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1993年
那一年的夏天,远在东北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我完成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斩获两大宝贝——大红的毕业证书和一纸派遣证明。买一张车票,搭一辆南去的火车,身上再找不到一张多余的纸片。
南京是“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六朝古都”金陵的脂粉和战火、烟雨和沧桑,一路征程溢满我的心胸;古都王气里的铁血记忆也从历史的课本中,不知被我复读了多少遍。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南京在向我敞开热烈的怀抱,一步一景向我展开历经千年之后的繁华与崭新的景象。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蓬勃葱郁的法桐树倒映到玄武湖平静的水中……城市之博大与我单薄之渺小,让我深感有自知之明的自惭形秽,以及飞流直下般的落差身价,分不清这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我永远不会忘记,两手已湿透,紧紧握住一纸派遣证明书,唯恐别人看不到这就是我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我的命根子。有它,我才会感觉到有命在,有青春在,更有希望和期待在。我终于到达派遣书上指定的位于南京北郊的工厂时,接待并给我分配工作的干部首先沏了一杯茶,我说:“不渴。”双手却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饮而尽。不一会儿,交接程序完成,他填好一张工作调配的表格递给了我,我又迫不及待地捏在手里。
刚才说什么来着?是“命”。我赶快把它紧捏在手里,怕它丢了,再也找不到。话又说回去,若是没有它,我可怎么活?
这时我才知道,已被分配到属下的一个分厂里。稍作等候,分厂里来了人,感觉像是前来认领丢失的物品似的,说:“走吧。”我来不及回答,他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把我领走。
人在穷困潦倒时,面前纵然条条大路,自腹不饱,则寸步难行
我有气无力地跟在他的身后,走出办公大楼,望着满大街甲壳虫一样的车来车往,忍不住地说:“领导,有吃的吗?”领导狐疑地望了我一眼:“怎么?你还没吃饭?”其实我的话并不多,领导不由分说掏出一张在我眼里已是叹为观止的十元大钞,递到了我手上。我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多问一句:“领导贵姓?”领导当即应答:“我就姓钱,呵呵。”我这才破涕为笑。
说来,未必使人相信。我初到南京时,这十元钱的钞票,之后便解决了我的性命烟火,最终换来我一阵荡气回肠的嘹亮饱嗝。
谁知,当天晚上,难题再次降临到我的身上,在分厂里没解决我的住宿之前,我被安排住在一个招待所里,前提是自掏腰包垫付住宿费,等具体工作岗位安排好之后,统一报销。
连上帝都知道,别提“腰包”二字,小子差的就是钱,有了腰包又有何用?南京之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坪,比起我乡下老家的庄稼来,长势喜人透了。但我下定决心不能睡,要睡必睡在床上,睡在房子里。
于是,我坚定信念,向指定的招待所走去——看出来了吧,这时的我和先前的我,已经判若两人——全世界都明白,我在南京有固定工作了,这一点才是决定我打起精神来的根本和勇气。
随后,站在招待所内柜台前,我响亮地叫出两个字:“住宿!”然而,我听到的回答,好像也只有两个字:“付钱!”
我虽然已经有了单位,定了工作,但两手空空,一文不名。一番深度沟通,我又听到回答,三个字的:“住下吧!”晚上十点多钟,我拿到了钥匙,走进自己的房间,先前已入住一个人了。进门打招呼,问:“兄弟也是前来报到的?”他半理不睬,点头默认。
“晚饭吃了吗?”我问。
“吃了。”我简直失望透顶,这是我参加工作几个小时以来,所听到的最令我绝望的一句话。“我没吃。”我边摸遍我的全身,边说。
这位兄弟真不错,他竟然对我望闻问切起来。对于南京人来说,我们同为这座城市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都是新南京人了。之后,我们一同下楼,找一家大排档坐下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狠狠地饱餐一顿。
几天后,我的工作分配才有了着落,已经深入到分厂和车间了。这时,我和同室兄弟共同生活,一日三餐,一顿都没有少。
参加工作第七天,我前往分厂领导办公室报到。一是为我四年的大学生涯做一个彻底了结,回乡下老家去,过满属于我的最后一个暑假,一是向财务借款,也是为回家的盘缠之需。就在这天早上,我拿(借)到了平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款项:200元整。还清住宿费,谢过同室兄弟和救我一命的领导,所剩的钱足以把我送到老家去了……
我的老家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落
我在东北吉林求学四年,家里的光景也一年比一年差,回到老家时,正值天下大旱。我随即投身到家乡的“保庄稼,促收成”抗旱队伍中。
一个多月后,我即要回南京正式上班时,连十块钱的路费也没有了。头一天晚上,母亲一脸难色,束手无措地说:“就连你暑假在砖瓦厂打工挣的五十块钱也没能留住,全买上肥料,供给庄稼地了……我这就去借钱,给你凑够回南京上班的路费。”
我问:“娘,目前家里还有多少欠债呀?”母亲说:“都还是旧债,六千多。”我也感到很为难:“这些年,村里的人都借遍了,你还能借到钱吗?只要我回到南京,就有能力还清所有的债……”母亲长叹一口气:“你先睡,我自己想想办法。”最后我安慰地说:“娘,你做的对,肥料施到地里,庄稼才有收成……”
是的,我在砖瓦厂打工,一天拉七千砖坯,还要一块砖一块砖码起来,干了一个星期才挣五十块钱,连砖瓦厂的老板都不相信我是个大学毕业生,已是城里的人和有正式工作的人。但,这五十块钱,我全部交给母亲,如果不买肥料,原本承受旱天的庄稼,收成就更
不能保障。庄稼可是全家人的口粮啊!
第二天一早醒来,母亲交给我150元钱时,我已感觉到目光和神色不对,问这些钱是从哪儿借的呀,母亲转身抹起了眼泪:“别问了,是我摸夜去了一趟县城……”
母亲这么一说,我就明白钱是向谁借的了。他是我的远亲,暗地资助我读完大学。我赶忙跪在地上,当撸起母亲的裤腿时,瞬间泪雨滂沱,在她的腿脚边哭得昏天黑地。二十公里的路程,母亲一去一回走了一夜,小腿和双脚已肿胀得像大象腿和脚一样,坐在床边还在禁不住颤抖……
梦想是一粒盛开的苔花
不久,我怀揣母亲借的150元钱再次来到南京,猛然发现我与这座城市已经融为一体。七年后,2000年元月,我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白手起家。正是南京,让我和大千世界一起,尝受到跨越千年的欣喜和美丽、激越与幸福。
次年阳春三月,我温馨的小家又增添一位南京小市民——我的儿子降临人间。并于当年年底,再接再厉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也即在八年之后,我端坐在装修一新的新房里,俱往昔恍若隔世,终于在南京安家落户,美满幸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人间的色彩和温情终将跨越岁月和命运的阴霾,我的人生早已被光阴与梦想炙烤得蓬松而又馨香——在阳光尚未照到的时候和地方,青春却不合时宜地到来了,然而梦想过处,岁月苍苔,苔花纵然如米粒般大小,也要学着像牡丹一样怒放盛开。
(编辑 王诗园)
那一年的夏天,远在东北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我完成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斩获两大宝贝——大红的毕业证书和一纸派遣证明。买一张车票,搭一辆南去的火车,身上再找不到一张多余的纸片。
南京是“四大火炉”城市之一。“六朝古都”金陵的脂粉和战火、烟雨和沧桑,一路征程溢满我的心胸;古都王气里的铁血记忆也从历史的课本中,不知被我复读了多少遍。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南京在向我敞开热烈的怀抱,一步一景向我展开历经千年之后的繁华与崭新的景象。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蓬勃葱郁的法桐树倒映到玄武湖平静的水中……城市之博大与我单薄之渺小,让我深感有自知之明的自惭形秽,以及飞流直下般的落差身价,分不清这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我永远不会忘记,两手已湿透,紧紧握住一纸派遣证明书,唯恐别人看不到这就是我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我的命根子。有它,我才会感觉到有命在,有青春在,更有希望和期待在。我终于到达派遣书上指定的位于南京北郊的工厂时,接待并给我分配工作的干部首先沏了一杯茶,我说:“不渴。”双手却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饮而尽。不一会儿,交接程序完成,他填好一张工作调配的表格递给了我,我又迫不及待地捏在手里。
刚才说什么来着?是“命”。我赶快把它紧捏在手里,怕它丢了,再也找不到。话又说回去,若是没有它,我可怎么活?
这时我才知道,已被分配到属下的一个分厂里。稍作等候,分厂里来了人,感觉像是前来认领丢失的物品似的,说:“走吧。”我来不及回答,他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把我领走。
人在穷困潦倒时,面前纵然条条大路,自腹不饱,则寸步难行
我有气无力地跟在他的身后,走出办公大楼,望着满大街甲壳虫一样的车来车往,忍不住地说:“领导,有吃的吗?”领导狐疑地望了我一眼:“怎么?你还没吃饭?”其实我的话并不多,领导不由分说掏出一张在我眼里已是叹为观止的十元大钞,递到了我手上。我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多问一句:“领导贵姓?”领导当即应答:“我就姓钱,呵呵。”我这才破涕为笑。
说来,未必使人相信。我初到南京时,这十元钱的钞票,之后便解决了我的性命烟火,最终换来我一阵荡气回肠的嘹亮饱嗝。
谁知,当天晚上,难题再次降临到我的身上,在分厂里没解决我的住宿之前,我被安排住在一个招待所里,前提是自掏腰包垫付住宿费,等具体工作岗位安排好之后,统一报销。
连上帝都知道,别提“腰包”二字,小子差的就是钱,有了腰包又有何用?南京之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市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坪,比起我乡下老家的庄稼来,长势喜人透了。但我下定决心不能睡,要睡必睡在床上,睡在房子里。
于是,我坚定信念,向指定的招待所走去——看出来了吧,这时的我和先前的我,已经判若两人——全世界都明白,我在南京有固定工作了,这一点才是决定我打起精神来的根本和勇气。
随后,站在招待所内柜台前,我响亮地叫出两个字:“住宿!”然而,我听到的回答,好像也只有两个字:“付钱!”
我虽然已经有了单位,定了工作,但两手空空,一文不名。一番深度沟通,我又听到回答,三个字的:“住下吧!”晚上十点多钟,我拿到了钥匙,走进自己的房间,先前已入住一个人了。进门打招呼,问:“兄弟也是前来报到的?”他半理不睬,点头默认。
“晚饭吃了吗?”我问。
“吃了。”我简直失望透顶,这是我参加工作几个小时以来,所听到的最令我绝望的一句话。“我没吃。”我边摸遍我的全身,边说。
这位兄弟真不错,他竟然对我望闻问切起来。对于南京人来说,我们同为这座城市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都是新南京人了。之后,我们一同下楼,找一家大排档坐下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狠狠地饱餐一顿。
几天后,我的工作分配才有了着落,已经深入到分厂和车间了。这时,我和同室兄弟共同生活,一日三餐,一顿都没有少。
参加工作第七天,我前往分厂领导办公室报到。一是为我四年的大学生涯做一个彻底了结,回乡下老家去,过满属于我的最后一个暑假,一是向财务借款,也是为回家的盘缠之需。就在这天早上,我拿(借)到了平生以来最大的一笔款项:200元整。还清住宿费,谢过同室兄弟和救我一命的领导,所剩的钱足以把我送到老家去了……
我的老家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小村落
我在东北吉林求学四年,家里的光景也一年比一年差,回到老家时,正值天下大旱。我随即投身到家乡的“保庄稼,促收成”抗旱队伍中。
一个多月后,我即要回南京正式上班时,连十块钱的路费也没有了。头一天晚上,母亲一脸难色,束手无措地说:“就连你暑假在砖瓦厂打工挣的五十块钱也没能留住,全买上肥料,供给庄稼地了……我这就去借钱,给你凑够回南京上班的路费。”
我问:“娘,目前家里还有多少欠债呀?”母亲说:“都还是旧债,六千多。”我也感到很为难:“这些年,村里的人都借遍了,你还能借到钱吗?只要我回到南京,就有能力还清所有的债……”母亲长叹一口气:“你先睡,我自己想想办法。”最后我安慰地说:“娘,你做的对,肥料施到地里,庄稼才有收成……”
是的,我在砖瓦厂打工,一天拉七千砖坯,还要一块砖一块砖码起来,干了一个星期才挣五十块钱,连砖瓦厂的老板都不相信我是个大学毕业生,已是城里的人和有正式工作的人。但,这五十块钱,我全部交给母亲,如果不买肥料,原本承受旱天的庄稼,收成就更
不能保障。庄稼可是全家人的口粮啊!
第二天一早醒来,母亲交给我150元钱时,我已感觉到目光和神色不对,问这些钱是从哪儿借的呀,母亲转身抹起了眼泪:“别问了,是我摸夜去了一趟县城……”
母亲这么一说,我就明白钱是向谁借的了。他是我的远亲,暗地资助我读完大学。我赶忙跪在地上,当撸起母亲的裤腿时,瞬间泪雨滂沱,在她的腿脚边哭得昏天黑地。二十公里的路程,母亲一去一回走了一夜,小腿和双脚已肿胀得像大象腿和脚一样,坐在床边还在禁不住颤抖……
梦想是一粒盛开的苔花
不久,我怀揣母亲借的150元钱再次来到南京,猛然发现我与这座城市已经融为一体。七年后,2000年元月,我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白手起家。正是南京,让我和大千世界一起,尝受到跨越千年的欣喜和美丽、激越与幸福。
次年阳春三月,我温馨的小家又增添一位南京小市民——我的儿子降临人间。并于当年年底,再接再厉贷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也即在八年之后,我端坐在装修一新的新房里,俱往昔恍若隔世,终于在南京安家落户,美满幸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人间的色彩和温情终将跨越岁月和命运的阴霾,我的人生早已被光阴与梦想炙烤得蓬松而又馨香——在阳光尚未照到的时候和地方,青春却不合时宜地到来了,然而梦想过处,岁月苍苔,苔花纵然如米粒般大小,也要学着像牡丹一样怒放盛开。
(编辑 王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