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党建装上“智慧脑”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從使用‘掌上红鹰’,感觉科技服务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果园出了问题,只要用手机拍下果树情况图片,专家就能在线提供技术指导,既方便又快捷。”河南省鲁山县的种桃大户赵国会对记者描述着如今的基层实用技术服务情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全面植入远程教育,鲁山县创新传播平台通过“一站三加”丰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新模式,实现科技服务到身边、公共服务到基层、教育服务到地头。
  “一站三加”,简而言之就是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实行远教站点+“视频会议、监督管理、微课直播”,创新远程教育服务方式,拓展远教平台服务功能和渠道。
  “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出村就可以上党课。以前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对远教平台的视频会议系统,尧山镇党委书记谷红涛如是说。鲁山县依托党建信息化系统和远程教育平台,建立视频会议、视频电话系统,系统终端全面覆盖到全县远教终端站点。各终端站点可一键入会,全程实况观看。谷红涛说:“以前开会,都是各乡镇先去开,开完了再把精神传达到村,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现在的方式不但快捷,而且强化了政务公开度、拓展了政务参与面。”
  “我们乡有11个行政村,都是深山村,以前转一遍需要两三天。”团城乡党委副书记王建国介绍说,“现在,坐在乡党建信息化服务办公室,动动遥控器,调调摄像头,各个村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信息化服务系统,其实是一个集成了实况监控、在线交流功能的监督平台,可实现视频、音频实时双向传输。过去,对基层党务工作、组织活动情况和远程教育学习情况,不到现场很难监督。如今,利用这个新平台,可实时监督、指导、互动,把结果督查转变为过程控制,解决了组织生活督导难、工作过程记录难、监督管理回溯难等问题。
  鲁山县脱贫攻坚科技服务团副团长周耀伟是个大忙人,前几年他天天在各乡镇村之间马不停蹄地跑,有时刚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一个电话就又把他喊出了几十里地。“即使这样也忙不过来,还是有很多农户家根本跑不到。那时候天天感慨,到底什么样的身板儿才能干得了我们这一行。”周耀伟说。因为跑不过来,有不少农户遇到生产问题就不再想找周耀伟了。“找了他们也不一定什么时间能来。周团长手下就那么几个人,再好汉能捻几根钉?”对服务团的分身乏术,大部分农户都是理解的。可时间长了,对服务团也就很难再寄予厚望。如今好了,“远教站点+直播课堂”解决了大问题。就在前一阵子,赵国会的果园出现了病害,他急坏了。他是个残疾人,出门不方便。他就登录“掌上红鹰”在线求助,立刻就找到了周耀伟。“如今我不用天天四处跑,守着信息化平台终端,就能和农户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我们的服务效率也提高了。以前很多农户找我我不能及时去,现在他们一找我我就在。我们服务团全天在线。”周耀伟兴奋地说。
  在实行“一站三加”的同时,鲁山县还选派专业人才依托信息化服务系统开班授课,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熊背乡大年沟村是血桃专业村,桃子品种新、品质好,年产50多万斤。从前因为信息闭塞,农户只能通过比较原始的方式,把桃子运到县里市场上去卖,或者卖给批发商。这么做拉低了收益,有时还会因市场相对饱和而滞销。如今有了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家服务团,血桃不出村就能销售一空,效益提升了三四成。“以前我们这些老百姓不知道啥是党建信息化,觉得和我们没关系。如今我们知道了,党建信息化就是好。”大年沟村的血桃种植户乐呵呵地说。
  “‘一站三加’,其实可以总结成一条:‘加上老百姓’。服务的信息化,才是党建信息化的精髓。”鲁山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用精练的语言总结了鲁山“互联网+”远教工作的全新思维。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观罢《丰碑:东北抗联精神》,不禁思绪翻滚、心潮澎湃。  回顾东北抗联的烽火岁月,令人心情沉重。在那段历史时空里,战争和人性残酷碰撞,光荣与屈辱、忠诚与背叛、毁灭与永生彼此交织,抉择着、呐喊着、发酵着,冲破时空阻隔,此刻前来拷问我们的灵魂。  在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他们衣衫褴褛、武器简陋,他们居无定所、卧雪盖风,他们缺医少药、饥寒交迫。但是他们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坚决地与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
期刊
看完纪录片《丰碑:东北抗联精神》,感慨万千。想起我们民族五千年始终没有断裂的文化,想起近代以来受人欺凌的历史,想起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更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讲的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自鸦片战争以来,长时间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中,人们终于意识到思想指导的不可或缺。民族需要英雄,国家需要先锋,乃有虎门销烟,乃有戊戌变
期刊
“血染白山黑水”是东北抗联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是黑龙江“东北主战场”抗日胜利的缩影,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影片带我们穿越时空,再现英雄的丰功伟绩,感悟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激励“东北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不会忘记在白雪皑皑的深山与敌人战斗的英雄。《丰碑:东北抗联精神》用记录的形式,带大家穿越历史时空,走进了白雪皑皑的主战场。东北抗联战士以草根、树皮果腹,在冰天雪地的大山深处一次次痛击
期刊
光和光怎么打招呼?最黑的地方见。看完纪录片《丰碑:东北抗联精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跳出了这句话。越是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越黑暗的时候,越能彰显光的可贵。  长达14年的抗战,让祖国处于被侵占、被践踏、被蹂躏的黑暗中,东北三省无疑是最黑暗的地方。早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将东三省作为全面侵华的突破口和大本营,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疯狂掠夺各种资源,对
期刊
近日,观看了《丰碑:东北抗联精神》这部纪录片。该片讲述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不屈不挠,抗战到底,最终熔铸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始终以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和坚强的信心,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最悲壮、最令人动容
期刊
东北抗联故事曾是我儿时常听爷爷奶奶讲述的枕边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故事逐渐尘封在记忆的深处,在某些时候受到触动脑海里还会回旋起英雄的影子,但已经不是很清楚了。近日,观看了《丰碑:东北抗联精神》,又恰逢其会地参加了省里举办的“重走抗联路”活动,我的记忆被唤醒,那些故事又一次重温,并由于阅历和思想的成熟,进一步深刻感受到了故事后面蕴藏的精神与热血。  8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存亡绝续的关键时刻,中国
期刊
为了让党员教育更有针对性,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远程办拓展新思路、妙用新形式,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以互动式、共享式、体验式、情景式多元化方法教学,在党员教育形式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把传统“我听讲党课”宣讲模式变成  创新“听我讲党课”互动模式。全州县远程办组织动员,在基层党员干部中选取积极分子,通过看红色短片、读红色家书、重温入党誓词和分享红色家书等,使之由单纯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互动参与者。光
期刊
纪录片《丰碑:东北抗联精神》生动记录了一个个英雄人物信仰坚定、不怕牺牲、勇于斗争、誓死如归的光辉事迹,提炼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联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加快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弘扬抗联精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
期刊
看完《丰碑:东北抗联精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44分6秒的纪录片,每一秒画面都让人难以忘怀,都触动着人最敏感的心弦。我也陷入深思,是什么让我热泪盈眶?  虽然从没到过东北,但东北抗联的故事却耳熟能详。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这些英雄的名字,应该是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铭记在心的。但实事求是地讲,我过去对东北抗联历史的了解还是笼统而模糊的,知道一些梗概,以及英雄人物,但对这段历史的整体,以及这段历
期刊
远程教育想真正在基层有所作为,就必须学会借力借势,走出统筹资源、凝聚合力的自我发展之路。广西贺州市远程办创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思维,自2013年7月以来,紧密把握贺州市委组织部与贺州学院开展“市校合作”的有利契机,与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基地共建、论坛共办、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工作模式,既为贺州学院莘莘学子的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提供了腾飞的翅膀和翱翔的空间,又破解了贺州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