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17年后地面相见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年的生命相约,矢志不渝
  还记得毕业时的相约吗?那时我们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相约10年后在学校门口聚会。10年的奋斗磨去了相约的激情,同学聚会的日子到了,或者拖家带口,或者工作忙碌,或者忘记了,没有去赴约。于是当时30位同窗的相约,如今只是10位同学的小聚。
  然而有一种昆虫,它们的约会令所有人为之感叹、钦佩和困惑,它们在刚出生的时候就纷纷相约17年后地面相见,经历17年的时光磨砺,它们克服千难万险,准时到地面赴约。赴约的途中,它们有的钻不动坚硬的地面“累”死了,有的遇到水流淹死了,有的刚钻出地面就被鸟儿吃掉,被车辆碾死了……但它们不顾一切,为的就是那17年前的相约!感人至深!
  这种昆虫就是蝉,俗称知了。它们生活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一带,自古以来,人们对它们都很熟悉,古人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名句,在火热夏天里,儿童们同样喜爱这些可爱的昆虫。它们趴在树上,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为我们增添了诸多的田园情趣。然而没有谁听说蝉还有这样一个守时赴约的美德啊。
  原来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以刺吸植物根部汁液为生。蝉的幼虫在土中生活多年,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成为蝉。
  蝉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是3年出土一次,有的是5年出土一次,有的是13年出土一次,最长的则是上述那种17年出土一次的蝉,被称为“17年蝉”。
  神奇的是,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的17年蝉始终能够守时赴约。2013年5月,美国华盛顿等地就迎来了17年一次的蝉盛会。几天的时间里数十亿只蝉爬出地面,树上密密麻麻趴满了蝉,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两只,地上则散落了一层蝉蜕,踩上去就像踩在厚实的树叶上一样。它们尽情欢唱,交友嬉闹。要知道这场盛会过去,下一届要等到2030年呢!
  求生的本能促使了生命相约
  20世纪初,就已经有很多科学家被17年蝉守时赴约的精神感动了,探究它们为什么如此矢志不渝。经研究,他们认为,蝉之所以这么做,要追溯到它们的求生本能。
  我们知道,食物稀少的贫困地区,任何食物都是美味,但是在食物丰盛的地区,人们连馒头都不想吃。17年蝉深晓此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规模同时现身,让捕食者眼里的美味不再是美味,捕食者的数量毕竟很有限,它们同时现身的数量越多,对每只蝉来说,被捕食的几率就越小。
  可是这些蝉为什么不约个吉祥的日子,例如16年后地面相见呢?它们选择的却是3年、5年、7年……17年,这些数竟然都是素数(除了被1或自身整除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蝉也懂得和偏爱素数吗?
  原来素数有个异常优越的性质——不会被别的数整除(1或自身除外)。这样,蝉不同种群之间相遇的机会少,能够尽量保持种群的单纯,例如13年蝉与17年蝉每211年才会相遇一次。更重要的是,如果捕食者有生命周期的话,无论捕食者的生命周期是多少,它们与17年蝉相遇的机会也减少到最少,因为需要等待17倍生命周期的时间后,才能与蝉相遇。
  由此看来,是求生的本能让这些小东西躲在地下,数着日子生活,到足足17年后,才相约一起现身地面,结婚生子。这是20世纪初,科学家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果蝉不按这种周期活动的话,蝉的天敌就会让蝉的种群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携手相约,控制天敌
  可是,数亿只蝉的幼虫又是如何做到正好17年后同时出土的?它们生活在地下,各自封闭在自己洞穴中,无法互通信息,难以感知地上的气温,它们如何相约17年后同时出土?基因的调控能做到吗?这在生物界还是个谜。2012年,一些科学家重新拾起这个问题,想看看蝉的天敌——鸟类是如何影响蝉的周期时,却发现了新大陆!
  美国农业部林业局的几位科学家分析了1966年到2010年的捕蝉鸟类的种群数据,包括黄嘴杜鹃、红头啄木鸟以及麻雀等,结果显示,这些鸟类的数量在蝉集体出现的那一年达到自己种群的最低值。当蝉出现后的12年里,鸟类的数量开始下降,在第13年时,鸟类数量到达低谷,之后又有个上升和下降,在第17年时降到数量的最低点——这一年也是蝉再次出现的年份。
  好像是不同种类的蝉通过自己的生命周期在共同控制捕食它们的鸟类的数量,让捕食者在它们的下一个现身周期时数量处于最低值,可是这些蝉又是如何在确切的13年或17年的周期中控制鸟类的数量的?科学家无法给出答案。
  这些数据让蝉的生命相约更加神秘,科学家没有想到小小的蝉竟会如此神奇,如此让人费脑筋。
其他文献
宇宙到底如何爆炸的?  以地球人的思维去理解外星球,往往无法理解,宇宙的诞生在我们看来更是无法想象。但无法想象也得想象,于是宇宙诞生过程就被设想成了大爆炸的过程——  有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这个点可是标准的数学意义上的点,这个点没有大小,没有体积,也就是尺寸是零的一个点。这个点发生了大爆炸,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以我们地球人的想象极限去想象这个爆炸有多么猛烈吧!那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炸,猛烈到了极点
期刊
千万别得罪乌鸦,别看它是一只鸟,却像你家的猫和狗一样能识别人。要是你把它得罪了,说不定哪一天它在人群中认出你来,对你进行报复。  我们早就知道乌鸦很聪明,能使用工具、能设计骗人,现在还要再加一条:能识别人脸,能记住哪些人对它友善,哪些人对它使坏,而且过目不忘。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戴上橡皮面具到野外捕获了12只乌鸦,带回来交予另一组戴不同面具的人饲养。  4周之后,研究人员让
期刊
南极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其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极点附近年平均气温低达-57℃,而且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这样极端的环境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
期刊
据一位现在居住于瑞典的前苏联科学家说,苏联曾向火星发射了一个人造卫星,于1982年到达了目的地,并近距离拍摄有关火星地貌的照片。拍到的照片因是高空俯视的角度,因此与火星漫游车的地面角度拍到的大不一样。  在照片中,人们发现了一座城市废墟,有莫斯科的3倍大,外围是宽阔的大道,就像大城市的几环路一样,大道与大道之间还有小一点的道路相互连接,这些道路总体看上去就像是车轮的轮辐一样。这个城市很大,但明显看
期刊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气体,这些气体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去解释,但它们却已经被人们开发利用了,这里介绍其中两种奇异的气体。  离奇的“三昧真火”  氢气燃烧会放出很多热量,用它烧水,发电,开汽车……都可以。但是,有一种也是氢组成的气体,虽然燃烧很剧烈,但人把手放在火焰上方却不会被烧伤,如果用温度计测量紧紧靠近火焰的区域,温度计的刻度只指示127℃!如果把一壶水放在火焰上方,无论烧多久,都无
期刊
1912年,天文学家发现一些高能带电粒子可以从太空到达地球。这些天外来客被称为宇宙线。幸好宇宙线在大气层的上空都被空气分子拦截住了,否则地球上的生命就要遭殃。  组成宇宙线的大多数是质子,有的速度极快,是迄今宇宙中被发现仅次于光速的粒子。打个比方。我们知道光速是物质运动的速度极限。如果一束光从一个遥远的星系出发,需要经过3亿年才能到达地球,那么同样的距离让宇宙线来走,则只需要3亿年加1微秒。也就是
期刊
直以来,关于异度空间、时空隧道的传说总是层出不穷,比如一辆满载乘客的地铁突然失踪;有人从这个地方消失,几十年后却又出现在另一个遥远的角落……当然,这些传说多半是不可信的。  事实上,物理学家也从理论上证实了,我们所熟悉的三维空间之外,还有多维空间的存在,每个新的维度都会打开一个新的空间。有人认为,如果打开第4维空间,我们就能随意穿墙而过,监狱就不能关住我们;如果打开第5维空间,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人
期刊
我们对外星人真可谓一片痴心。当一部分人还在孜孜矻矻寻找活外星人的时候,另有科学家已经做好了穷打算:就算外星球上的“小绿人”全体都呜呼哀哉了,我们还是要把它们找出来。这份痴心真是一点不让孟姜女千里寻夫那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痴情。可不,最近有科学家还真的提出了寻找死外星人的办法。  2012年,一个英国研究小组通过电脑模拟,想看看在太阳膨胀成一颗红巨星之后,地球生命将面临的严峻未来。大约再过几十
期刊
病因难辨的日本神秘怪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发现了一种神秘怪病,患者为5岁以下的儿童,其症状包括高热、过敏、结膜炎、身体皮疹、手足肿胀、皮肤脱屑。若不治疗,可导致血管炎、动脉瘤、冠状动脉梗塞甚至死亡,危害极大。后来,人们把这种神秘怪病命名为川崎病。本世纪初,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这种怪病的另一诡异之处,那就是它的症状有时候几周内就会自行消失,但会潜在地留下导致严重心脏动脉损伤的祸根,患者很可能二
期刊
令人惊悚的场景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吧:太阳永远挂在地平线的尽头,既不升起也不落下,人们永远不知道这是早晨还是黄昏。朝着太阳的一面走去,人们将进入永远的白天和酷热;背着太阳的一面走去,人们将进入永远的黑夜和寒冷。而在这晨昏交界之处,狂风肆意呼号,人们不得不常年生活在地洞里。  这是未来的末日世界吗?不是,这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个设想性场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也一面永远朝向太阳,另一面永远背向太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