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新课程以后,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最为关心的仍然是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以及如何“上好課”。新课改实施已经近一年,我颇有感触,试归纳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上课和评课要把握全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的总体达成过程。因此,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设计与实施一节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使教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承转递进、完整流畅,不能东一下、西一下,头绪混乱、活动突兀。一节课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引入:复习与本课有关系的既有内容,引导对本课内容产生意向和初步感知;二是学习新内容:引导对本课内容进步产生意向和感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形式理解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方式巩固、记忆和应用本课内容;三是评价效果: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
这些环节只是大体划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穿插和多次循环。
在引入环节,不仅要通过与本课内容直接有关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产生强刺激,而且要整体呈现有关情景,同时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思考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与兴趣。这里要讲究所使用的案例和呈现方式。
在学习新内容环节,要引导学生对典型图像进行局部和细节的观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理解内容,通过提要和总结巩固内容,围绕新的案例迁移知识与能力,切实做到不仅“知道”,而且“懂得”。
作为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效果的评价,有些课选择了全新的案例,如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青藏高原既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又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思考、讨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和浦东新区的建设对地域文化的反映,用步步竞猜活动归纳广东城市对地域文化的反映等都是新颖而适度的。
二、上课和评课要注意恰当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
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学,而且任何中小学学科教学都必须坚决废止“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但也并非所有的课都要探究。真正的探究式教学有其特定目的与过程,可以概括为“明确问题—确定探究方向(预测、假设)—组织探究(制定方案、分工、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社会实践(运用结论)”,而不是目前泛化理解的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讨论浅显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较费时间,因学科教学课时有限、内容较多的原因,还不可能成为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多用启发式的讲授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及板书、信息技术等手段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同时穿插提问、讨论、实验、阅读和练习等。展示活动中的好课,基本上都是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既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又节省时间,明显效率较高。
对于信息技术要看使用是否得当,而不是用得多就一定效果好。一些课以很快的速度连续演示十几片甚至几十片幻灯片,还伴有强大的配乐,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形成有效印象,反易产生视觉疲劳。多媒体主要应当用于分解过程、解析现象、展示典型景观等方面。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挂图与印在幻灯片上的地图对于学生的观察和读图、用图能力培养是有区别的,目前高中地理课基本都是将地图印在幻灯片上,而不使用挂图是不妥当的。同样的,板书是必须的,不宜全由幻灯替代。因为边讲边写要点,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记忆,好的板书最后又是一个很好的全课内容的结构性总结,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行课程改革,不要把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的“三板”技能丢弃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主动参与观察,主动参与思维,主动参与操作,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课堂小结等。二是让学生自我调控。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稳定的注意力、自制力。三是让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四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板演正确与否及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比如:针对《大气环境保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自学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三个问题,给他们布置明确的任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整治措施,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再一一作答。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以组织辩论会进行探讨,学生积极高涨、热情洋溢的发言会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因材施教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教学生记住伟人毛主席的话。对于好学生,上课的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当加大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生,要努力使他们转化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读高中的学生,以前在初中的班级里,大都是佼佼者,可由于到了重点中学,“强中更有强中手”,特别提出的是,初中的地理课属于非统考科目,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造成学生的基础特别差,有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面对后进生,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他们,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并且注重发展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上课的提问要简单,课下可以给他们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和后进生搞好关系,千万不可因为成绩不好而轻视他们。另外,抽空给他们耐心地补习初中的课,特别是地球运动的知识。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特别是地球运动的内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要边讲边演示,也可以画板图来说明。这部分内容,进度一定要慢。而对于像人文地理的知识,特别是景观、人口、文化等内容,学生易于理解,进度适当地放快一点儿。
一、上课和评课要把握全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的总体达成过程。因此,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目标设计与实施一节课的整体结构和基本过程,使教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承转递进、完整流畅,不能东一下、西一下,头绪混乱、活动突兀。一节课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引入:复习与本课有关系的既有内容,引导对本课内容产生意向和初步感知;二是学习新内容:引导对本课内容进步产生意向和感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形式理解重点和难点,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方式巩固、记忆和应用本课内容;三是评价效果:通过练习、讨论和专题研究等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
这些环节只是大体划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穿插和多次循环。
在引入环节,不仅要通过与本课内容直接有关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产生强刺激,而且要整体呈现有关情景,同时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思考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与兴趣。这里要讲究所使用的案例和呈现方式。
在学习新内容环节,要引导学生对典型图像进行局部和细节的观察,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理解内容,通过提要和总结巩固内容,围绕新的案例迁移知识与能力,切实做到不仅“知道”,而且“懂得”。
作为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效果的评价,有些课选择了全新的案例,如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青藏高原既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又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思考、讨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和浦东新区的建设对地域文化的反映,用步步竞猜活动归纳广东城市对地域文化的反映等都是新颖而适度的。
二、上课和评课要注意恰当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
不仅是高中地理教学,而且任何中小学学科教学都必须坚决废止“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但也并非所有的课都要探究。真正的探究式教学有其特定目的与过程,可以概括为“明确问题—确定探究方向(预测、假设)—组织探究(制定方案、分工、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社会实践(运用结论)”,而不是目前泛化理解的在课堂上用几分钟时间讨论浅显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较费时间,因学科教学课时有限、内容较多的原因,还不可能成为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式。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多用启发式的讲授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及板书、信息技术等手段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同时穿插提问、讨论、实验、阅读和练习等。展示活动中的好课,基本上都是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既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又节省时间,明显效率较高。
对于信息技术要看使用是否得当,而不是用得多就一定效果好。一些课以很快的速度连续演示十几片甚至几十片幻灯片,还伴有强大的配乐,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形成有效印象,反易产生视觉疲劳。多媒体主要应当用于分解过程、解析现象、展示典型景观等方面。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挂图与印在幻灯片上的地图对于学生的观察和读图、用图能力培养是有区别的,目前高中地理课基本都是将地图印在幻灯片上,而不使用挂图是不妥当的。同样的,板书是必须的,不宜全由幻灯替代。因为边讲边写要点,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记忆,好的板书最后又是一个很好的全课内容的结构性总结,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进行课程改革,不要把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的“三板”技能丢弃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主动参与观察,主动参与思维,主动参与操作,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课堂小结等。二是让学生自我调控。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稳定的注意力、自制力。三是让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四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板演正确与否及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评价自己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比如:针对《大气环境保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自学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三个问题,给他们布置明确的任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整治措施,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再一一作答。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以组织辩论会进行探讨,学生积极高涨、热情洋溢的发言会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因材施教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教学生记住伟人毛主席的话。对于好学生,上课的提问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要适当加大难度;对于学习困难生,要努力使他们转化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读高中的学生,以前在初中的班级里,大都是佼佼者,可由于到了重点中学,“强中更有强中手”,特别提出的是,初中的地理课属于非统考科目,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造成学生的基础特别差,有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面对后进生,我们要主动地接近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在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他们,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并且注重发展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上课的提问要简单,课下可以给他们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和后进生搞好关系,千万不可因为成绩不好而轻视他们。另外,抽空给他们耐心地补习初中的课,特别是地球运动的知识。教材内容的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自然地理的知识,特别是地球运动的内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要边讲边演示,也可以画板图来说明。这部分内容,进度一定要慢。而对于像人文地理的知识,特别是景观、人口、文化等内容,学生易于理解,进度适当地放快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