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论”:现代文学史编写的探寻与反思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阶级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曾产生较大影响。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建国后以"新民主主义论"为指导思想较早编写出版的教材,是体现"阶级论"同时又保留个人思考的著作。丁易和刘绶松在王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推向了唯"阶级论"是从境况。"阶级论"将阶级性从人性中剥离出来并取代人性,只关注政治革命作用的高低忽略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理性和人文价值的存在,其背后的支撑点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绝对并片面化的认知方式导致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未能反映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创作实绩。
其他文献
运用数据分析已成为民生广播新闻报道的常用方式。从广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系列报道可看出,民生广播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都较好地体现了运用数据处理政府报告信息,关注
卡里尔·邱吉尔(carsyl Churchill,1938-)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剧作家,从事舞台剧创作30余年,著有20多部剧作。她的作品表明了鲜明的女性主义——社会主义的批判立场,风格游走于
清末民初,词由“俗”变“雅”,成为“美文”之一种。这与词之抒情性、柔美婉约等特质,在晚清得到大力阐扬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词与女性文学的相似性得到发掘和深化,促进了女性词学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我们国家目前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我们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政策,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日
<正>~~
期刊
对“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理论界依然存有争议。辩证地、历史性地把中国模式解读为“现实的中国模式”和“愿景的中国模式”,既不会因为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而认为其已尽善尽美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抓住机遇,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欧洲从1999年开启了博洛尼亚进程,致力于在2010年前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而其中
汉语语源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简而言之,语言研究的终极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弄清楚语言或某种语言的规律与发展演变历史,二是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而第
《文苑英华》中对歌行的编录,继承了中唐元稹、白居易的“歌行”观念,其中收录白居易、杜甫、韦应物等人的歌行作品较多.之所以将“歌行”独立成类,是编录官参考唐人文集而来
导师夏惠明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