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芽菜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花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fir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发芽花生(0~9 d)为对象,研究了花生萌芽期间基本营养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及活性成分多酚、白藜芦醇、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芽菜在0~9 d内,水分含量持续增加,蛋白质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脂肪含量降低4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70%,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212%,多酚含量增加34%,白藜芦醇含量增加45%,原花色素含量略有下降。花生发芽过程中除水分外,其他基础营养物质多为下调,但活性成分含量多为上调。发芽后花生活性成分含量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
其他文献
以商花43号为材料,研究单粒精播不同密度S1(9.0万穴/hm2)、S2(13.5万穴/hm2)、S3(18.0万穴/hm2)、S4(22.5万穴/hm2)、S5(27.0万穴/hm2)和双粒播CK(18.0万穴/hm2)处理之间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探讨夏花生单粒精播的适宜密度及其高产群体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单粒精播叶面积指数
根据冀东地区花生果腐病发生情况,调查了果腐病发生动态,研究了致病影响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土壤因子、连作、施肥、品种)对果腐病发生的影响,为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果腐病在7月5日结荚期始发,到8月5日果腐病危害逐渐加重,到8月20日饱果成熟期以后病情达到最高点。果腐病发病程度受温度、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而快速加重;果腐病发病率还随土壤粘质程度,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连作年限的延长和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冀东地区对果腐病抗性相对较好
为确定膜下滴灌适宜的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供试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作为对照,在总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设置7种追肥方式,研究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对花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肥较对照均能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以花针期+结荚期配合追肥效果最好,花针期次之,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其中,生育期间只追1次肥,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的表现为花针期追肥效果最好,其次为结荚期,饱果期效
特种连接技术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和教学评估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改革思路。
按照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建设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际的运行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按应用型人才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了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持续性提高。
为明确干旱及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处理,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优势菌门为主。与对照正常供水相比,干旱低氮双重胁迫下提高了鞘脂
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主要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性以及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等内容,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育人路径展开讨论。
克隆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开发栽培种花生基于LTR反转录转座子的分子标记奠定基础。根据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利用PCR技术对栽培种花生品种“桂花1026”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目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最后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条带大小约260 bp,克隆获得了34条反转录酶序列,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256~267 bp,AT所占比例范围为51.36%~67.79%,AT与GC比例范围为1.06~2.10,序列间相似
以不同果型花生品种泰花8号、泰花9号、宁泰9922荚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荚果含水量处理条件下机械剥壳的效率和效果。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含水量对机械剥壳效率及效果的影响较大。花生荚果在低含水量时,机械脱壳率高,但籽仁破损率、发芽率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籽仁破损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形曲线趋势,即含水量控制在12.0%~13.5%时,籽仁破损率最低;相关线性分析表明花生产量与出苗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本试验认为花生荚果含水量的差异影响机械剥壳对籽仁的损伤程度,进而影响出苗
研究了6个不同收获时期覆膜和露地栽培处理对花生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的延迟,烂果数、烂果率和落果率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快,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增加速度逐步放缓,覆膜处理的产量和出仁率在9月16日收获达到峰值,露地栽培处理的产量和出仁率在9月21日收获达到峰值。5月12日覆膜栽培处理的产量、出仁率、烂果数、烂果率、落果率、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均优于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