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考前非智力因素的调整工作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r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考生考前非智力因素的调整工作是一项关系到考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一项工作,需各方面配合,应该把这一项工作做好,使每个考生都考出自己的应有的水平。
  关键词:考前非智力因素;调整工作
  
   考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它几乎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无论什么性质的社会和国家,总有自己特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选拔的标准,并通过考试以及紧随其后的奖惩措施,来激励人才成长的动机,调节人才的智力结构,并最终使考试成为一种督导社会风气的力量,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这并不足以证明学得好就一定考得好。古今中外的考试史上,许多名人名家在考试中名落孙山的事实不胜枚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仅就应试者本人来说,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干扰,无疑也是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智力因素,即非认知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非智力心理因素和非智力生理因素两个方面:
  ①非智力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在情感、意志和修养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参与在考生的认知活动中,会对考试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②非智力生理因素:一是考生的身体素质。二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疲劳。二者有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并最终以疲劳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 、考生的非智力的心理特点及调整措施
  
  1、考生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智力活动的效率与他的动机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条“∩”型曲线。一般说来,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着增强,并最终促进活动效率的提高,但动机增强超过了一定限度,反而同动机太弱一样,会导致活动效率的降低。考生的求胜动机过分强烈,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兴奋中心,其临近部位的高度抑制就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对知识的融合和调动,使平时很熟悉、很简单的基础知识如概念、原理、法则等难以重现,从而引起考生心理的紧张和恐惧。
  因此,在临考之际,就不该继续施加压力,而要帮助他们适当降低升学动机。“一颗红心,两套准备”,这不仅是中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考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从而取得考试成功。
  2、考生的自我评估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研究认为,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达到预想的结果,如果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他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去追求这个目标。因此,对于考生来说,也应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树立必胜的信心。尤其是在考场上,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应沉着应战。
  3、考生的情绪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良好的心境和冷静的头脑,考生渴望艰苦的复习过程立即过去,盼望揭开谜底的时刻马上到来,但又担心考试带来的不是福音,希望那令人痛苦的恶魔“姗姗来迟”。这种树立意向的“趋——避冲突”,往往引起考生剧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并表现出忧虑、焦躁、恐惧的特征,吃不下、睡不着、坐卧不安,造成精力严重的消耗。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亢奋状态,对人的智力活动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使考生的认识的范围缩小,灵活性降低,判断力减退,从而造成考试失利。
  对考生来说,首先要正确看待考试,中考、高考固然很重要,但并不能说明一切,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其次要学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4、考生的自控能力
  考试是一种有高度目的性活动过程,考生是否具有较高的自制能力,对于考试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自己考出理想的效果,考生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使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不但要善于做出符合目的的努力,而且要善于排除那些不符合考试目的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做出的每一项努力,都得到应有的报偿。
  
  二、非智力因素与应试
  
  影响考试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一是考生的身体素质,二是在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
  
  1、 考生的身体素质
  考试是一项体力与智力的拼搏,是一钟非常艰苦的劳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考生只有以健康的体魄作基础,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供智力活动所需要的精力。因此考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胜利,必须在平时坚持锻炼身体,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以便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2、 考生的疲劳
  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疲劳按性质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应在考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适当食用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要讲究用脑艺术。
  (作者地址: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州,510520)
其他文献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和作用 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 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
期刊
近几年,从国内外一系列的会计事件再次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唯一的委托人”,突出了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责任的重大,
期刊
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
期刊
养猪是我国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我国规模化养猪业迅速发展,而我国作为养猪大国,仅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猪场就有2000多家,这使得我们不能不重视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      1 、 集约化养猪生态系统的特点    集约化养猪是指猪群高度集中和密集饲养以达到节省建筑面积、节省环境控制的能源和节省人工的一种现代化、工厂化养猪方法。    集约化养猪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期刊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总体朝着美化、香化、绿化的方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畜(禽)混居问题所引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切实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必须处理好的一个课题。     一、 农村畜禽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     我国城市
期刊
母亲的乳房是婴儿的天然“粮库”,在整个妊娠的过程中,乳房一直在为履行自己的职责——分泌乳汁、喂养新生儿而进行准备。所以,孕期乳房护理是很重要的。  孕期第一个月开始,乳房便开始发胀、增大而变沉重,有时还有刺痒个阵阵痛感。因此,怀孕时需要戴上一个合适的乳罩托住乳房,防止下垂,以保持乳房的优美轮廓,但不能太紧。当孕期8周后,乳房明显增大,乳晕内更加明显,乳头四周的皮肤色素沉着,乳晕颜色加深。乳晕内皮
期刊
课堂应变能力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其实质就是驾驭课堂,及时排除教学过程中的干扰信息,使教学活动按照教学构思进行下去,以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当教师这种课堂上的应变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甚至是炉火纯青的地步时,那便成了应变艺术。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习和掌握课堂应变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成
期刊
摘 要: 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用心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让积极的道德认识、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学生的心灵。本文介绍了作者对《盼盼迟到了》一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品德教育;生活;孩子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期刊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1、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
期刊
早在17世纪,约翰·夸美纽斯(Comenius.,J.A)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学科中有长进的学生,应定期安排给其它学生上课。”美国教育学家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实施伙伴教学的方法。7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对同侪训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式。近几年来在Internet上国外有关伙伴教学最新研究报道较多,而我国有关生物学科的伙伴教学研究尤为少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