生态语文课堂全新的内涵,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努力建构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语文教育要以生为本,创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既倾注人文关怀,又注重语言训练;既让学生放飞梦想,又让学生脚踏实地,促使学生情智共生——享受学习之趣,体验成功之乐,提升语文素养,增长人生智慧,实现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如何创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呢?  一、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每当读到这句话,我总会联想到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细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构成的。精彩的教学细节充满思辨与灵性,令人回味,给人启迪;糟糕的教学细节反射不足与欠缺,让人惋惜,发人深省。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  一、设计细节,预设生成精彩。  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细节,有些细节表面上看信手拈来,即兴所得,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慧心设计。它的背后
由阿拉善盟盟委宣传部、盟文化广播电视局、盟精神文明办及阿拉善左旗宣传部、精神文明办、教体局联合举办,阿拉善盟图书馆承办的首届巴彦浩特地区民间收藏于 2004年8月5日至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催生创新胚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 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方法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创新是一
本论文对氨苄西林与舒巴坦匹酯经口服在肉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组织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液-液萃取、吹干、浓缩等步骤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这两种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含量。本研究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97,v/v)作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nm,柱温35℃作为色谱检测条件。此条件下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