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骆驼祥子》及其英译本看英汉的繁复与简短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骆驼祥子》及其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利用英汉形合与意合的语言差异,从繁复与简短角度分析了汉英的句法差异。通过分析,证实了英语重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汉语讲究灵动活泼,悟性思维明显。面对二者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化简为繁”和“化隐为显”等策略,让译文更加缜密,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
   关键词:繁复 简短 《骆驼祥子》 翻译
   一.引言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向以辛辣幽默著称,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便是其中一典型例子。小说全篇大量运用北京口语、方言和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描写(陈献勇, 2018)揭露了老北京车夫祥子的悲惨一生,用形象生动而又令人发笑的幽默語言向读者再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其小说的性质和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决定了《骆驼祥子》的英译既要顺应原文的行文特点和原意,又要顾及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遣词造句特征。这就要求译者在面对英汉句式差异时,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繁复和简短的句式特征。因此,从繁复与简短视角研究《骆驼祥子》的英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下面笔者将以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及其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剖析中国文学作品的英译过程,以期总结出如何有效利用中英繁复与简短差异去指导我国相关文体作品的翻译,从而为以后我国文学作品的英译提供参考,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二.繁复与简短
   汉语偏爱松散句、并列句、省略句、流水句、无主句或者并列形式的复句(徐珺,2006),日常的遣词造句多以中短句为主,结构精简却形散神聚,看起来既整齐又灵动,极具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句子虽短,但其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极大。句式上极普通的词句,往往具有深远且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寥寥几句便能勾勒出一种微妙且诗意的意象。相反,英语则从属结构明显,层层环扣,主从关系清晰。同时,在遣词造句时,英语常用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的词句或短语来衔接句子,连同形式多样的并列成分和附加成分(连淑能,2010),筑成条理清晰,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各种句子成分常常缺一不可,结构颇显繁杂。
   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或辛辣幽默,或俏皮生动,或清脆快当,笔尖锐利,遣词造句从不拖泥带水,无病呻吟(褚连波,2016)。其代表作《骆驼祥子》以近代中国二十年代末期熙熙攘攘的各类人群和社会景观等为背景,全文用一种贴近生活、色彩浅淡的简浅语言,出色地刻画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何不失原味地将这形散神聚的简短汉语翻译成环环相扣的繁复英文则是本文探析的重点所在。
   三.《骆驼祥子》英译过程中的繁复与简短转换研究
   英语的遣词造句讲究以形显意和条理清晰,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是频繁使用种类丰富的关系词、连接词和各种附加成分、修饰成分,十分注重语序。相反,“中国传统哲学思维中包含了深刻的悟性主义思维方式”(常海静, 2012),其讲究的悟性思维对汉语影响极深,说话及行文常是言简意赅,注重领悟力。受此差异影响,我国文学作品的汉译英过程就值得译者仔细考量。
   (一)化简为繁
   例1: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老舍,1936)
   That was no small accomplishment. Only after a year, then two years, and then as many as three or four years—shedding one drop, two drops, unknown thousands of drops of sweat did he manage to buy a rickshaw. (葛浩文, 2010)
   汉语喜欢用并列式的单句、断句和流水句等,句中较少使用主从结构,但这却是英语行文的一大禁忌。因此,为准确表达完整句意,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经常要化简为繁。在例1中,原文只对事物进行了简单罗列,全句看起来简洁明快,避免了冗长之感,但目标文本中却相应的增添了“then”和“and then”两个连接副词,将“a year”“two years”与“three or four years”完美衔接,以符合英语的语法特征和行文习惯。同样地,原文中出现的“一滴汗”“两滴汗”,人们可毫不费力的就可以知道是“出”汗,此处非要把动词“出”写出来反而不妙,但目标文本中将“shedding”译出就显得很有必要。同理,在例1中将“he”译出也避免了出现无主句。
   例2:
   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老舍,1936)
   In the days when he was pulling a rental rickshaw, he ran from morning to night, from east to west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spinning like a top, and never his own man.(葛浩文, 2010)
   例3: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老舍,1936)
   He did not smoke, he did not drink, and he did not gamble. With no bad habits and no family burdens, there was nothing to keep him from his goal as long as he persevered.(葛浩文, 2010)    高质量的译文既需讲究忠诚原则,更要注重连贯原则。分析原文,例2和例3都结构简单松散,毫不拖沓,阅读时能给人轻快之感,措词清脆快当,符合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而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将各句子成分之间隐含的从属关系、逻辑关系等清楚的表达出来。在上述例子中,译者在表示并列的“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和“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三处都添加了连接词“and”,在由简化繁的过程中使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繁复或简短的选择,与文体题材、情景语境、写作意图、目标读者和作者的行文风格等因素密切相关。即使是汉语,在科技文、议论文等文体中也会适当的使用长句复句,因此切不可一味追求繁复或简短。
   (二)化隐为显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多是含蓄内敛,在语言表达上时常委婉隐晦。相反,西方人在表达上往往直奔主题,直截了当。中西方的思维与表达差异决定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必须将委婉含蓄的隐性信息用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方法巧妙译出,让目标读者在体验异国风味的同时能够准确理解原文,享受原文之美。
   例4:
   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小心与大胆放在一处,他便越来越能自信,他深信自己与车都是铁作的。(老舍,1936)
   The rickshaw was the centre of his life, and he knew how to take care of it. Combining caution with daring enhanced his confidence, convincing him that he and his rickshaw were made of hard stuff indeed. (葛浩文, 2010)
   例5:
   他真拉上了包月。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老舍,1936)
   He found an employer. But his hopes were not favoured by reality.(葛浩文, 2010)
   例6:
   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老舍,1936)
   Sometimes he lasted two or three months, sometimes only eight or ten days, after which he was out looking for steady work again. (葛浩文, 2010)
   大量存在的无主句是汉语隐性表达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这种“无主”的行文方式在英语中却难以成立。标准规范的英语句子都有着严格的主谓结构,在表达上多为显性表达,注重脉络清晰,句子成分缺一不可。因此,为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在汉译英过程中常常需要把一些隐含的句子成分译出。在例4原文中,句首已经出现了“车”,所以在汉语中读者可轻易的推测出要“小心”的,是句首提到的“车”,句末的“车”也肯定还是原来提到的那辆,没必要再特地强调是“他的”。同理,例5中的“事实”与“希望”和例6中的“三两个月”在原文只是相对抽象的概念,无需具体化。但英语注重以形统意,各句子成分的逻辑关系需做显性化处理。因此,在英译过程中需要增译出隐含成分。故在例5和例6中分别增译了“his”和“he”,让主谓结构统领全局,实现了化隐为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英汉形合与意合的语言差异,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必须灵活运用“化简为繁”和“化隐为显”等翻译策略,妥善处理好英汉繁复与简短的句法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英汉的繁复与简短并非是绝对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各国语言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不同语言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互学习融合的现象。然而,葛浩文英译本的成功为英汉翻译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常海静.悟性思维视域下党的哲学思维方式探析[J].武汉: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1),pp.32-34.
   [2]陳献勇.骆驼祥子语言风格及其文化内蕴[J].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pp.98-103.
   [3]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王寅.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区别特征[J].上海:外国语,1990,70(6):36-40.
   [6]徐珺.汉英语篇意合与形合的文化阐释[J].辽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pp.26-29.
   [7]褚连波.老舍文学创作的语言特征解读[J].北京:语文建设,2016(6Z), pp.71-72.
   课题项目:本文为桂林理工大学“以翻译公司为基础的中外翻译及译后编辑工作平台创建”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910596762)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梁天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文学翻译;周雁鸿,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经贸英语及中外文学翻译)
其他文献
文章以药品在4+7城市集中采购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药品4+7集中采购的目的,同时也分析了药品在4+7城市集中采购的影响来更好地分析4+7城市集中采购的作用,以便可以更好地探究
鼻部暴露吸入给药(inhalation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贴近临床吸入用药方式,使促进非临床研究更好地向临床研究转化,可能成为肺部疾病研究与治疗重要途径.同时鼻部吸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DR体检发现的无症状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0例无症状SPN患者,均行DR、CT、病理检查.结果:400例患
目的:分析延伸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为延伸护理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方法:160例高龄产妇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与延续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
期刊
目的:探究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19年5月输注高危药物的3000例患儿的资料,根据输注药物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
目的:观察药学服务对住院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用“双色球分配法”将我院15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
目的:探析阿莫西林与替硝唑联合在急性肠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所选86例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前来本单位治疗的急性肠胃炎患者,依据平行对照法分为对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中氟比洛芬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8.09-2019.09在本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分析泌尿系结石患者尿培养分离致病菌菌种与药物敏感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3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尿培养分离致病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