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低碳经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公司,能否抓住低碳经济的契机,又如何在中国践行绿色经济?
  
  毋庸置疑,这是一家熟悉而又陌生的公司。日立牌彩电、空调曾经家喻户晓,并折服了绝大多数中国的消费者。然而,在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多元化战略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压力下,日立终于做出了瘦身的决定一一即从销售导向转为利润导向,发力于收益最稳定的信息通信系统与电力系统、环保和交通系统等领域。此时,侧重企业客户的日立仿佛又在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走出,但日立的品牌影响力并未因此削减。
  现在,凭借占全球市场11.1%的销售额,中国已经成为日立最大的海外市场。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大野信行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这一数字能够达到20%。2009年度(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日立在中国实现了107亿美元整体销售额,其中201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达33%。对于日立在2010年度是否能够实现高于国家GDP增长率的发展,大野信行信心满满。
  5月27日,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大野信行抛出了针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城市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时,日立在中国的业务(比如电力设备、变频器、变流器、环保设备、电梯、挖掘机、铁路相关产品、ATM机、IT解决方案、汽车部件、化工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也早已朝着这一目标走出了一段漫长的路径。
  《新经济导刊》:很多公司都在口头上提出绿色经济、节能环保的概念。并无实质行动。日立在绿色经济和资源循环方面有哪些切实的举措?
  大野信行:节能环保绝不是表面的虚的概念,涉及很多领域。它不仅需要社会的呼吁,更需要产业界去切实践行。日立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我们的家电产品(比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非常省电;我们的铁路产品通过先进的IT技术、通信技术,也能大大减少电力的消耗;我们的建筑机械、汽车电池配件等也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如果企业不走这条路线,今后肯定是没有市场的。其实,光靠生产出这些节能环保的单独产品,并不能显示出日立的优势。日立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拥有非常强大的IT系统。通过IT技术与各个领域相结合,日立可以创造出更高技术水平的系统,而这能够使环境更加优化,这是日立与其他公司最本质的区别。
  《新经济导刊》:践行绿色经济,势必需要更大的投入,日立如何平衡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是否会将这些绿色经济与资源循环投入转嫁到客户或消费者身上?
  大野信行:对产业界来说,平衡成本与收入确实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从商业根本来讲,对产业进行节能环保改造,产生的新成本应该由受益方来承担。但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话,节能环保又没有办法推进。针对这一难题,我想与你分享日本的经验。
  一是,政府通过各种保障金的制度来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大家都随便乱扔废旧家电,地方政府在处理时,成本也非常高。但是,通过建立一些家电回收公司,它们将旧家电回收之后,对材料进行加工、销售,进行循环利用,这样企业就能够获得利益。然而,建立家电回收公司,初期的设备、运营成本比较高,只有当其长期运作,单项成本在业务形成规模后才会降低。所以日本政府会给予专门做家电回收的公司一些保障补偿金。
  二是,政府给安装太阳能板的家庭提供一定的补偿金。日本有个法律规定,电力公司必需要回收家庭发电多余的电量。如果能从安装太阳能板进行自行发电的家庭回收多余的电量,对电力公司来说大有裨益。因为,用电都有波峰波谷,电力公司必须投资额外的发电设备来预防用电高峰时的电力紧张,而如果能从家庭发电回收多余电量,电力公司的这部分投资就可以省下来。对政府来说,好处在于加快产业发展,扩大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用上面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推动节能环保本身有很多难点,但如果任其自然,这一事业就没法推动。相反,如果在成本较高的产业发展初期,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的支持和鼓励,产业就更容易发展起来,而国家也能通过这项事业增加税收收入等。因此,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将诞生越来越多的新产业,这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不能简单地把节能环保当作一个耗费成本的东西。事实上,日本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时,确实耗费了大量的成本,甚至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新经济导刊》:在日立的产业门类中。很多涉及设备制造,而一些设备制造本身高耗能、高污染,这与绿色经济本身是相悖的。日立在产业布局上是否会作出一些调整,有没有将一些产业剥离出去的打算?
  大野信行:现在,日立并没有整体调整的打算。我们知道,有三大类产业耗能最多:钢铁、化工设备、电力,这三大领域是用煤炭、石油最多的。在日立集团,没有这类耗费大量化石燃料的领域。日立涉及很多领域,实际上是非常好的商业机遇。在节能环保不断推进的环境下,我们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自己的作用。
  《新经济导刊》:日立在日本北九州、东京都有一些很好的环保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在推动绿色城市建设。践行节能环保方面,日立在中国如何延续在日本的成功?
  大野信行: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照搬国外经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09年11月,日立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署了《关于资源循环与低碳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开展示范项目的合作,这些项目包括新能源、智能电网、地铁、水处理、家电回收等。目前,我们正在考虑选择实施示范项目的城市。在定于今年10月25日召开的新一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上,我们希望能够就此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
  我们希望与优秀的中国企业一起,共同提供先进的绿色经济技术,共同开展这些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光是日立能够获利,并不有利于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们更希望能够促进中国企业技术的进步。
  《新经济导刊》:多年来。日立在节能环保领域持续耕耘。在全球市场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您如何看待在节能环保技术领域,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大野信行:客观上,欧美日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工作比中国起步早。当然这是历史环境造成的,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机会是很大的。虽然中国在节能环保领域起步稍晚,但今后肯定能追上欧美和日本。
  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中国已经也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虽然欧美日经济增长趋缓,中国却仍能够保持9%的增长。在如此有利外部环境下,一定有很多中外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技术的发展升级势必更快。
  反过来想,不管多么先进的技术,但如果没有市场支撑,也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创新。在中国,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国企还是民企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最近三年进展尤为深入。
其他文献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建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在当前形势分析中,出现了非常有益的大辩论。其中,有些倾向值得进一步讨论比如,用中长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否定短期的救市政策,用规范化管理否定应急的临时举措等。  实际上,应对金融危机,不仅需要非常及时地决策应对,也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的配合,还需要有短中长期的系统调适。    为什么要短期与中长期结合    中长期是短期发展的未来,对未
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符合地方实际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就要做到查、扶、管、治、建相结合
中国并非“市场失灵”而是“市场不够”朱镦:茅老,当前这场始料未及的经济危机转眼已席卷全球了,以您的观察和思考,究竟问题出在哪儿?
产业繁荣有赖于平台开放,企业基于平台才更容易发力,个人也需要站在平台上才能起跳
如果说互联网的前一个十年是平台的天下,那么下一个十年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平台的开放。然而,能否真正开放?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伪命题,互联网依然是个有围墙的花园
备受关注的黄光裕一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后,终于在3月底进行非公开的庭前质证。此前,检方指控黄光裕涉嫌的罪名有: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及泄露内幕信息罪、单位行贿罪。
从硬件的接口兼容,到软件的开放源代码,再到今天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开放模式为社会节省了巨大资源,促进了IT应用的极大丰富,也让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近几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再次引起了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与此相关的各种评论和国资管理部门部分官员的言论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一些国有企业的掌门人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矛盾主要包括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社会性规制不到位、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完善以及国有企业现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等。这些矛盾与其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需要准确把握这些深层次体制性根源,深刻分析其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找到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内外部经济不协调、储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
不管是内容、数据还是应用,通过开放的接口就可以进入到"框计算"的体系,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举一个例子,北京的朋友出行的时候开车,不知道每天自己的车哪天不能上路,有了“框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