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莲花语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正是莲花初开时。
  池塘边,湖泊边,它静悄悄地伫立,却总是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静静地观赏它。
  莲花,总给人一种翩翩然的端庄之美。周敦颐的《爱莲说》,短短几句便将莲花洁身自傲、淡泊名利的气质概括,并成为永恒经典。在传统文化中,莲花既有世俗的一面,也有儒、佛的一面。它是美人,也是君子和佛性的象征。纵观历代以莲花为主题的艺术品,这样的[两面性]随处可见。
  盼其生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南宋·杨万里《小池》
  六月,暑气渐盛,莲花初开,小池中露出一片生机。
  炎炎夏日令人心烦,而杨万里的一个“露”字,不仅吸引了诗中飞舞的蜻蜓,也吸引了诗外阴凉下的您。
  此时,如果有人为您端来一碗冰镇的冰糖银耳莲子羹,真算是“点睛之笔”,燥气顿消,清风自来。从舌尖到腹中,这一溜儿您都觉得那么舒坦。等这股子清凉劲儿再从体内迂回出来时,您早已随着那只蜻蜒入了梦乡。
  一颗莲子、一首莲诗,给了您初夏的安逸,仿佛过往的烦忧顷刻而逝,梦醒时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可别小看了这道老北京的消夏佳饮,其不仅清热解暑,还能滋养容颜。莲子搭着数种滋补食材,在小火慢炖中,考究的是耐心与功夫。
  一碗清澈的蓮羹,品出了背后的细致和用心。再端详那盛着莲羹的美器,古人对于它的制作,何尝不是千锤百炼?
  苏州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其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上部刻画双钩仰莲两组、下部饰浮雕覆莲两组。七组形态各异的莲花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其通体也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加之釉色如宁静湖水一般清澈碧绿,可以说构思巧妙、浑然天成。而它的美艳,不知是多少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
  古人爱莲,在生活中愿时时与具有君子气质的莲花相伴。因此,这个文化符号也被负载在更多载体上。而它的每一种形态,都经历从“初生”到“绽放”的过程。
  没有小池初“露”的优雅,哪有阵阵扑鼻的花香。
其他文献
师可使你明理,却不能替你得道。  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  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  在老师背后只当个跟屁虫,只能使自己迷失。  如果一辈子从师学道,而没有静心自修,那才是罪过。  走出师门的张大千,逐渐成为当时画坛的热点人物。而他对恩师的族亲也关怀有加,不仅说尽所见所闻,还关心起了婚姻大事。  1944年的春天,风和景明,重庆中心图书馆里人头攒动,“张大干摹仿敦煌壁画展览”正在这里举行。  人群
期刊
一生之中,往往会遇师无数。  但遇得明师,唯在机缘。  明师难遇,贵在心眼。非明眼人,遇却不如不遇。  如何识得明师?  明师未必是名师,但定是懂你之人。  拜入名門,细致入微的师徒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大千的一生。  1930年农历七月四日,这天如吴牛喘月,炎热的天气原本就容易让人失了精神,雪上加霜的是大儒曾熙病逝于上海。噩耗传来,无疑让弟子张大千悲痛欲绝。他强打起精神,一边为料理恩师的后事而忙
期刊
传道与学艺相似,必有一番经验积累。  初为人师,兴奋而忐忑。  弟子渐众,名扬而勿忘初心。  一生传道之人,定时时精进技艺,完善自我。  师者,德之大也,人之模范也。  希望徒弟心中对艺术有把标尺,度人度己,去度量天下的艺术家。  1963年,远在巴西的张大干委托好友台静农和张目寒,替他在台湾物色一位徒弟兼绘画助手,孙传芳将军儿子孙家勤成为最佳人选。从1921年夏天,张善孖与张大干在上海为大风堂招
期刊
正当大家都在翘首以盼秋拍大幕拉开序幕时,一份针对2019年春拍的评述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该评述显示,2019年春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再次收缩,但拍卖成交率却再创新高,达76.23%,比市场规模最高峰的2011年尚高出5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2019年春拍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该评述由赵榆指导,余锦生、张政中主笔,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西泠拍卖、北京荣宝、北
期刊
从敦煌星象古图到NA sA摄影下的迷幻星空,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为头顶仰望的星空而深深着迷,并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宇宙的奥秘。知名法籍华裔艺术大师赵无极的罕见早期油画作品《银河-09.11.19 56》(以下简称《银河》),便是以一位东方人的视角,为星河流转作出诗意的诠释。9月21日,此作将现身于半岛酒店启槌的佳士得2019上海秋季拍卖,并领衔本季“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在赵无极一生创作当
期刊
当精灵古怪的潮玩藝术走进时尚潮流地标建筑,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夏末秋初,到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逛一逛,你或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8月15日,“2019三里屯太古里潮玩艺术季”在被潮人们称为“时尚圣地之一”的三里屯太古里火热开启,一场独特的京城潮人艺术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三里屯太古里总负责人马泽丹、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以及知名灯光艺术家刘洋和杨璐等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在现场看到,
期刊
前段时间,几位工艺美术界的朋友来京小聚。寒暄之中,自然免不了询问彼此近况,却不想闲谈至尽兴,竟然还产生了观点交锋,这让笔者觉得很有意思,遂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这几位手艺人中,友人Z君来自陶瓷创作领域,“60”后,是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他,“不闻窗外事,只爱手中活”,平日里不要说玩儿“票圈”,就连发个微信,几天后才得他回复都是很平常的事。用他自己的形容就是“手残”,玩不转年轻人喜
期刊
自上世纪初以来,持有相同艺术主张或创作旨趣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在中国各地自发组织与成立了不少艺术团体,其中如北京地区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上海地区的“上海书画研究会”“东方画会”“天马会”等。而天津作为近代工商大埠,在组建艺术团体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业绩,其中最为突出者即为上世纪20年代末组建的绿蕖画会。  天津绿蕖画会创建于1928年(后多以“绿蕖美术会”之名见诸媒体),由苏吉亨等七
期刊
微风掠过,蝉鸣依旧。这夏季,有人心神不宁,也有人享之乐之。  温庭筠肯定属于后者。不得不赞叹他的想像力,把莲比成“洛神波上袜”,极赞其姿态轻盈。而“摇滟”一词,也十分精准地写出了怒放莲花的风姿。  其实,只要对任何事情都拿出个咂摸劲儿,人的想像力可以是無穷无尽的。  在苏州,有一道甜点叫作“莲花酥”。听它的名字,只感觉与“桂花糖”“枣花酥”类同,并不是很吊人胃口。但观其形,则不得不赞叹其创造者的想
期刊
初次相识便一见如故,这样的桥段发生在两位艺术家身上似乎并不稀见。而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他们共同办展、艺术互鉴,甚至共渡春节,这样的交情就显得颇为难得。唐云与赖少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知音的交游往事。  唐云与赖少其自上世纪50年代初便交往密切,伴随着长达40年友情的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进步、事业上的相互鼓励,以及生活上的彼此扶持。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诸多藏品、艺事反映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