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绿色环保概念被大众所熟知,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食用绿色健康食物的意识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本文介绍了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意义,并详尽地讲述了环境控制、放养模式等技术措施的实践应用,希望对生态鸡养殖产业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林下养殖;生态鸡;环境控制;放养模式
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兴行业,它不仅符合绿色环保概念,还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养殖鸡技术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这种技术值得推荐和传播。
一、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意义
林下养殖生态鸡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这种技术一方面可以保证食用鸡的肉感和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有限的树木资源中养殖生态鸡,可以避免搭建鸡舍而另外占有土地面积,造成土地资源的消耗;同时鸡群的排泄物可为树木提供肥料。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的宗旨。由于是顺应社会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要重视这种养殖技术的运用,让养殖鸡技术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技术措施
林下养殖鸡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要监控好各个时期的技术实施,以期让养殖鸡技术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1.挑选适宜的场地
场地的适宜程度关系着鸡群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所以挑选场地要慎之又慎。一般适合鸡群养殖的场地是具有坡度的山地、高度恰当的丘陵等空气便于流通的地带。如果林下长有鲜嫩的绿草并具有较多昆虫,那么就达到了最理想的养殖场地。养殖场地的树木分布密度也有一定标准,应有良好的遮阳功能。在树林中挑选遮阳庇荫、水源充沛的地方围建鸡舍后,最好采用网状结构的绳子做好鸡舍的封闭性管理,以免鸡群的走失。
2.选取合适的品种
在选择生态鸡的鸡苗时,要选择食用价值高、产蛋率强的鸡苗或者是两种兼有的鸡苗。养殖生态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高蛋量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肉质的高度要求,这样才会提高生态鸡的售卖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当地的土鸡苗,土鸡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力、较强成活率,这种生态鸡的鸡苗可以健康成长顺利出栏。
3.掌握环境的控制
环境变化受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等条件的影响,所以掌握环境的控制,就要认真做好上述三方面的监控工作。
(1)监控温度。温度控制主要用于生态鸡的幼鸡时期,幼鸡容易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一定好随时调整温度的变化。在幼鸡出生后的前三天,应保持350C这种较高的温度来保护幼鸡。之后每周缓慢调低温度,以每周1至2度的温度变化规律下调至20摄氏度。之后一直保持20摄氏度的恒温,直到夏季的第四周或者冬季的第六周,将幼鸡放养到外面的场地中自由生长。在幼鸡的成长期间,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水源充沛、道路开阔,这些条件有利于幼鸡的生长发育。
(2)监控湿度。湿度会导致生态鸡患病率的提高,鸡群的寄生虫、大肠杆菌、霉菌等多种疾病的爆发都是由于环境湿度较大。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处理,避免因湿度问题引发生态鸡患病现象,导致生态鸡生长状态和产蛋量受到影响,直接引起养殖成本的流失。
(3)监控空气流通性。空气的流通会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得到及时补充,让生态鸡不会因呼吸问题受到病害威胁。空气的流通还可以祛除病菌的存留,减小生态鸡的患病率。在鸡舍气温超过15摄氏度正常标准后,要及时做好通风工作。新鲜的空气是生态鸡健康成长、产肉率和產蛋率提高的必要条件。
4.制造合理的放养模式
在对生态鸡进行放养时,要注意合理放养计划、及时进行饲料供给、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预防疾病的产生及避免生态鸡的应激反应。
(1)恰当的放养计划。在幼鸡成长到一定分量时,就应该对其进行放养管理,一般规定放养标准克数为500g。在进行投放时,每群个生态鸡的数量应控制在500只左右,控制每亩场地1-200只上下的放养分布密度,这样的放养密度不仅适应鸡群的成长,还能防止植被的过度消耗,能在有效的时间恢复生机。利用合适的周期间隔轮换生态鸡的放养区域,可以防止生态鸡的疾病产生。
(2)及时进行饲料补充。放养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去除饲料的排放,在实际的放养环境中,鸡群摄取的自然饲料并不能保证其正常的营养供给,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人工饲料的投放。要在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投放饲料,每次的投放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定时定量的长期投放饲料,会让补充形成记忆映像,准时的进行饲料的摄入。饲料的投放工作要根据生态鸡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更好的养殖效果。
(3)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天气的变化会带来严重的湿度温度影响,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冷空气或者暴雨、大风等糟糕天气情况下将生态鸡及时赶回鸡舍,避免生态鸡受到外界影响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患病的现象。
(4)预防疾病的产生。生态鸡的主要成长期在树林中,但复杂的林下环境,可能隐藏许多疾病的病毒。为了防治疾病的产生,就要在生态鸡的成长区间内,按照疾病的患病时间段,提前进行生态鸡疫苗的接种。如果一旦发生疾病现象要及时隔离受灾区和养殖区,避免更大的灾情产生,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5)增强应激免疫能力。应激反应是产生某种刺激后,作出相关的生理反射,避免伤害实现自身安全的一种防御机制。在生态鸡受到刺激时,应激反应严重会危及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为了减小应激反应影响,饲料中可以辅助维生素C和其他有效药剂避免生态鸡断嘴和高温应激反应的发生。
5.决定适当的出栏期
在生态鸡长到5个月时,达到了最好的生长状态,此时它具有良好的肉质感,一经上市,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得到较大的经济利润。要及时的进行市场投放,避免生态鸡体积过小,影响经济效益;体积过大,消耗养殖成本。
三、结语
结合全文概述可以知道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对于绿色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要把握好鸡苗的选择、注意环境控制、放养模式等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发展养殖技术。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有待增进和拓展,以便造福更大人群,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谭千洪.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6(2):69.
[2]胡学玲.彭阳县生态鸡林下养殖发展模式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96.
关键词:林下养殖;生态鸡;环境控制;放养模式
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兴行业,它不仅符合绿色环保概念,还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养殖鸡技术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这种技术值得推荐和传播。
一、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意义
林下养殖生态鸡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这种技术一方面可以保证食用鸡的肉感和营养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有限的树木资源中养殖生态鸡,可以避免搭建鸡舍而另外占有土地面积,造成土地资源的消耗;同时鸡群的排泄物可为树木提供肥料。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的宗旨。由于是顺应社会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要重视这种养殖技术的运用,让养殖鸡技术更加完善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技术措施
林下养殖鸡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要监控好各个时期的技术实施,以期让养殖鸡技术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1.挑选适宜的场地
场地的适宜程度关系着鸡群是否能健康的成长,所以挑选场地要慎之又慎。一般适合鸡群养殖的场地是具有坡度的山地、高度恰当的丘陵等空气便于流通的地带。如果林下长有鲜嫩的绿草并具有较多昆虫,那么就达到了最理想的养殖场地。养殖场地的树木分布密度也有一定标准,应有良好的遮阳功能。在树林中挑选遮阳庇荫、水源充沛的地方围建鸡舍后,最好采用网状结构的绳子做好鸡舍的封闭性管理,以免鸡群的走失。
2.选取合适的品种
在选择生态鸡的鸡苗时,要选择食用价值高、产蛋率强的鸡苗或者是两种兼有的鸡苗。养殖生态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高蛋量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肉质的高度要求,这样才会提高生态鸡的售卖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当地的土鸡苗,土鸡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力、较强成活率,这种生态鸡的鸡苗可以健康成长顺利出栏。
3.掌握环境的控制
环境变化受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性等条件的影响,所以掌握环境的控制,就要认真做好上述三方面的监控工作。
(1)监控温度。温度控制主要用于生态鸡的幼鸡时期,幼鸡容易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一定好随时调整温度的变化。在幼鸡出生后的前三天,应保持350C这种较高的温度来保护幼鸡。之后每周缓慢调低温度,以每周1至2度的温度变化规律下调至20摄氏度。之后一直保持20摄氏度的恒温,直到夏季的第四周或者冬季的第六周,将幼鸡放养到外面的场地中自由生长。在幼鸡的成长期间,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水源充沛、道路开阔,这些条件有利于幼鸡的生长发育。
(2)监控湿度。湿度会导致生态鸡患病率的提高,鸡群的寄生虫、大肠杆菌、霉菌等多种疾病的爆发都是由于环境湿度较大。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潮处理,避免因湿度问题引发生态鸡患病现象,导致生态鸡生长状态和产蛋量受到影响,直接引起养殖成本的流失。
(3)监控空气流通性。空气的流通会让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得到及时补充,让生态鸡不会因呼吸问题受到病害威胁。空气的流通还可以祛除病菌的存留,减小生态鸡的患病率。在鸡舍气温超过15摄氏度正常标准后,要及时做好通风工作。新鲜的空气是生态鸡健康成长、产肉率和產蛋率提高的必要条件。
4.制造合理的放养模式
在对生态鸡进行放养时,要注意合理放养计划、及时进行饲料供给、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预防疾病的产生及避免生态鸡的应激反应。
(1)恰当的放养计划。在幼鸡成长到一定分量时,就应该对其进行放养管理,一般规定放养标准克数为500g。在进行投放时,每群个生态鸡的数量应控制在500只左右,控制每亩场地1-200只上下的放养分布密度,这样的放养密度不仅适应鸡群的成长,还能防止植被的过度消耗,能在有效的时间恢复生机。利用合适的周期间隔轮换生态鸡的放养区域,可以防止生态鸡的疾病产生。
(2)及时进行饲料补充。放养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去除饲料的排放,在实际的放养环境中,鸡群摄取的自然饲料并不能保证其正常的营养供给,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人工饲料的投放。要在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投放饲料,每次的投放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定时定量的长期投放饲料,会让补充形成记忆映像,准时的进行饲料的摄入。饲料的投放工作要根据生态鸡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得到更好的养殖效果。
(3)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天气的变化会带来严重的湿度温度影响,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冷空气或者暴雨、大风等糟糕天气情况下将生态鸡及时赶回鸡舍,避免生态鸡受到外界影响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患病的现象。
(4)预防疾病的产生。生态鸡的主要成长期在树林中,但复杂的林下环境,可能隐藏许多疾病的病毒。为了防治疾病的产生,就要在生态鸡的成长区间内,按照疾病的患病时间段,提前进行生态鸡疫苗的接种。如果一旦发生疾病现象要及时隔离受灾区和养殖区,避免更大的灾情产生,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5)增强应激免疫能力。应激反应是产生某种刺激后,作出相关的生理反射,避免伤害实现自身安全的一种防御机制。在生态鸡受到刺激时,应激反应严重会危及生长甚至造成死亡。为了减小应激反应影响,饲料中可以辅助维生素C和其他有效药剂避免生态鸡断嘴和高温应激反应的发生。
5.决定适当的出栏期
在生态鸡长到5个月时,达到了最好的生长状态,此时它具有良好的肉质感,一经上市,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得到较大的经济利润。要及时的进行市场投放,避免生态鸡体积过小,影响经济效益;体积过大,消耗养殖成本。
三、结语
结合全文概述可以知道林下生态鸡养殖技术对于绿色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要把握好鸡苗的选择、注意环境控制、放养模式等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发展养殖技术。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有待增进和拓展,以便造福更大人群,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谭千洪.林下养殖生态鸡技术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6(2):69.
[2]胡学玲.彭阳县生态鸡林下养殖发展模式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