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世纪末情绪肇始于宗教,而后成为一个极富个性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并有时间、地域、艺术形式的差异。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笔者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这种世纪末情绪定义为价值幻灭感、自我不实感、人性物化感,并试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 :日本动画;世纪末情绪;基督教末世论;高达
通常所讲的世纪末情绪,是指含有特定社会内容,性质上带有负面特征和消极特征的一种社会情绪。从精神上、思想上,或者从意识上说,世纪末情绪肇始于宗教。基督教中有个“千年至福说”,认为到公元1000年时,基督再生,每个人都要接受神的审判,城市要毁灭,有人将受到神的惩罚,而有人则获得新生。[1]
而后经过人类累世积代的创造和锤炼,世纪末情绪成为一个极富个性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纪末情绪活跃于欧洲文坛,继而以形象、情感的方式,涌向东方,扑向俄国,躁动于中国,成为世界性的文艺思潮。[2]郁达夫在《怎样叫做世界末文学思潮》中写道,“世纪末的病症,是带有传统道德破坏性的疯狂病疾……弄得精神成了异状,先以自我狂为起点,结果就变成了色情狂,拜物狂,神秘狂”。[2]郁达夫的这番话,粗略地揭示了这一思潮的颓废主义审美倾向的内涵。
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性的情绪反应”[3],世纪末情绪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内涵不完全相同。到了20世纪末,世纪末情绪又有了新的表达,也从文学领域蔓延到动漫领域。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笔者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这种世纪末情绪定义为价值幻灭感、自我不实感、人性物化感。
一、价值幻灭感——末世与重建
“1999年”是高达、Macross系列这两个科幻战争动画的开端。而在Eva系列中,故事是从发生在2000年9月13号的人类第二次浩劫开始的,这场在南极大陆上发生的异变,造成海面水位上升、地轴扭曲,如同恐龙灭绝的传说,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之后灰尘遮盖天空,造成全球性气温下降,经济崩坏、民族纷争、国家内战,世界人口急速减少,只剩下原来的一半。
无论是“1999年”这个数字,还是“2000年9月13号”这种精确到日期的预言方式,首先来自于基督教末世论的时间循环观念的影响。别尔嘉耶夫在论及时间这一范畴的时候,分析了时间的三个维度:宇宙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时间是堕落的标志,时间的终点即是世界的终点。这个终点一直在逼近,“我们感受着它的震颤”。[4]每一个时间段结束的时候,常常会使人产生“结束的感觉”,常常会令人觉得它是人类生命的里程碑。人们于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之际,总会预感到未来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幸与不幸。
另一方面,素以严格管理创造安全神话的日本在90年代发生中毒、爆炸、医疗事故、工业化灾害3500多起。[1]这种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灾害频发,连同90年代经济崩溃,使社会变得不安起来,人们发现理性活动既不能实现对自然的控制也不能实现美好社会的理想,对“现代性”的质疑弥漫开来。所谓现代性,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其特征就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5]同时,基督教末世论造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理想。马克斯 ·韦伯说过,所有宗教都各自设立了一个“必然而又当然的理想彼世”,并与相应的“此世”中所有不合理的事实对立起来,形成一种“对立的紧张状态”。[6]以基督教末世论而言,尽管它对人类未来采取一种严重的悲观主义态度,但仍然体现出某种社会理想,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呼唤着一种新的秩序。
二、自我不实感——主要角色的性格缺陷
社会的高度发达却使得传统的家庭功能逐步丧失,人们无法在家族和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和依赖感,便产生了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质疑。这种自我不实感,源自对“启示理性”的追求。基督教末世论铸造的“启示理性”,将世界末日带来的恐惧感同对自我的感知、存在、信仰等紧密联系起来,连同20世纪末人文精神的式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紊乱与不平衡一起,影响着社会情绪。[6]虚构的电视世界是这种自我不实感获得解脱的一种渠道。所以,这期间动画中的主角们已经不是70年代《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那种阳光、健康、勇敢、战无不胜的热血英雄了,而是更像个普通人一样有性格缺陷。
Eva系列的主人公碇真嗣则是对当下“御宅族”的隐射。“御宅族”一词在90年代形成,他们在性格上有着自闭的倾向,体现了青年一代面对社会和生存压力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追求自我价值,而另一方面社会的现实制度和规则又不允许他们这样,让他们感到个体的渺小,茫然不知所措。如此的矛盾让他们封闭自我、疏离人际关系、对社会共同体的规范漠不关心,迷失在动画的亚世界里,是人际关系薄弱、不擅长表达感觉与情绪的一代。[7]碇真嗣的性格是自卑、敏感、懦弱的,他讨厌父亲,甚至痛恨父亲,但又不由自主地接近父亲。剧中的父亲可看作隐喻社会体制的符号。种种矛盾让碇真嗣最终选择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也隐喻了“御宅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灵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三、人性物化感——机械的暴走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这样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管理:其程式化的工具性的特性以及对于效用的迫求导致了现代性要求解放的愿望的反面。对于计算和效率的不惜代价的迫求,导致了人的活动的官僚体制化和物化。在资本主义中,其仅有的目标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积累而积累,为了金钱而金钱。这种工具理性使得手段和目的颠倒,造成了现代社会实质的非理性。[8]
《Macross2》中在先进科学行星所进行的“艾比尔系列”(即生命兵器)试验完毕,开始进入测试运用阶段。由于威力过于强大,原本没有输入意志,却从不明来源流入了异次元的能量。艾比尔系列于是被异次元的能源体融合,不仅可以发挥超乎寻常的战斗能力,而且更能使用生化能源“精神能源”,变得像恶魔一样。由此,由基督教末世论衍生出来的社会理想,似乎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这种社会理想的核心,是通过对各种异化即客体化的克服,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独立和自由。[9]但现实是这种人性物化的焦虑暂时无法克服,而电视动画正是这种焦虑的一个出口。
结语
综上所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世纪末情绪”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世界末之际民众的一些社会心理,是“时代的声音”。艺术担负着人类的精神需求,给人心灵以净化。研究影视作品中对社会心理的反映,不仅可增进对整体社会风貌的了解,而且对今后的艺术创作实践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
[2]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是建设,还是毁灭?[J].艺术广角,1996,(5).
[3]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人文知识分子与都市文学共同构筑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3).
[4] 晓石.由“失败学”研究所想到的[J].城市防震减灾,2000,(5).
[5] 孙振涛.浅析日本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反思[J].电影评介,2010,(11).
[6]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
[7] 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8] 韩思齐.日本“治愈系”的文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9]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
【关键词】 :日本动画;世纪末情绪;基督教末世论;高达
通常所讲的世纪末情绪,是指含有特定社会内容,性质上带有负面特征和消极特征的一种社会情绪。从精神上、思想上,或者从意识上说,世纪末情绪肇始于宗教。基督教中有个“千年至福说”,认为到公元1000年时,基督再生,每个人都要接受神的审判,城市要毁灭,有人将受到神的惩罚,而有人则获得新生。[1]
而后经过人类累世积代的创造和锤炼,世纪末情绪成为一个极富个性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纪末情绪活跃于欧洲文坛,继而以形象、情感的方式,涌向东方,扑向俄国,躁动于中国,成为世界性的文艺思潮。[2]郁达夫在《怎样叫做世界末文学思潮》中写道,“世纪末的病症,是带有传统道德破坏性的疯狂病疾……弄得精神成了异状,先以自我狂为起点,结果就变成了色情狂,拜物狂,神秘狂”。[2]郁达夫的这番话,粗略地揭示了这一思潮的颓废主义审美倾向的内涵。
作为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性的情绪反应”[3],世纪末情绪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艺术形式中的内涵不完全相同。到了20世纪末,世纪末情绪又有了新的表达,也从文学领域蔓延到动漫领域。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笔者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这种世纪末情绪定义为价值幻灭感、自我不实感、人性物化感。
一、价值幻灭感——末世与重建
“1999年”是高达、Macross系列这两个科幻战争动画的开端。而在Eva系列中,故事是从发生在2000年9月13号的人类第二次浩劫开始的,这场在南极大陆上发生的异变,造成海面水位上升、地轴扭曲,如同恐龙灭绝的传说,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之后灰尘遮盖天空,造成全球性气温下降,经济崩坏、民族纷争、国家内战,世界人口急速减少,只剩下原来的一半。
无论是“1999年”这个数字,还是“2000年9月13号”这种精确到日期的预言方式,首先来自于基督教末世论的时间循环观念的影响。别尔嘉耶夫在论及时间这一范畴的时候,分析了时间的三个维度:宇宙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时间是堕落的标志,时间的终点即是世界的终点。这个终点一直在逼近,“我们感受着它的震颤”。[4]每一个时间段结束的时候,常常会使人产生“结束的感觉”,常常会令人觉得它是人类生命的里程碑。人们于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之际,总会预感到未来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幸与不幸。
另一方面,素以严格管理创造安全神话的日本在90年代发生中毒、爆炸、医疗事故、工业化灾害3500多起。[1]这种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灾害频发,连同90年代经济崩溃,使社会变得不安起来,人们发现理性活动既不能实现对自然的控制也不能实现美好社会的理想,对“现代性”的质疑弥漫开来。所谓现代性,指从文艺复兴、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历史和文化,其特征就是“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来评判一切”。[5]同时,基督教末世论造成一种独特的社会理想。马克斯 ·韦伯说过,所有宗教都各自设立了一个“必然而又当然的理想彼世”,并与相应的“此世”中所有不合理的事实对立起来,形成一种“对立的紧张状态”。[6]以基督教末世论而言,尽管它对人类未来采取一种严重的悲观主义态度,但仍然体现出某种社会理想,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呼唤着一种新的秩序。
二、自我不实感——主要角色的性格缺陷
社会的高度发达却使得传统的家庭功能逐步丧失,人们无法在家族和团体中获得归属感和依赖感,便产生了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质疑。这种自我不实感,源自对“启示理性”的追求。基督教末世论铸造的“启示理性”,将世界末日带来的恐惧感同对自我的感知、存在、信仰等紧密联系起来,连同20世纪末人文精神的式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间的紊乱与不平衡一起,影响着社会情绪。[6]虚构的电视世界是这种自我不实感获得解脱的一种渠道。所以,这期间动画中的主角们已经不是70年代《宇宙战舰大和号》中的那种阳光、健康、勇敢、战无不胜的热血英雄了,而是更像个普通人一样有性格缺陷。
Eva系列的主人公碇真嗣则是对当下“御宅族”的隐射。“御宅族”一词在90年代形成,他们在性格上有着自闭的倾向,体现了青年一代面对社会和生存压力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追求自我价值,而另一方面社会的现实制度和规则又不允许他们这样,让他们感到个体的渺小,茫然不知所措。如此的矛盾让他们封闭自我、疏离人际关系、对社会共同体的规范漠不关心,迷失在动画的亚世界里,是人际关系薄弱、不擅长表达感觉与情绪的一代。[7]碇真嗣的性格是自卑、敏感、懦弱的,他讨厌父亲,甚至痛恨父亲,但又不由自主地接近父亲。剧中的父亲可看作隐喻社会体制的符号。种种矛盾让碇真嗣最终选择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屏障。这也隐喻了“御宅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灵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三、人性物化感——机械的暴走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这样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管理:其程式化的工具性的特性以及对于效用的迫求导致了现代性要求解放的愿望的反面。对于计算和效率的不惜代价的迫求,导致了人的活动的官僚体制化和物化。在资本主义中,其仅有的目标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积累而积累,为了金钱而金钱。这种工具理性使得手段和目的颠倒,造成了现代社会实质的非理性。[8]
《Macross2》中在先进科学行星所进行的“艾比尔系列”(即生命兵器)试验完毕,开始进入测试运用阶段。由于威力过于强大,原本没有输入意志,却从不明来源流入了异次元的能量。艾比尔系列于是被异次元的能源体融合,不仅可以发挥超乎寻常的战斗能力,而且更能使用生化能源“精神能源”,变得像恶魔一样。由此,由基督教末世论衍生出来的社会理想,似乎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解释。这种社会理想的核心,是通过对各种异化即客体化的克服,真正实现个体人格独立和自由。[9]但现实是这种人性物化的焦虑暂时无法克服,而电视动画正是这种焦虑的一个出口。
结语
综上所述,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世纪末情绪”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反映了世界末之际民众的一些社会心理,是“时代的声音”。艺术担负着人类的精神需求,给人心灵以净化。研究影视作品中对社会心理的反映,不仅可增进对整体社会风貌的了解,而且对今后的艺术创作实践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
[2]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是建设,还是毁灭?[J].艺术广角,1996,(5).
[3]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人文知识分子与都市文学共同构筑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3).
[4] 晓石.由“失败学”研究所想到的[J].城市防震减灾,2000,(5).
[5] 孙振涛.浅析日本动画电影中的现代性反思[J].电影评介,2010,(11).
[6]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
[7] 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8] 韩思齐.日本“治愈系”的文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9] 洪凤桐.世纪末情绪:多重内涵的文化主题[J].艺术广角,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