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全程一体化服务职业指导的理念,构建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就业指导类活动和生涯个体咨询等“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作新体系,探索分析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42-01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连年上涨,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也相当严峻。探索如何通过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来加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于高校电气类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课程为基础,搭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为基础,结合网上个性化职业测评,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根据电气工程类专业特点,设置分类引导形式的能力培训小组,由学生自选加入,配合课外职业指导活动、生涯个体咨询,搭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体系(见图1):
1.实现职业指导全年级覆盖
改变职业指导重点针对毕业生的格局,实现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参与和全年级覆盖。大一授课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进行学业与专业渗透指导,大三授课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大四则重点进行求职技能培训与人才推介。让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在受教育过程中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摆正职业价值观。
2.增设分类指导,完善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中间环节
针对高校各年级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职业测评,按照多年来电气类专业学生发展流向情况的汇总分析,划分为公职类、创新类、创业类、专业类、继续教育类五个组别,由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各自擅长领域组成师资的学业导师队伍,分组别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是可以打破学生沟通交流的年级界限,形成学生就业指导的“传帮带”氛围,二是借助指导及学生朋辈帮扶,帮助学生启动“内在认知”,明确坚定个人职业意向,三是可以实现职业指导的全员参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
3.设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
确立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是有效提高职业指导成功率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职业指导目标,即将职业指导分为入门班、基础班及强化班,入门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基础班则是为学生找到适合的职业及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即实现“人职匹配”,强化班则是培养学生成为成功职业人的意识及能力,打造优秀人才。
二、搭建信息化、便捷化的网络就业服务平台
在全民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及生活方式。针对最活跃网民聚集地--高校就业要紧扣时代,依托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化、信息化、便捷化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架起学生、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沟通更加即时顺畅。
1.建立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网络平台
功能完善的职业网站是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信息交换的平台。微媒体的兴起拓展了平台的形式与渠道,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在线职业测评、线上指导咨询、就业信息发布等服务,互联网+创业服务、互联网+职业指导更是丰富了职业指导的内涵与外延,为高校职业指导实现转型与提升提供了机遇。
2.建设网上测评与分类引导服务平台
网络的发展使为所有学生提供定期个性化职业测评成为可能,也为组建学生分类引导小组提供了数据支撑。结合职业发展理论,引入广适测评工具,并开发适合电气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测评系统,为学生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科学化职业指导体系。
3.建立学生职业发展管理系统
建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有机整合,在科学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增强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可以有效追踪学生毕业后及未毕业学生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就业满意度及所受教育与社会要求的契合度。
三、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来完成。全过程职业指導,需要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在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各部门有机配合,协同育人的前提下,打造一支功能完善、工作得力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既是关键点,也是突破点。
1.扩充队伍,增强技能
职业指导师资数量少,技能弱是多数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在财政及政策上给予保障,高校加大对职业指导师资的投入,企业与高校良性沟通,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用人信息网络。职业指导队伍既要“走出去”了解市场情况、推动产学研相融合,也要“请进来”,邀请职业指导专业人士、企业成功人士来校,为教师、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全员参与,协同育人
建立学业导师制。每位学业导师负责数名学生的学业和职业指导。发挥其更加熟悉专业发展情况、职业准入要求以及相关行业的情况的优势,给予学生职业指导,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来。
3.规范管理,提升教学
设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用场地和专项经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规范教学各环节工作,确保教学顺利完成。建立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42-01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连年上涨,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也相当严峻。探索如何通过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来加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及职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于高校电气类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课程为基础,搭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体系
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为基础,结合网上个性化职业测评,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根据电气工程类专业特点,设置分类引导形式的能力培训小组,由学生自选加入,配合课外职业指导活动、生涯个体咨询,搭建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体系(见图1):
1.实现职业指导全年级覆盖
改变职业指导重点针对毕业生的格局,实现职业指导的全过程参与和全年级覆盖。大一授课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进行学业与专业渗透指导,大三授课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大四则重点进行求职技能培训与人才推介。让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在受教育过程中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摆正职业价值观。
2.增设分类指导,完善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中间环节
针对高校各年级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职业测评,按照多年来电气类专业学生发展流向情况的汇总分析,划分为公职类、创新类、创业类、专业类、继续教育类五个组别,由专业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各自擅长领域组成师资的学业导师队伍,分组别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是可以打破学生沟通交流的年级界限,形成学生就业指导的“传帮带”氛围,二是借助指导及学生朋辈帮扶,帮助学生启动“内在认知”,明确坚定个人职业意向,三是可以实现职业指导的全员参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
3.设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
确立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是有效提高职业指导成功率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职业指导目标,即将职业指导分为入门班、基础班及强化班,入门班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基础班则是为学生找到适合的职业及树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即实现“人职匹配”,强化班则是培养学生成为成功职业人的意识及能力,打造优秀人才。
二、搭建信息化、便捷化的网络就业服务平台
在全民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及生活方式。针对最活跃网民聚集地--高校就业要紧扣时代,依托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化、信息化、便捷化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架起学生、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沟通更加即时顺畅。
1.建立就业指导和信息发布网络平台
功能完善的职业网站是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信息交换的平台。微媒体的兴起拓展了平台的形式与渠道,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在线职业测评、线上指导咨询、就业信息发布等服务,互联网+创业服务、互联网+职业指导更是丰富了职业指导的内涵与外延,为高校职业指导实现转型与提升提供了机遇。
2.建设网上测评与分类引导服务平台
网络的发展使为所有学生提供定期个性化职业测评成为可能,也为组建学生分类引导小组提供了数据支撑。结合职业发展理论,引入广适测评工具,并开发适合电气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测评系统,为学生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科学化职业指导体系。
3.建立学生职业发展管理系统
建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有机整合,在科学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增强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同时借助网络优势,可以有效追踪学生毕业后及未毕业学生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就业满意度及所受教育与社会要求的契合度。
三、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
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来完成。全过程职业指導,需要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来保障。在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各部门有机配合,协同育人的前提下,打造一支功能完善、工作得力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既是关键点,也是突破点。
1.扩充队伍,增强技能
职业指导师资数量少,技能弱是多数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在财政及政策上给予保障,高校加大对职业指导师资的投入,企业与高校良性沟通,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用人信息网络。职业指导队伍既要“走出去”了解市场情况、推动产学研相融合,也要“请进来”,邀请职业指导专业人士、企业成功人士来校,为教师、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信息,从而更好地预测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全员参与,协同育人
建立学业导师制。每位学业导师负责数名学生的学业和职业指导。发挥其更加熟悉专业发展情况、职业准入要求以及相关行业的情况的优势,给予学生职业指导,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来。
3.规范管理,提升教学
设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专用场地和专项经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规范教学各环节工作,确保教学顺利完成。建立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