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集群的概念和内涵出发,着重论述了创新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及集群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文章指出,产业集群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生产系统、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它具有规模、创新、资源和组织等方面的优势,这是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所在。作者认为,集群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因为创新集群是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它有利于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区域经济
  一、创新集群的概念与内涵
  创新集群是一类特殊的产业集群,是创新型的产业集群。波特(1998)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空间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包括大量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如销售渠道、客户、制造商、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等。J. A. Theo .Rolelandt和Pim den Hertog(1998)对产业集群的定义是: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就是产业集群。
  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王辑慈(2001)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一个特定的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具有专业化特征。曾忠禄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王冰、顾远飞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产业组织形态。另有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了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虽然不同学者对产业创新集群的定义不同,但其内涵却是基本相同的。第一,创新集群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纯科层组织之间,是一种新生的企业和产业组织制度。第二,创新集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生产系统。集群具有社会意义的信任机制,企业之间通过网络互动形成各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为集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创造了面对面的有利机会。支持信息交流的社会基础设施及社会资本(如社会关系等)构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动力,促进了集群的形成和演化。第三,创新集群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和制度安排促使创新资源的共享、促进知识特别是未明知识(Tacit Knowledge)在集群内的流通。集群内的企业有着非常活跃的创新交换过程,知识转移和分享非常频繁,是一个知识创新的密集区。
  二、创新集群的竞争优势
  创新集群作为一种新的地域产业组织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企业的内部分工外部化,将某一特定产品的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高的中小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集群整体对外相当于一个具有市场垄断能力的大企业,而集群内企业则是平等互助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外部的垄断性与内部的有效竞争并存,使产业集群产生了1+1>2的竞争优势。其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规模优势、创新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等。
  (一)规模优势
  不同企业通过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可以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规模经济或规模优势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具体表现之一。集群所产生的大量的、集中的市场需求,降低了设立新企业的投资风险,在集群中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既可不断吸引新的投资和其他生产要素进入,也可以提高企业裂变的频率、加速产业链的延长,从而实现规模扩张。此外,企业相对集中,可充分利用水、电、路、通讯服务、“三废”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使平摊到单个企业的环境成本大大节约;大量同一产业的企业共聚一处,且长期合作使企业之间关系密切,有关市场、技术等信息在群内传播更加迅速,大大节省了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同一产业的大量聚集往往引起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聚集,原材料的大批量购买使单位支出更低,并使原料和设备备件的库存降至最低;集群也往往吸引大批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的聚集,大大降低了企业在招聘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时的搜寻费用;产业集群的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与合作中形成了一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节约了签订合同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
  (二)知识优势
  产业集群由于地理空间上的临近、专业分工协作和创新资源共享,特别是其能够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正式接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具有持续创新方面的优势。在集群内部,能够及时发现客户的新需求、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信息,集群内的企业能迅速整合相关资源完成创新。一般说来,集群的创新优势或知识优势主要体现在:1、创新的激励效应。由于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贴近竞争者生存”的局面,无情的竞争规律形成强大的压力,并转而成为多数企业强烈的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或者提升产品质量与产业层次,改善服务或者将同质性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另辟蹊径,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和工艺。2、创新的学习效应。由于区位接近、经济联系频繁、信息交流便捷,企业集群免不了发生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扩散,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即人们所说的“比有同行,学有对门”,而且,创新的学习效应不仅发生在同行之间,还会通过基于“共同实践活动”的“跨行业链”的知识流动扩展到集群创新网络的其他节点之间(如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等),形成集群区域的整体协同创新。3、创新的文化氛围。众多企业集聚在一个地区,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使协作创新、加强地区竞争力成为企业集群的共同愿望。“想创新、讲创新、争创新”构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成为创新的重要催化剂,激励集群企业不断追求和积累新知识、新技术。4、创新的服务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提供R&D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如学校、科研单位、管理咨询机构、培训教育组织、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又便于企业人员的学习提高,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积累,有力地支撑了集群企业的创新。5、创新的人际环境。集群区域相对较小,区内人员联系紧密,容易相互了解,人际关系的信任度高,社会资本积累丰富,有利于形成长期配合、合作攻关的稳定创新、快速创新和持续创新环境。   (三)组织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既避免了纯科层型组织中官僚化倾向、资源限制等劣势,又避免了纯市场型组织中过高的交易成本,具有新的组织优势。产业集群的组织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柔性生产方式上。产业集群是一个柔性生产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行业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卖方市场被买方市场所取代,市场需求变得难以预测;同时,产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商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此背景下,产业集群的柔性生产方式正好迎合了新时代的消费需求,很好地适应了高层次的消费活动、现代化的消费结构、成熟的消费行为以及复杂的消费心里,因而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柔性生产方式成为产业集群组织优势的根本源泉:一是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相结合大大改正了大规模生产难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节的缺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组织过程变得更加灵活,与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二是柔性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快速组织生产,将库存尽量减少至零,同时产品在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质量检查,表面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实际上节省了对次品的继续操作时间,缩短了产品的市场进入时间,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柔性生产为工人提供更多的在职培训的机会,利用工人在“干中学”所产生的经验效应来降低成本;第四,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强以及市场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服务竞争,企业的创新模式发生了变化,柔性生产更强调创新与生产的结合、注重频繁的过程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渐进的创新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还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周期的优点。
  (四)资源优势
  产业集群一经形成,就会通过其组织、创新和规模等方面的优势将与其存在直接联系的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而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甚至不同产业的集聚,从而使企业更加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促进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产业集群可以提升资源素质。在企业集群的竞争机制和学习效应的作用下,企业不断创新,集群内的技术人员及其观念和技艺将不断提高,各种机器设备将不断得到改进,新产品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生产、营销、物流、环保等技术不断改善,这些都会使集群内的资源素质得以不断提升。2、产业集群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集群企业间分工协作的发展,企业间的互补性增强,信息沟通方便,可以较容易实现“及时供货”、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等,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集群的发展和分工协作效益的导向,促使企业在比较内部生产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之后,可能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将原先自行生产的部分零部件外包给其他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大生产规模或降低成本,从而充分发挥资源效应。
  三、培育创新集群是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核心
  正是因为集群具有规模、创新、组织和资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各地纷纷将其作为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创新集群的产业特性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集中于某一产业,通过多类行动主体的共同努力,利用集群效应而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针对一些产业而言,尤其是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采取集群方式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国内或国际竞争力。 第二,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产业集群的地方性表明,产业集群是若干厂商与机构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它们可以提升当地的经济总量,拉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税收,推动当地服务产业发展,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第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而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面对市场的首先是产业集群本身,其次才是各具体企业,产业集群整体的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很强,集群内的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有效地避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第四,促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途径有多种,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动农民就地创办小企业,甚至小作坊与家庭手工业,引导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员工。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小企业的发展,而产业集群的技术溢出和衍生企业的便利性能够促进新创企业不断产生,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业培训、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企业的先天不足,而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改善本地基础设施与企业的发展环境。产业集群可以国家的农村工业化进程。第五,产业集群是国家与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无论是国家创新系统还是区域创新系统,其目标都是通过知识的有效积累、传承、扩散与增长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导致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其方式是通过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进行互动创新。这一要求不仅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而且是产业集群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把培育和发展创新集群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创新集群的促进机制,从政策型集群转化为效益型集群,着力发展创业型、原创型、高端型、服务型集群。
  第一,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资源重组的机遇,优化产业集群结构。要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统筹发展建立技术创新链、高端产业链、企业生态链“三链相扣”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集聚环境。创新支持投入方式,发挥政府创新基金的杠杆作用,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更深层次合作,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办好企业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企业培训中心和商贸资讯中心,为投资创业者和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产业引导政策,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集聚,同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的进入门槛和运营成本。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三,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发挥带动示范作用。要以形成名牌产品带动型或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为重点,鼓励高新技术园积极推进质量立区战略,鼓励企业创品牌,政府资源适当向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倾斜;坚持引进与内生并举原则,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强产业的植根性;进一步围绕龙头企业,加速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与集聚;提升内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以专业市场为纽带、特色产业不断集聚的新格局。
  第四,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产业聚集空间。顺招商机制,加强招商引资,特别是要根据各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不同特点,把企业引入适于生存和发展的聚集区,发展优势产业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经济。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为产业聚集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优势是促进以智力密集型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流动、评价、选拔和激励等机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要努力把各类高新区营造成企业家的摇篮、创业者的乐园以及其他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为集群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王辑慈.创新的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郑胜利,周丽群,朱有国.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4(3)
  [4]朱华晟.浙江产业集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
  [6]沈正平,刘海军,蒋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软科学,2004(2)
  [7]朱华友.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评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
其他文献
□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基本上每一代学者当中,都有派别之分,左右之别。但是,学者代际之间的转换伴随着其主流范式的改变,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范式转换,自然受到了大的政治环境和国际关系背景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从某一个重要的年份切入历史,审视这一个年份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分析错综复杂的因素,展现出历史面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一件颇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中就有以10年作为一个“年代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交通投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博弈关系复杂化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交通 商业模式 社会责任战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推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投资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企业转型升级形
期刊
摘要:评估工作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会展业而言,通过对会展项目的评估和分析,能系统深入了解会展业市场发展状况,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区域内会展项目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阐述AHP-FCE模型在会展评估应用中的研究与实践,以期为国内会展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关键词:会展评估 AHP—FCE模型 实践 案例  一、会展评估的内涵  会展评估,是指对某一展会进
期刊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产品化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门,但是很少有学者将这两者应用在证券行业,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客户服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产品化应用于证券行业,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服务产品化组合。  关键词:证券行业 客户关系管理 服务产品化  一、证券公司客户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波动加大,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客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建筑行业。通过建立VAR模型,探讨银行信贷投放与建筑业规模发展的关系。进而通过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银行信贷在时间和波动贡献率上对于建筑业规模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业 VAR 银行信贷  一、问题提出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总产值仅次于农业和工业,居于国民经济部门第三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为促进建筑业发展
期刊
摘要: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已构成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网上银行和客户资源构成了商业银行的网络外部性。商业银行利用这一网络外部性发展保险、理财、银行卡、银证合作等金融同业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消费者都要使用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银行卡或转账服务进行交易,这使商业银行具有双边市场性质。在双边市场中,网络外部性的大小、质量和进入壁垒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网络平台的质量
期刊
摘要:税负问题,与国家和纳税人都息息相关。面对纳税人的痛苦,国家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税负 公平 税法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国家应为法治国家,所谓法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法的施行,对于前者,即应该有良法,而对于后者,则需要法律主体良好的法律意识。中国内地的纳税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正是因为中国内地的税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税法对公平原则的体现不足,以及征
期刊
摘要:国内一些关于网络舆论的研究通常以“公共论坛”上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的讨论为载体。尽管这些文章为研究网络舆论现象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忽视了众多具有一般性的舆论载体。此外,以往研究针对网络舆论呈现特点之解释似乎过于依赖勒庞对群体心理的分析,抑或是纠缠于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运用。然而,本文试图通过联系心理学领域关于群体研究的结论,运用“无约束的自由”、“被遮蔽的差别”、“社会安全阀”等简单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绩效预算的兴起以及中国公共预算和公共财政领域改革的推进,政府的资金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选择也在开始变化。在我国,以事后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切入点,财政资金“追踪问效”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是财政绩效工作的核心和归宿,更是绩效预算和事后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点。  关键词:财政绩效评价 评价结果 结果应用  一、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财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进程,我国在基建投资方面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基建财务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在基建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本文即针对基建财务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探讨内部控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设计方案,以期更好地做好基建工作。  关键词:基建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设计  一、基建财务管理  (一)基建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基建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