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米饭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团餐领域高品质米饭蒸煮一直是个难题。绝大多数的食堂采用蒸箱蒸煮米饭,存在下层米饭烂,上层米饭硬,中间层还夹生等缺陷。
燃气直接加热煮饭,具有火力猛,加热速度快,米饭出品具有柴火香味等优势。但火力和蒸煮的時间如靠人为控制,不易保证稳定的米饭品质。因此我们设想开发一台,用单片机来自动控制火力和加热时间。并且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煮饭加热算法。以保证不依赖人的经验能稳定的煮出高品质的米饭。
关键词:高品质米饭,燃气加热,单片机控制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由吃饱到追求吃好。但是在团餐领域,米饭的蒸煮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的食堂、餐厅仍在采用传统的蒸箱蒸米饭模式,但蒸出来的米饭往往下层烂,上层干,中间还夹生。
经过对日本高端电饭煲的研究和剖析,发现日本的电饭煲虽然品牌众多,但最后总结,米饭好吃就二点,一、米好。二、火力要足够的猛,而且要均匀。
因此,我们设想开发这么一台设备,直接用燃气作为加热能源,采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燃气的火力和加热时间。和电饭煲一样,一键操作就能煮出香喷喷的米饭。
第二章 米饭蒸煮工艺的研究
2.1 稻米的结构
稻谷的解剖结构从外到里,主要由谷壳、种皮、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胚芽等。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是由糊粉层、胚乳、胚组成。也称之为精米。
大米煮成饭的过程,就是淀粉糊化的过程。现有研究表明,稻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淀粉晶体的溶解,其中涉及了淀粉体形状的差异、淀粉体间排列的紧密程度、直链淀粉从淀粉体中的浸出、支链淀粉链的分子组成、淀粉晶体中支链淀粉双螺旋结构的断裂和分解等[1]。米饭的香气主要是由一些挥发性物质采生,比如壬醛、辛醛、3-辛烯-2-酮等 [2]。
2.2 米饭蒸煮的工艺研究和分析
为了制定合理的蒸煮工艺,我们研究了日本高端电饭煲的加热方式。
我们实测得到电饭煲的升温曲线。(图1)从曲线我们可以看出,电饭煲在一开始阶段升温并不迅速,升温到40度时有个明显的恒温阶段,约15分钟,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浸泡阶段。然后后开始快速升温一直到煮沸这个阶段也差不多用时1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快升阶段。煮沸时由于蒸气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煮沸时进入第二个恒温阶段,我们称之为收干阶段,这个过程约持续了10分钟。然后进入了快速升温阶段。从电流监测看,进入到最高点时,已切断加热。我们称之为闷饭阶段。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浸泡阶段
浸泡时间长短与米饭口感影响较大。但常温浸泡超过30分钟后,米饭口感几乎无区别。升高浸泡温度有助于缩短浸泡时间。
(2)快升阶段
升温速度和煮饭量有关。煮饭量少可以用小火慢升温方式煮饭,煮饭量大需用较猛的火需明显缩短加热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煮饭效果。
(3)收干阶段
这个阶段,收干加热速度不宜过短,过短容易夹生。一般宜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口感和米量多少区别不大。
(4)闷饭阶段
这个阶段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和米量有关,米量大取大值,米量小取小值。
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
3.1 燃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采用部分预混燃烧方式,又称之为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由喷嘴喷出燃气带入部分空气。在炉头火孔处再一次扩散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燃烧。调节风门可以改变一次空气的比例。大气式燃烧方式具有燃烧稳定,所需一次空气量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等优点。在家用煤气灶等有着广泛的应用。[4]
3.2 温度传感结构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温度传感器烧损,我们设计一套隔热方案(图2)。使探头仍旧能在锅底检测温度,极少受到燃气燃烧高温的影响。内外二层隔热罩,采用了高导热率的紫铜材料,表面镀镍防止高温氧化脱皮损坏。外层隔开大量的高温气流,和幅射热量的影响,内层再一次把穿透过来的温度迅速导热散发。使得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尽量的接近锅体的实际温度。
3.3 整体结构
钣金,炉头,传感器,专用锅具组成了一个煮饭系统整体机械结构。(图3)当使用时门须处于合上状态。温度探头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贴紧底。
第四章 控制系统设计
作为一台燃气为加热源的设备,首选应考虑的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意法半导体的STM8系列芯片其出色的高温稳定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合控制端口数的需求,最后选择型号为STM8L052C6T6作为主芯片。该芯片CPU位数8位,48脚封装,具有ROM大小32KB和RAM大小2KB,主频16M,工作电压1.8~3.6V。[5]
温度探头采用精度较高的热敏电阻,为了燃气燃烧安全,电路中特别设计了离子熄火保护。采用24V又通道开关阀作为燃气的切断和大小火切换控制。
具体电路设计交由专业线路板厂开发,在此不详细介绍。
第五章 煮饭程序设计
3.1 煮饭程序设计
为最佳米饭口感,把加热分为浸泡阶段,快速升温阶段, 收干阶段,闷饭阶段四个阶段处理。
(1)浸泡阶段
浸泡阶段流程图,程序预设定的浸泡温度(所有预设参数均可在操作界面调整,下同),当加热到此温度,自动熄火,系统温度会慢慢下降,当降到设定温度减5度时,系统又重新自动点火加热。程序预设浸泡时间,时间到进入下一阶段。同时设计热超时的报警程序,当系统燃气压力过低等火力不够时,系统没办法完成煮饭。这时报E4,中断本次煮饭。 (2)快速加热阶段
快速加热阶段预设结束温度,当加热到这个温度时,系统转入下一阶段。这个阶段也设計了一个最长加热时间18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内还未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则报E4。
最初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了煮沸的自动判断。检测到煮沸自动切换火力。但实际测试中发现,燃气加热和我们设想不一样。根本检测不到这个温度停留,所以最后修改为设定一个固定的温度来切换火力,只要到达这个温度则视为煮沸。当然这个温度值也是反复试验最后确定的值。
(3)收干阶段
进入收干阶段切换成小火加热。6分钟内如果加热至119度则熄火进入闷饭。如果6分钟内达不到119度则转成大火继续加热至119度。最长时间限制在10分钟。10分钟后不管到不到119均熄火进入闷饭阶段。这个段阶不报错。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个阶段就算达到119度,生米也煮成熟饭,报错中断煮饭进程没有意义。还不如继续进入闷饭,可能会局夹生或影响口感,但比不进入闷饭要强。
(5)闷饭阶段
闷饭阶段控制也是预设温度,只要系统不低于这个温度,就不点火加热,利用系统的余热闷饭。如果温度低于预温度,则启动点火加热直至预设温度。闷饭总时间预设控制。整个过程结束后,显示FFFF,并蜂鸣提示。
第六章 总结
经过调试,改良最终推出的成品,取得了较好的煮饭效果。在各个食堂,连锁餐饮得到广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丁艳锋,李刚华等. 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稻米淀粉结构、糊化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7; 33 ( 7) :1201-1205
[2] 刘敏, 谭书明, 张洪礼等. 不同品种大米口感品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第39卷(15):88-92
[3] 刘敏, 谭书明, 张洪礼等.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对大米感官品质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第38卷(21):247-251
[4] 刘蓉,刘文斌等. 燃气燃烧与燃烧装置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60
[5] 高显生,彭英杰等. STM8实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47
南京乐鹰商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51
燃气直接加热煮饭,具有火力猛,加热速度快,米饭出品具有柴火香味等优势。但火力和蒸煮的時间如靠人为控制,不易保证稳定的米饭品质。因此我们设想开发一台,用单片机来自动控制火力和加热时间。并且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煮饭加热算法。以保证不依赖人的经验能稳定的煮出高品质的米饭。
关键词:高品质米饭,燃气加热,单片机控制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由吃饱到追求吃好。但是在团餐领域,米饭的蒸煮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的食堂、餐厅仍在采用传统的蒸箱蒸米饭模式,但蒸出来的米饭往往下层烂,上层干,中间还夹生。
经过对日本高端电饭煲的研究和剖析,发现日本的电饭煲虽然品牌众多,但最后总结,米饭好吃就二点,一、米好。二、火力要足够的猛,而且要均匀。
因此,我们设想开发这么一台设备,直接用燃气作为加热能源,采用单片机自动控制燃气的火力和加热时间。和电饭煲一样,一键操作就能煮出香喷喷的米饭。
第二章 米饭蒸煮工艺的研究
2.1 稻米的结构
稻谷的解剖结构从外到里,主要由谷壳、种皮、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胚芽等。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是由糊粉层、胚乳、胚组成。也称之为精米。
大米煮成饭的过程,就是淀粉糊化的过程。现有研究表明,稻米淀粉的糊化过程,实质上就是淀粉晶体的溶解,其中涉及了淀粉体形状的差异、淀粉体间排列的紧密程度、直链淀粉从淀粉体中的浸出、支链淀粉链的分子组成、淀粉晶体中支链淀粉双螺旋结构的断裂和分解等[1]。米饭的香气主要是由一些挥发性物质采生,比如壬醛、辛醛、3-辛烯-2-酮等 [2]。
2.2 米饭蒸煮的工艺研究和分析
为了制定合理的蒸煮工艺,我们研究了日本高端电饭煲的加热方式。
我们实测得到电饭煲的升温曲线。(图1)从曲线我们可以看出,电饭煲在一开始阶段升温并不迅速,升温到40度时有个明显的恒温阶段,约15分钟,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浸泡阶段。然后后开始快速升温一直到煮沸这个阶段也差不多用时10分钟左右,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快升阶段。煮沸时由于蒸气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煮沸时进入第二个恒温阶段,我们称之为收干阶段,这个过程约持续了10分钟。然后进入了快速升温阶段。从电流监测看,进入到最高点时,已切断加热。我们称之为闷饭阶段。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浸泡阶段
浸泡时间长短与米饭口感影响较大。但常温浸泡超过30分钟后,米饭口感几乎无区别。升高浸泡温度有助于缩短浸泡时间。
(2)快升阶段
升温速度和煮饭量有关。煮饭量少可以用小火慢升温方式煮饭,煮饭量大需用较猛的火需明显缩短加热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煮饭效果。
(3)收干阶段
这个阶段,收干加热速度不宜过短,过短容易夹生。一般宜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口感和米量多少区别不大。
(4)闷饭阶段
这个阶段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和米量有关,米量大取大值,米量小取小值。
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
3.1 燃烧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设计采用部分预混燃烧方式,又称之为大气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由喷嘴喷出燃气带入部分空气。在炉头火孔处再一次扩散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燃烧。调节风门可以改变一次空气的比例。大气式燃烧方式具有燃烧稳定,所需一次空气量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等优点。在家用煤气灶等有着广泛的应用。[4]
3.2 温度传感结构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温度传感器烧损,我们设计一套隔热方案(图2)。使探头仍旧能在锅底检测温度,极少受到燃气燃烧高温的影响。内外二层隔热罩,采用了高导热率的紫铜材料,表面镀镍防止高温氧化脱皮损坏。外层隔开大量的高温气流,和幅射热量的影响,内层再一次把穿透过来的温度迅速导热散发。使得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尽量的接近锅体的实际温度。
3.3 整体结构
钣金,炉头,传感器,专用锅具组成了一个煮饭系统整体机械结构。(图3)当使用时门须处于合上状态。温度探头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贴紧底。
第四章 控制系统设计
作为一台燃气为加热源的设备,首选应考虑的是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意法半导体的STM8系列芯片其出色的高温稳定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结合控制端口数的需求,最后选择型号为STM8L052C6T6作为主芯片。该芯片CPU位数8位,48脚封装,具有ROM大小32KB和RAM大小2KB,主频16M,工作电压1.8~3.6V。[5]
温度探头采用精度较高的热敏电阻,为了燃气燃烧安全,电路中特别设计了离子熄火保护。采用24V又通道开关阀作为燃气的切断和大小火切换控制。
具体电路设计交由专业线路板厂开发,在此不详细介绍。
第五章 煮饭程序设计
3.1 煮饭程序设计
为最佳米饭口感,把加热分为浸泡阶段,快速升温阶段, 收干阶段,闷饭阶段四个阶段处理。
(1)浸泡阶段
浸泡阶段流程图,程序预设定的浸泡温度(所有预设参数均可在操作界面调整,下同),当加热到此温度,自动熄火,系统温度会慢慢下降,当降到设定温度减5度时,系统又重新自动点火加热。程序预设浸泡时间,时间到进入下一阶段。同时设计热超时的报警程序,当系统燃气压力过低等火力不够时,系统没办法完成煮饭。这时报E4,中断本次煮饭。 (2)快速加热阶段
快速加热阶段预设结束温度,当加热到这个温度时,系统转入下一阶段。这个阶段也设計了一个最长加热时间18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内还未加热到设定的温度,则报E4。
最初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了煮沸的自动判断。检测到煮沸自动切换火力。但实际测试中发现,燃气加热和我们设想不一样。根本检测不到这个温度停留,所以最后修改为设定一个固定的温度来切换火力,只要到达这个温度则视为煮沸。当然这个温度值也是反复试验最后确定的值。
(3)收干阶段
进入收干阶段切换成小火加热。6分钟内如果加热至119度则熄火进入闷饭。如果6分钟内达不到119度则转成大火继续加热至119度。最长时间限制在10分钟。10分钟后不管到不到119均熄火进入闷饭阶段。这个段阶不报错。因为大多数时候这个阶段就算达到119度,生米也煮成熟饭,报错中断煮饭进程没有意义。还不如继续进入闷饭,可能会局夹生或影响口感,但比不进入闷饭要强。
(5)闷饭阶段
闷饭阶段控制也是预设温度,只要系统不低于这个温度,就不点火加热,利用系统的余热闷饭。如果温度低于预温度,则启动点火加热直至预设温度。闷饭总时间预设控制。整个过程结束后,显示FFFF,并蜂鸣提示。
第六章 总结
经过调试,改良最终推出的成品,取得了较好的煮饭效果。在各个食堂,连锁餐饮得到广泛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张艳霞,丁艳锋,李刚华等. 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稻米淀粉结构、糊化特性研究[J]. 作物学报,2007; 33 ( 7) :1201-1205
[2] 刘敏, 谭书明, 张洪礼等. 不同品种大米口感品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8; 第39卷(15):88-92
[3] 刘敏, 谭书明, 张洪礼等. 基于模糊感官评价对大米感官品质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第38卷(21):247-251
[4] 刘蓉,刘文斌等. 燃气燃烧与燃烧装置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60
[5] 高显生,彭英杰等. STM8实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47
南京乐鹰商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