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分析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供应链是一个由独立或半独立经济实体所形成的网络体系,这个体系通过经济实体的企业行为,对一个或多个产品相关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发生作用。由于供应链组成结构及运作的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好坏,所以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和运营方式,它的一般定义为:描述商品需—产—供过程中各实体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网络。它的主要内容是由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开始,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制造和商业活动。相对于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来增加效益的做法,供应链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发展途径,它使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理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来提升效益、增强竞争力。按其涵盖的范围供应链可分为四个层次:
  1.内部供应链:局限在单位企业内部,强调企业内部市场、计划、采购、制造和销售部门之间的协调。
  2.供应管理:强调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关系。
  3.链式结构双向供应链:由原料加工、制造、组装、配送、入库、客户等组成的串行系统。
  4.网状结构供应链:是以“我”为根节的双向树状结构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实际上已经超出了“链”的范围。
  供应链管理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它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和协调,要求各成员围绕物资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和稳定的供需关系。
  目前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忽视了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自主性。供应链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自主实体构成的网络,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只能通过这些相对独立的实体协调完成。每一个成员企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管理方式,自身的变化都会受到其他成员企业变化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成员企业的变化。其次,没有能够真正实现整个供应链范围的经营过程集成。供应链追求的是物流、信息流、知识流以及资金流的通畅与敏捷,由于供应链企业的内部架构千差万别,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接,很容易造成过程的脱节。
  
  二、供应链管理的系统特征分析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的系统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供应链的整体功能。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如果要打造一个真正的以全程供应链为核心的市场能力,就必须从最末端的供应控制开始,到最前端的消费者,在整个全程供应链上,不断优化不断建设,然后集成这些外部资源。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
  2.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在供应链里流动的有物流、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如何有效降低库存,加速物流及相关流的周转,提高企业生产及商品流通的效率,迅速对市场机遇进行反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
  


  3.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供应链中主体之间具有竞争、合作、动态等多种性质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
  4.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各主体通过聚集而相互作用,以期不断地适应环境。
  5.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运作单元、业务流程、成员企业、供应链系统、整个运作环境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自己的目标、经营策略、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的管理模式。
  
  三、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根据对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分析,其实施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合作共享。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供应链成员之间是相互信任、互相理解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与共生是由利益驱动,由共同的、平等的“游戏规则”来维持的。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和整体的协调一致性在具有充分的信息交流、完全的信息共享、并行运作的网络中被统一起来。
  2.多赢互惠。以供应链的总资源和增值活动管理为核心,通过制造战略整合内部价值生成资源,在完备的绩效管理改进的反馈和检测下实现供应链、客户、战略伙伴的长期发展。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其模式建立在局部利益和整体效益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之上。企业都必须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以获得整体优化的效果,而不仅仅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3.同步协调。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都应该充分认识到系统整体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协商与妥协达成共识,建立起共同的目标与价值观,实现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同步化、并行化策略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在功能层、业务流程层、企业内、企业间不同层次上的紧密合作,能够消除企业内与企业间的瓶颈,使供应链的整体的运作效率以及有效性大大增强,达到集成化供应链的目标。
  4.速度领先。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供应链管理还意味着快速提升市场响应和产品开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只有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企业才能准确、快捷地把握市场信息,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外观、品牌、包装和服务与顾客的需求高度一致,从而在这场供应链网络竞争中抓住新的机遇。
  结束语: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所面临的是一个充满动荡和不确定性的内外部环境,其自身应该不停地进行调整,加强合作与协调,提高反应速度,以适应环境,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其他文献
碳黑被喷洒形成气溶胶后,会形成各种形状的凝并粒子,采用T矩阵近似法编制程序对其光散射性能进行计算,以此讨论了生成温度、粒子形状对碳黑消光性能的影响。
2006年1月26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措施体现了政府职能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转变,体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其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不同
一、金融深化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R.I.麦金农和E.S.肖是金融深化理论的创立者.这一理论指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金融抑制,政府的作用被过分的强调,市场体系
研究了某枪弹底火以不同过盈量压入药筒后的撞击感度变化情况,基本明确了装配过盈量对底火感度的影响趋势.
采用混合熔盐法,合成出不同阶结构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3-ZnCl2-GIC,应用XRD、SEM、ED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电导率.由红外定量分析手段计
本文分析比较了传统火箭烟花发射药和退役推进剂的燃烧性能,阐述了传统火箭烟花和现代火箭烟花对发射药的技术要求,指出了利用退役推进剂制备燃烧稳定、无烟的火箭烟花发射药
本文介绍了传爆序列长通道不同距离的冲击波入射压力和到达时间的工程计算方法,结合试验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使继发雷管可靠起爆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使M55针刺雷管可靠起
介绍了运用3σ原理和X射线照相的方法,分离装有两种不同结构尺寸撞针的某电点火器.
利用界面化学原理分析了PBX型传爆药配方中高分子粘结剂与炸药晶体粘结力的来源,讨论了溶液混合蒸馏工艺和水悬浮工艺中的润湿模型;根据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工艺条件对包覆效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