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新课程高级中学招生学业考试(物理)的思考与认识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新课程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招”)在河南省进入课程改革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是课程改革实验区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随着近年来河南省新课程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的顺利实施,以及实验区的范围越来越大,中招命题和考试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学校和教师按照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尤其是到2008年全省将全部实行新课程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一标多本”背景下新课程高级中学招生学业考试的命题研究势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我们以物理学科为例,就其命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 对《物理课程标准》、《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和教材在命题中各自地位的理解
  
  一般来说,命题者在构思试题和形成试卷的过程中,手头必备四样东西:一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二是《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三是多版本教材(在河南省教学中主要有人教版、沪科版和北师大版),四是课外延伸的相关资料。四者之中《物理课程标准》居首位。《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国家对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基本素质要求,它从理论上确定了物理考试的测量目标、内容范围和选择试题背景材料的基本点,所以说,《物理课程标准》是各种类型物理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考试部门制定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考试说明的基本依据。
  有了《物理课程标准》,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呢?这是由考试的测量性质决定的。《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作为一种测量评估行为,它要明确告诉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物理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测试的内容领域和范围、试卷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等。而《物理课程标准》是不承担这些告知义务的。如果说《物理课程标准》是考试机构制定《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的基本依据,那么《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则是命题的直接依据,它是考试与考生联系和互通的直接渠道。
  教材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它也为老师成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或基本的事例。在“一标多本”背景下,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仍然是命题者首要关注的。按《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命题,绝不是说可以轻视教材或抛开课本,而是说要端正和改善对教材的认识。就全省中招统一命题来说,教材内容自然是基本的主要依托,教材中的事例、实验是各种课程资源引入考试内容的模板、参照,但不会亦步亦趋依样画瓢。就是说,一是不会拘泥于某一种版本教材的表述方式,而是会更加注重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强调学生灵活驾驭教材知识的能力,希望通过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实现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 对测试目标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
  
  测试目标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指《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将更加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整合。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试题中第25题:
  2007年3月欧盟峰会通过了一项协议:在2009年之前,欧洲各国将彻底终结“白炽灯时代”,推广使用节能灯。如图16所示,一只“220V11W”的节能灯与一只“220V60W”的白炽灯发光效果相当。
  
  分析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色光对同一介质的折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对于通常由玻璃制成的三棱镜而言,玻璃对哪种光的折射能力越弱,光从玻璃中出射时偏离原入射方向的程度就越小,即偏折程度小。结合甲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白光经三棱镜后,红光在光屏上的位置最高,紫光的位置最低,由此现象我们可以分析出:七色光中,玻璃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将此结论同样可以推广到凸透镜中,由于红色光通过凸透镜时对光线的偏折程度最小,则平行光经凸透镜后出射光线的会聚点将更远一些,因此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推断的理由是玻璃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弯曲)程度最小。本题的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比较即可。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过程与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此题通过来自教材中的两个图片,设置一个新的情境,使学生完成了由已学知识推得未知规律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使思维进一步地升华。
  该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明显包含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通过纸笔测验的确是很难考查的,但无论多么艰难,也没有阻挡住命题者探索的脚步。在有些省市的试题中已有一些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发挥想象,用自我价值观、世界观来分析判断是非的试题,这些试题实际上已间接考查了学生价值观或思想素质的取向。
  
  3 对“一标多本”下命题知识点、命题内容选择的思考
  
  知识点是构成物理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命题的基本要素。随着教材版本多样化,命题知识点的选择成了命题者必须面对和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问题。从刚刚考过的2007年河南省中招物理试卷来看,命题者主要采用在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等版本教材相同内容处命题的办法,来回避教材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麻烦。但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对命题者来说则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命题素材的匮乏和视野的缩小;而且最终会导致“考什么,教什么”现象的回潮,教师也会有意无意地挑选各版本教材一致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而放弃那些《课程标准》中重要的,但却是灵活应用的、表述方法各异的知识内容。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命题知识点,命题内容的选择可尝试如下思路:
  一是在课标的核心知识点上命题。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在本学科知识体系发展中有转折性、开创性、代表性的实验等。《课程标准》以简洁明晰的文字,选择了物理学重要的定理、定律、科学现象来建构物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首先应考虑从课标的陈述中提取出最为核心的知识点,以之作为命题的“题眼”。如:
  ⑴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⑵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⑶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⑷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⑸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⑺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⑻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上述《课程标准》的文字陈述,清晰外显了一些核心知识点,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命题,就不必顾虑教材版本多样化造成的差异。
  而《课程标准》中的另外一些要求虽然不是物理学的核心知识点,却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或者是学生今后学习中还要深入学习的内容。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的表述方式、内容的多少是不一样的,也在考查的范围之内。如:
  (1)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从多版本教材的相同知识“点”处命题。教材是基于《课程标准》开发的,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对考试命题必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命题围绕多版本教材相同的内容展开应该说风险最小,也最容易操作。从河南使用的几套教材(如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版)来看,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及图表选择差异甚大,这就要求命题人对研究《课程标准》的研究要深,对教材要非常熟悉。
  三是借助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超越教材命题。“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盘活多版本教材的相异知识点,只有从源头引水,即生活现象、身边的事例,创设情景,才能实现超越。在命题技术上可采取“抓大放小”的办法,即使所举事例定位于大的知识点,模糊小的细节。同时物理学的考查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与那些剥离具体的情景,纯粹只是为了训练熟用公式的习题相比,课堂上学生更喜欢讨论一些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借助教材中的、身边的、现代科技发展的事例,分析、引导到位,就能有效利用几种教材不同的知识点,取得多种教材在《物理课程标准》、《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指导下命题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效果。
  4 不可忽视的命题和阅卷队伍建设
  命题不是简单的找题、拼题,而是在信度、效度、区分度等指标严格要求下的“测量创造”。过去有一种提法,认为各种命题最好让一线教师多参加。这一结论的前提假设是:一线教师最熟悉教材、最熟悉试题、最熟悉学生,因而最会命题。我们不否认中学教师队伍中有一些命题“高手”,但我们更应该清楚教师队伍中熟悉测量理论、关注命题动态、对命题理论有研究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我一贯认为,一线教师只能适量参与命题,主要参与审题工作。我们国家有一支庞大的教研队伍,教研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教材、考试、指导教学与测评,每年都要参与和主持几十次考试工作,应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测量理论是了解的,对命题动态是清楚的,对命题理论是有心得的。他们才应该是命题的主力军。
  命题队伍的流动性太大,也常会受到人们的批评。其实,为了保持命题的新意,加强命题工作的保密性,每年的命题队伍按一定比例更新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人员更换对“命题”的稳定性带来的“震动”,这突出表现在试题难易的控制上。每个命题教师都有其独特的命题风格、都有其对题目不同的难易掌握,这就可能会影响试卷的难易度。每年在命题工作中,命题人员为某道题是难还是易争论不休,其实反映的就是不同的命题者对试题难易的不同感知。长期以来,中学师生对各科难易都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如物理学科,难度在0.5~0.6之间,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难度,如果命题难度突然发生变化,过难或过易,就会影响学科之间的平衡,也会影响后续的教学,使教师不知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命题制卷和考生应试的结果如何,最终要落实到阅卷评分工作中。物理学科的非选择题评分误差,历来是个问题。由于课程改革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更高,体现在物理试题答案的多样性、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对同一问题教师间、学生间的观点各异等主观因素的存在,表现在试卷上出现的答案总是五花八门。常常在评卷的过程中发现更新、更多的答案,这就给准确掌握评分标准带来极大的困难,也对评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卷教师对非选择题的答案批改习惯于采用“知识点计分”或“分步计分”的方法,即用分割知识要点的方法来评分,往往导致“活答案死改”,形成误判。因此,中招物理试题既要关注命题,也要关注阅卷。阅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评卷队伍的质量,也是对试卷最好反馈,因此提高评卷队伍的素质、责任心、正确把握评分标准,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工作。
  
  5 关于等级划分的控制问题
  
  “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分为四个等级,即100~90分为A级,89~75分为B级,74~60分为C级,59分以下为D级。根据这一目标参照标准,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命题面临两大风险,即控制好得A或得D的比率问题。对于得A率,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当的,得A率过高,区分度差,将会丧失其人才选拔信息的有效性;得A率过低,则会导致教学无所适从,或者形成教师拔高教学要求的局面,或者使一部分学生放弃,使教学处于不求上进的低迷状态。如何控制好这个度,是值得研究和经验积累的。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可采取选择题立足考面(覆盖面),适当降低难度的办法,控制得D率;非选择题可采用难易结合的方式,梯度设计爬坡题,控制好得A率。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产生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随着《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的顺利实施,得A率又受到了追捧。现在一些校长(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校长)出于功利目的,又以各科得A率作为“指导”或“激励”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动力,这必将会出现新一轮的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十分担心,正常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由于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会在“应试教育”下异化,异化成为摧残师生身心健康的工具,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只要有等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对升学有重大影响,就会必然导致为等级而进行“拼搏”的应考行为,研究新课程评价的改革者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栏目编辑赵保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防监控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学校,工厂,变通,超市连锁店旅游景点以及宾馆酒店等特殊场台,以往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都是,在各处安装好摄像头后,专门成个监
本文分析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从多个要素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数学课堂教学须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要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位置,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猜想
电功、电功率是电路和电流知识的综合,这部分知识公式多,实验探究多,实际应用多。下面本文就结合今年的中考题,组织一次电功、电功率问题歼灭战。   1 电能表    例1(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 小明同学在家中拍到一张电能表照片,如图l所示,他仔细观察照片后,得到下列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
目的通过1年健康成人空腹血脂4项水平体检分析,了解孝感市城区现阶段血脂水平状态及发病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13日至2012年6月13日孝感市城区来孝感市中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分离的228株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228株PAE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