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贫困山区人民的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社会基础薄弱。这种薄弱的经济基础严重影响着当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滞后又长期制约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着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贫困山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现状1.贫困山区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薄弱。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贫困山区的家长文化层次差,部分家长只受过一两年学校教育,甚至有些没上过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作业问题时,家长无法指导。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尽“责任”,孩子是否上学由孩子自己决定。部分家长根本认识不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产生了一种消极的“读书无用”论’思想。部分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
  2.贫困山区文化氛围相当薄弱。由于贫困山区大部分祖辈、父辈都没有接受过好的教育,又没有文化的熏陶,他们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部分家长不回避学生,农闲时凑到一块进行赌博、说脏话等,导致孩子的教育受到阻碍,环境可以造就人,同样也可以影响人。
  3.贫困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在广大贫困山区,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还没有脱贫,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孩子是边上学边做农活,甚至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小学就去打工,还有些虽然圆了大学梦,可是面对几万元的学杂费,家里也无能为力,尽管国家对这些学生有救助政策,但是救助面窄,部分贫困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
  4.贫困山区学校师资配备紧缺并不稳定。由于贫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许多青年教师不愿留在贫困山区任教,学校对有些教师在某一学科方面专门培训一两年,刚靠得住,却又被调走。很多贫困山区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尤其是英、音、体、美教师,致使好多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尽管学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全力开全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好。在贫困山区还有很多代课和支教教师,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教龄达到十几年,确实对贫困山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高贫困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贫困山区群众的教育。在贫困山区,人们受教育有限,因而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使他们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责任感。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宣传和检查,让贫困山区的人们认识到供子女受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为了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对他们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增强的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的扶贫力度。为了使贫困山区的每个孩子都顺利接受教育,并且鼓励孩子考上大学,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和家庭实行一本的一等奖励,二本的实行二等奖励等形式,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总之,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和家庭排忧解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山区人们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了使贫困山区师资队伍更加稳定,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贫困山区的教师和县城的教师相比,在同等条件下享受更高一点的待遇,尤其是提高代课教师和支教老师的工资待遇,并发一定的交通补助,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同时在购房时,对贫困山区的教师优先或者补助等。缩小城乡之间师资的差距,为贫困山区的教师安心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4.提高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金。—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现在每个寄宿生每天三块补助,这远远不够,据调查,一个学生一周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次数不超过二、三次,几乎每天吃方便面或者馍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希望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大贫困山区寄宿生的救助和贷款力度,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5.在贫困山区尽快普及学前教育。贫困山区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这些山区的孩子无法接受学前教育,有条件送子女到城市接受学前教育的老师,为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都想调到城市,致使贫困山区的教育越来越薄弱。
  教育是立国之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缩小城市与贫困山区在教育方面的差距。让贫困山区的教育更加完善,使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方面有机结合,使贫困山区的教育争取尽早上一个新盯台阶。
  
其他文献
通过新课标理念的理论指导和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效果,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做到四个“变”和三个“重视”。    一、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将教案设计
期刊
作为一名教学辅导人员,我在多次听课中悟出,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要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即必须促使、迫切呼唤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出现。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有效化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要始终围绕语文姓“语”这一特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节课上什么内
期刊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引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以下我结合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材内容,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精讲法则,多练运算,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双基)
期刊
一、新课程的认识  (一)对教、学认识。通过学习和实施新课程,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不言而喻!同样,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由相对独立的个体的学习,向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转变;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为多元评价体系,也非一蹴而就!不论从形式到内容,从模仿到成形,在思想观念上,行为体现上总有一个过渡、培
期刊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不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这段话把真爱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师学生的素质乃至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要朝着爱的方向迅速迈进。因此,我们认为真爱是素质教育永恒的话题。  第一,具备真爱是老师的才华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期刊
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体育课的现象极为普遍。在体育课和其它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学生是被动进行的,而被动的体育教学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和课堂的参与。被动体育人数偏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的是同一形式的体育课,即:做一节体操、领两个篮球、进行三圈慢跑。操场上总是男生打球、女生聊天。总体而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参与的兴趣。其次,由于农村学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够正常进行的
期刊
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一座少女像十分钟爱,他的爱慕之情使塑像“活”了起来。有时候,期望就是具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它通俗的含义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你对某件事充满了期望,那么成就这件事情的概率就能得到提高。同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写作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可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老师都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让小学生苦于写作难,一提到写作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式。  一、
期刊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抓好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应该从每年的公用经费中列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环境建设。如在学校醒目处张贴和更新关于感恩、安全、校纪校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三字经、励志、劝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一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