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时代——叶汝贤先生学术思想精要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其他文献
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对公民道德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给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适应了这样的新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努力,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身体力行,我国公民道德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又发表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这六条都非常重要,切实可行。我想谈谈我对第五条的感想。
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它不仅要求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要求整个社会的文明道德程度也有相应的提高。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将极大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同时,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应该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公民道德就是所有中国公民都应该奉行的道德。因为公民的具体构成极其复杂,各自的素质差别极大,因而公民道德建设仅仅靠社会的宣传教育和公民个人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要靠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公民道德社会运行机制的保障。加强公民道德社会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建设,是当务之
在目前有关信用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存在着一种重制度而轻道德的倾向。毫无疑问,制度和制度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和信用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效力不同程度的缺失,是导致社会信用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周年前夕,在全党全国以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为指导,蓬勃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新鲜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小康社会的道德建设纲要;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突出“公
自2002年年底以来,以日本为先锋、以美国为后盾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噪音响遍全球.离世界货币还很遥远的人民币突然成为货币明星,身价百倍,好像它一升值,世界经济就可以迅速走出衰退.然而,中国作为人民币的主人,对人民币汇率的制定享有绝对主权,决不容外国干涉.
改革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成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思维的逻辑和认识论必须同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科学认识的灵魂,是德国古典哲学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这些积极成果,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是思维的逻辑和认识论,因此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真正地“爱智慧”,就不能不学习和研究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学习和研究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