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浅谈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别从病因、临床表现、症状、诊断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咽喉炎、哮喘、肺炎病情的严重发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内科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2-8602(2015)04-0129-02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咽喉炎、哮喘、肺炎等。下文是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
1 病因和發病机制
1.1病因
1.1.1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1.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
1.2发病机制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常发生在白天餐时或餐后,24h反流次数<50,pH<4,反流总时间<1h。生理性反流为时短暂,不损伤食管黏膜,常无临床症状。病理性反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2 临床表现
2.1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而且症状与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不少病人呈慢性复发病程。典型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反胃;非典型症状有非心源性胸痛、呼吸道症状等;报警症状主要有吞咽困难、声嘶、出血、体重下降,经8周正规治疗无效,一旦出现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2.2反流症状:反胃、反酸、呃逆等。反胃指食管或胃内容物在无恶心或不费力的情况下涌入口腔,无恶心、干呕和腹肌收缩先兆,以此与呕吐鉴别;若反流物呈酸性时称反酸;若反流物含有胆汁则带苦味。
2.3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如胃灼热、胸骨后痛等症状。常于餐后1h出现,屈曲、弯腰、咳嗽、妊娠、用力排便、腹水、穿紧身外衣、头低位、尤其是餐后的仰卧位等可诱发和加重,可向颈部放射,还可因进食过量、饮茶、咖啡、果汁、酗酒,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而诱发;胸骨后痛发生于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者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酷似心绞痛,多数病人由胃灼热发展而来。在严重食管炎中或并发食管溃疡时,多见吞咽性疼痛。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1诊断
3.1.1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如反酸、胃灼热等,内镜或X线检查阳性者,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该诊断成立。
3.1.2对有典型反流症状,内镜检查阴性者,但24h食管pH监测提示胃食管反流存在,尚可应用质子泵抑制药作试验性治疗,如奥美拉唑20mg,2/d,共7d,病人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提示明显的酸相关性疾病,排除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后,考虑GERD的诊断。
3.1.3对有不典型的反流症状者,需结合内镜、食管动力学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3.2鉴别诊断诊断本病时需排除食管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冠心病、其他食管动力性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等疾病。
4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控制症状,防治重要并发症,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治疗上以改善抗反流屏障,增强食管的廓清能力,增快胃的排空,抑制冒酸分泌及提高冒黏膜的抵抗力为主。
4.1一般治疗改变饮食习惯,主要是限制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食物,如脂肪类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含酒精的饮料、酸性饮食、辛辣食品等。避免饱食。应戒烟、限制饮酒、改变增高腹压的生活方式,如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穿宽松衣服,避免牵拉、上举、弯腰、紧束腰带等,尤其对于立位反流者,还应治疗便秘。对于卧位或夜间反流或有咽喉部症状者,应抬高床头15~20cm;对于餐后反流者,白天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睡前不宜进食。应尽量避免使用降低LES压力药物,尤其老年人,如钙离子拮抗药、胆碱能拮抗药、硝酸甘油制药、酚妥拉明等α-肾上腺能拮抗药、异丙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能激动药、茶碱、咖啡因、前列腺素等。病人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
4.2药物治疗
4.2.1中和或抑制胃酸分泌:①制酸药。主要是中和胃酸,此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对食管炎的愈合几乎没有作用,常用的有氢氧化铝及复方制剂如铝碳酸镁等。制酸药作用短暂,需多次给药,餐后半小时或睡前服用。②H2受体拮抗药。适用于轻、中症病人。临床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因治疗RE比治疗消化性溃疡需更强的抑酸作用,推荐应用双倍剂量,但增加了不良反应,如西咪替丁400~800mg,口服,2/d;或雷尼替丁150~300mg,口服,2/d;或法莫替丁20~40mg,口服,2/d,疗程8~12周,疗效可达60%~70%,如效果理想可半量维持。③质子泵抑制药。适用于重症或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者。常用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沣妥拉唑40mg、雷贝拉唑10mg、伊索拉唑40mg,口服,2/d,疗程8~12周,维持量奥美拉唑10~20mg,口服,1/d,至少6个月,8周疗程的疗效可达80%,增加剂量或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可达100%。对个别疗效不佳病人则需与促胃动力药合用。
4.2.2改善LES功能状态的药物:这类药物疗效与H2受体拮抗药相仿,适用于轻、中症病人。临床上常用: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常用剂量为10~20mg,3~4/d,睡前或餐前服用。老年病人慎用。②多潘立酮(吗丁啉)。可作为促动药,也可作为止吐药,常用剂量为10~20mg,3~4/d,睡前或餐前口服。③莫沙比利。常用剂量5~10mg,3-4/d。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内科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2-8602(2015)04-0129-02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反酸、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而引起咽喉炎、哮喘、肺炎等。下文是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
1 病因和發病机制
1.1病因
1.1.1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1.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
1.2发病机制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常发生在白天餐时或餐后,24h反流次数<50,pH<4,反流总时间<1h。生理性反流为时短暂,不损伤食管黏膜,常无临床症状。病理性反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2 临床表现
2.1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缺乏特异性,而且症状与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不少病人呈慢性复发病程。典型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反胃;非典型症状有非心源性胸痛、呼吸道症状等;报警症状主要有吞咽困难、声嘶、出血、体重下降,经8周正规治疗无效,一旦出现应尽早行胃镜检查。
2.2反流症状:反胃、反酸、呃逆等。反胃指食管或胃内容物在无恶心或不费力的情况下涌入口腔,无恶心、干呕和腹肌收缩先兆,以此与呕吐鉴别;若反流物呈酸性时称反酸;若反流物含有胆汁则带苦味。
2.3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如胃灼热、胸骨后痛等症状。常于餐后1h出现,屈曲、弯腰、咳嗽、妊娠、用力排便、腹水、穿紧身外衣、头低位、尤其是餐后的仰卧位等可诱发和加重,可向颈部放射,还可因进食过量、饮茶、咖啡、果汁、酗酒,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而诱发;胸骨后痛发生于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者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酷似心绞痛,多数病人由胃灼热发展而来。在严重食管炎中或并发食管溃疡时,多见吞咽性疼痛。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1诊断
3.1.1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如反酸、胃灼热等,内镜或X线检查阳性者,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该诊断成立。
3.1.2对有典型反流症状,内镜检查阴性者,但24h食管pH监测提示胃食管反流存在,尚可应用质子泵抑制药作试验性治疗,如奥美拉唑20mg,2/d,共7d,病人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提示明显的酸相关性疾病,排除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后,考虑GERD的诊断。
3.1.3对有不典型的反流症状者,需结合内镜、食管动力学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3.2鉴别诊断诊断本病时需排除食管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冠心病、其他食管动力性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等疾病。
4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控制症状,防治重要并发症,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治疗上以改善抗反流屏障,增强食管的廓清能力,增快胃的排空,抑制冒酸分泌及提高冒黏膜的抵抗力为主。
4.1一般治疗改变饮食习惯,主要是限制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食物,如脂肪类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含酒精的饮料、酸性饮食、辛辣食品等。避免饱食。应戒烟、限制饮酒、改变增高腹压的生活方式,如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穿宽松衣服,避免牵拉、上举、弯腰、紧束腰带等,尤其对于立位反流者,还应治疗便秘。对于卧位或夜间反流或有咽喉部症状者,应抬高床头15~20cm;对于餐后反流者,白天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睡前不宜进食。应尽量避免使用降低LES压力药物,尤其老年人,如钙离子拮抗药、胆碱能拮抗药、硝酸甘油制药、酚妥拉明等α-肾上腺能拮抗药、异丙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能激动药、茶碱、咖啡因、前列腺素等。病人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压力。
4.2药物治疗
4.2.1中和或抑制胃酸分泌:①制酸药。主要是中和胃酸,此类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对食管炎的愈合几乎没有作用,常用的有氢氧化铝及复方制剂如铝碳酸镁等。制酸药作用短暂,需多次给药,餐后半小时或睡前服用。②H2受体拮抗药。适用于轻、中症病人。临床上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因治疗RE比治疗消化性溃疡需更强的抑酸作用,推荐应用双倍剂量,但增加了不良反应,如西咪替丁400~800mg,口服,2/d;或雷尼替丁150~300mg,口服,2/d;或法莫替丁20~40mg,口服,2/d,疗程8~12周,疗效可达60%~70%,如效果理想可半量维持。③质子泵抑制药。适用于重症或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者。常用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沣妥拉唑40mg、雷贝拉唑10mg、伊索拉唑40mg,口服,2/d,疗程8~12周,维持量奥美拉唑10~20mg,口服,1/d,至少6个月,8周疗程的疗效可达80%,增加剂量或延长治疗时间,甚至可达100%。对个别疗效不佳病人则需与促胃动力药合用。
4.2.2改善LES功能状态的药物:这类药物疗效与H2受体拮抗药相仿,适用于轻、中症病人。临床上常用: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常用剂量为10~20mg,3~4/d,睡前或餐前服用。老年病人慎用。②多潘立酮(吗丁啉)。可作为促动药,也可作为止吐药,常用剂量为10~20mg,3~4/d,睡前或餐前口服。③莫沙比利。常用剂量5~10mg,3-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